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學習心得3篇

  新版《守則》的制定,歷經基層調研、國際比較、多方參與、反覆論證、集思廣益的過程,形成最大公約數、凝聚了廣泛共識。下面是帶來的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學習心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學習心得

  不少老師注意到,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新《守則》將“孝親尊師善待人”特別提了出來,並增加了“學會合作共處”內容。這一變化,也讓不少老師欣喜。

  一位中小學老師表示,現在的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總認為家長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考慮問題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對同學少了謙讓和包容,對老師少了應有的尊重,更缺乏合作精神。在小學低年級,甚至會出現學生因為言語衝突而互相打鬥的現象。

  陳一璐介紹,如果學生能很好地融入集體,交到幾個好朋友,學會與人相處和合作,遇到困難知道怎麼求助,就不會出現這麼多心理問題。

  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隨著社會發展,經歷了幾次修改。《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分別於1981年、1991年、1994年釋出,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2004年教育部對上述守則和規範進行了修訂,將《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守則》合併為《中小學生守則》,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補充。

  2004年版的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對於學生積極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有些規定不符合實際,日常行為規範內容過多且交叉重合等。為此,2012年,教育部啟動了《中小學生守則》、兩個日常行為規範的修訂工作,委託專家進行專項課題研究,並通過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教育專家、中小學校長、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等各方意見。修訂工作堅持貼近時代、突出基本、易記易行原則,注重可操作性,將《中小學生守則》和兩個《規範》合而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版《守則》的制定,歷經基層調研、國際比較、多方參與、反覆論證、集思廣益的過程,形成最大公約數、凝聚了廣泛共識。《守則》將黨的以來,中央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立德樹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細落小落實,引領和規範學生思想品德與言行舉止。

  常有網友拿我國的《守則》,與美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的《守則》對比,對於舊版通常認為太“高大上”是聲勢浩大的示威宣誓之語。英國的小學生守則更關注人性、關注生命安全;日本的小學生守則從細節上給孩子們制定了規則標準;美國的小學生守則尊重兒童的人權,培養孩子們真實,誠實的成長;法國的小學生守則直接告訴孩子們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日常行為規範,而且還明確規定了孩子們應該享受到的權利。

  專家指出,新《守則》比舊版有很大進步,更具體化,也更具操作性。當然,與國外的《守則》相比,中國版還有細化的“空間”。例如“孝父母敬師長”,可考慮細化成“與老師說話時,一定要看著老師,與長輩說話時要用您”。《守則》越細化越有效果,不過,如果倉促學國外經驗將《守則》細化,也未必合適。因為國情不同,中國地域廣闊,各地宗教、民俗等有很大差異。

  篇二: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學習心得

  提起中國的孩子,很多人的印象是讀死書,死讀書。近年來我國不斷提倡創新精神,對中小學生來說,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老師們注意到,徵求意見稿中的“樂於探究”,在新《守則》中變成了“樂於科學探索”。

  目前,我國小學3—6年級都按要求開設有科學課。但在科學課上,老師更多的還是傳授科學知識,在鼓勵探索方面做得較少。如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科學探索意識?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學校已經在科學探索方面先行先試。

  在逸夫小學,不僅每年都有科技節,該校還成立了科學發明工作室。因為科技節上有一個“金點子”環節,所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特別留意科學發明小點子。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進入該校的科學發明工作室,由科學老師具體指導。

  從上個學期開始,桂雅路小學嘗試編印《博雅文化探究讀本》,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該校從人類的起源開始,橫向比較每個時期中國有什麼,國外有什麼。每個章節後面,都會留有問題和推薦書目,引導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該校校長陳一璐表示,她希望該校學生學會科學探究,有自己的思想,而不要人云亦云。

  篇三: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學習心得

  “新《守則》不迴避當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問題,敢於提出來。”南寧市民主路小學副校長李俏說,與去年徵求意見稿相比,這次《守則》最終版新增了“不比吃喝穿戴”的內容。她說,在南寧部分中小學,確實存在攀比現象。學生會比穿的衣服是名牌還是普通牌子,拿的手機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甚至背的書包、用的鋼筆、戴的手錶都會被拿來比較。新《守則》對中小學生明確提出“不比吃喝穿戴”,有利於剎住攀比之風,有助於學生成長。

  對於新《守則》新增“不比吃喝穿戴”內容,家長廖女士非常贊同。她告訴記者,小學的時候她的女兒在南寧一所名校唸書。有一天女兒放學回來抱怨說,其他同學的爸爸媽媽接送時,開的車不是寶馬就是賓士,自己家開桑塔納“太丟人”,她寧願家裡不要開車去。後來,如果大部分同學都有某樣東西,而女兒沒有的話,就會覺得在班裡“抬不起頭”。好在上中學時,廖女士的女兒被分到一所相對普通的中學,攀比的情況才沒那麼嚴重。

  今年上初二的劉同學則認為,新《守則》提出不比吃喝穿戴,出發點是好的,但未必會有效果。因為是否攀比不好鑑定,有些同學家庭條件優越,用的東西本來就好,學校不可能要求學生吃喝穿戴一律不能用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