推進機械製造企業標準化

   2004年1月9日,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要求把安全質量標準化作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為貫徹落實《決定》,促使機械製造企業建立起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2005年1月24日,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發了《〈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辦法〉和〈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標準〉的通知》,要求機械製造企業採取多種方式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的開展,加強企業的基層和基礎工作。
  截至2009年年底,經企業自評、中國機械工業安全衛生協會以下簡稱中機安協複評、各省安監局稽核、國家安監總局核准,先後共有5批167家機械製造企業獲得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稱號。
  為了瞭解機械製造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立活動的意義與成效、考核程式、評審專家構成以及推進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本刊記者採訪了中機安協會長李培珍。
  
  記者以下簡稱記:在機械製造企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有何意義?
  李培珍以下簡稱李:由於機械製造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與其他行業關係密切、互相滲透,自身涉及的安全領域在其他行業上有廣泛的通用性。從機械製造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機電產品的屬性分析,機械製造企業是典型的離散型企業,整個工藝流程由多個獨立的工藝或工序組成;採用的裝置設施繁雜,涉及的安全技術領域較多,並且高中低檔技術並存,生產批量不一,多種要素密集。因此,在機械製造企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意義主要體現在:整個安全質量標準化建立過程,可以引導企業自我發現隱患、自我糾正隱患,進行自我完善,進而建立符合本企業的長效機制。同時還加強了企業的安全基礎管理,規範了生產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行為;促進企業提高企業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減少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實踐證明,在建立活動後,企業能找到適合本企業的安全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本質安全,讓職工受益。
  
  記:推進機械製造行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有哪些原則和措施,推進過程中積累了哪些經驗?
  李:機械製造企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有3個基本原則:一是企業自願申請;二是要經所在地省級安監局同意,最後由國家安監總局核准;三是各空項分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共75項內容1000分,缺少項的分值加起來為空項分之和超過200分的,不得評為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製造企業。
  我們採取了典型引路,進而帶動整個機械製造行業的方法。我們先在大企業、大集團公司中挑選1~2個子公司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如第一汽車集團於2006年先在解放公司大連柴油機廠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活動中,大連柴油機廠共整改各類隱患800多項,並對塗裝作業區域的操作員工進行個人防護改善,對公司全體員工進行健康體檢。活動開展以來,大連柴油機廠未發生死亡、重傷事故。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汽集團在全公司範圍內逐步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2007年11個單位通過安全質量標準化一級企業複評,2008年19個單位通過安全質量標準化一級企業複評。4年來,試點先行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安全質量標準化的適用範圍也越來越廣。
  從地域的分佈情況看,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的地域範圍正在不斷擴大,2005年第一批被命名的企業僅分佈在13個省市,現已延伸到20個省市,特別是延伸到陝西、甘肅、廣西等西部欠發達地區。從企業隸屬小行業的分佈看,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的種類不斷豐富,從最初的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企業為主,擴充套件到工程機械、電機、鍋爐、機車車輛、造幣、電梯、影印機、航空裝置製造等多種型別的企業。
  協會在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過程中積累了2方面的經驗。一是要確保工作質量。協會要求考評諮詢組在工作開始前,必須與考評單位進行溝通,確認考評範圍;並要求考評員嚴格遵守《考評員工作手冊》,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做好現場考評記錄和專業小結報告,為考評單位提供準確、可靠、操作性強的整改服務資訊。同時協會與考評組組長簽訂《考評責任書》。這樣才能確保考評工作有序進行,企業按時完成隱患整改。二是取得安監部門的支援。在機械製造企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僅靠行業協會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離不開安監部門的推動。如在上海,市安監局專門成立了安全質量標準化領導小組,建立了19個區縣和市局監管的行業系統、市直接監察單位的安全質量標準化領導機構,落實具體部門和專人負責安全質量標準化推進工作。截至2008年12月,上海市共有20家企業通過機械製造業安全質量標準化一級企業核准,120家企業通過機械製造業安全質量標準化二級企業核准,7家企業通過機械製造業安全質量標準化三級企業核准。
  
  記:協會在對企業的複評過程中,發現企業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哪些共性問題?
  李:我們在複評的過程中發現,企業主要存在3個方面的共性問題。一是有的企業領導對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不夠重視。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開展需要資金的保證,組織領導的支援,如果沒有企業領導的重視,特別是一把手的重視,標準化工作很難展開。二是一些企業員工安全理念和安全意識淡薄。一些企業安全培訓工作不到位,員工流動性又大,導致員工安全素質參差不齊,自我保護能力差。同時,隨著大量高新技術的運用,企業引進了大量高素質、複合型的人才,而這些人才相對缺乏實踐經驗。三是少數企業在通過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後,在鞏固標準化工作成果方面,保持長效機制做得不夠到位。這些都是在推進標準化建設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
 記: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的程式是怎樣的?評審專家是如何構成的?
  李:安全質量標準化製造企業分為3個等級: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不少於900分的為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不少於800分的為二級,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得分不少於600分的為三級。其中,各空項分之和超過200分的,不得評為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機械製造企業。
  考核評級程式分4步。第一步,企業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工會參加的小組進行自評。企業自評後,形成自評報告,向承擔安全質量標準化複評任務的機構提出複評申請。申請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的機械製造企業,應當向中國機械工業安全衛生協會提出考評申請。第二步,複評機構收到企業複評申請後,按照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於2005年1月24日下發的《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標準》簡稱《考評標準》的要求進行復評,向企業和安監部門提交複評報告。第三步,對安全質量標準化機械製造企業實行分級核准。三級由複評機構報市地級安監部門核准;二級由複評機構報省級安監部門核准;一級由中機安協報省級安監部門稽核同意後,由省級安監部門報國家局核准。第四步,安監部門核准後,向企業頒發相應的證書和牌匾。安全質量標準化機械製造企業證書和牌匾有效期為3年。在3年有效期內,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或累計死亡5人以上含5人,以及重大社會影響的事故,由原核準部門撤銷其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稱號。
  目前協會共有100多名專家參與評審工作,其中大部分的專家是機械電子部、省市廳局所屬大、中型企業從事安全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另外部分專家是大企業集團的在職人員,協會通過與企業集團協商,抽調部分企業1~2名技術骨幹配合各專業專家共同參與考評工作。這種做法一方面推動了協會專家構成年輕化,另一方面為企業培養了一批安全專家。

  為了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協會每年都舉辦1期安全質量標準化學習班,在全國培養安全質量標準化考評人員,為各省、市開展安全標準化二級企業、三級企業複評工作,培養考評人員。標準化工作開展以來,協會為各省、各企業培養2000多名考評專家、安全人才。但是我們對專家組成員還有3點要求,一是必須具備現場實踐經驗;二是必須具備“三有”,即:有責任心、有業務水平、有口頭表達能力;三是在本專業考評工作結束後,必須提交書面考評意見。
  
  記:協會推進機械行業安全標準化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根據這些重點和難點,2010年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如何部署?
  李:協會工作的重點是大中型企業。這主要因為《考核評級辦法》規定,各空項分值之和超過200分的,不得評為一級安全質量標準機械製造企業。在142家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中,中央直管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共108家,佔59.3%;中外合資企業共41家,佔22.5%;其他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共30家,佔16.5%;民營企業共3家,佔1.7%。
  安全標準化工作難點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考評內容需要不斷充實。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不斷採用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等,對考評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們現在使用的《考評標準》中規定的考評內容已不適應企業的安全生產實際,大量新裝置都未覆蓋。如現已在汽車製造業廣泛應用的生產汽車機器人,在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就已有858臺。然而在《考評標準》制訂的時候,生產汽車機器人被用到的領域很少,就沒寫進《考評標準》。二是修訂工作相對滯後。企業按照《考評標準》開展工作,就是對照有關法規、標準和要求尋找差距。但是近年來,大量國家和行業的新法規、標準出臺,而目前施行的《考評標準》尚未進行修訂。修訂工作的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機械製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深入推進。
  針對這些難點,2010年,我們將從3個方面開展標準化工作。一是制訂《機械製造企業安全標準化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由於《考評標準》已不適應當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2009年2月23日,經國家安監總局批准,《規範》正式列為《2009年制修訂安全生產行業標準專案計劃》,將於2010年年底修訂完成。《規範》是現有《考評標準》的延續,根據國家最近出臺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並結合企業的成功經驗,對照《考評標準》中的考評條款進行分析和提升,並將一些新裝置、新工藝以及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直至虛擬製造、網路化製造系統納入《規範》。在142家一級企業中,專家發現只有4家企業有煤氣發生站。因此《規範》將企業生產實際調整《考評標準》中部分考評內容,如淘汰煤氣發生站等。二是強化內部管理,修訂工作流程。在考評計劃方面,要求考評組必須提前一週將計劃發給受考評企業;對考評人員,協會將嚴格內部審查機制,不僅要求專家現場要抽查多少臺裝置,更要求專家留下所抽查裝置的編號。三是加強對機械製造行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宣傳和推廣。努力把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不斷引向深入,為社會為企業為廣大職工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