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有感_永遠在路上第二集觀後感心得體會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重磅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8集中的第一集《人心向背》和第二集《以上率下》已於10月17和18日晚播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觀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有感篇1

  專題片反映了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列舉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形勢與成果,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作為以後的高頻關鍵詞,反腐敗之於全黨全社會都具有特殊的意義。接連曝光出的黨內不正之風和腐敗墮落的人和問題,在社會上造成強烈影響,也顯示出我們黨在事關生存發展的巨大考驗面前絕不含糊,中央反腐決心和意志空前彰顯。腐敗的毒瘤不除,發展就無法全方位步入正軌,在這個意義上,反腐敗鬥爭的成敗,直接關係著黨和國家的未來。

  《永遠在路上》採訪了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由這些當事人親自現身說法,還原心路歷程,表達深切的懺悔,這在反腐敗宣傳工作中是一次積極的嘗試。讓腐敗分子作為活生生的人出現在螢幕上,講述其被腐蝕和墮落的真實故事,本身就是生動的反腐敗教育,值得全黨深入學習,引以為戒,敲響腐敗的警鐘。

  公開的反腐通報沒有提供更多細節,因此,社會對腐敗的認識往往隔著一層紙,對“大老虎”和“蒼蠅”之類的概念其實比較抽象,認識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處其位的黨員幹部,也並非都有機會詳細瞭解腐敗分子的墮落過程和詳情。腐敗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離普通黨員到底有多遠,這些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的問題,都可以在專題片中找到線索,甚至獲得靈魂深處的震撼。

  落馬後首度出鏡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顧了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有的人曾經兢兢業業追求理想,但最終走向了墮落。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漸,或許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個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險之處。這就是生動的警示,這種讓人渾身顫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學習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馬高官們不約而同談到了外界的物質誘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當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頗有市場的思想觀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階段的困惑也罷,這些乍看起來不起眼的誘因,很多黨員幹部都會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絕不是腐敗墮落的理由,本質上都是個人理想信念的動搖,為個人打算的貪慾佔了上風。

  把這些細節展示出來,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幹部清醒地看到,腐敗並不只是通報裡言簡意賅的陳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於周圍的隱患,更是每個黨員幹部都要保持極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線。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狀態,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嚴守黨紀國法的紅線,堅持不忘初心,和全黨同志一起,讓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觀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有感篇2

  “要有靜氣、不颳風,持之以恆抓好紀律和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王岐山這番表態,無疑是在向世人宣示:反腐還要接著幹、誓要跟腐敗分子“死磕”到底。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條恆古不變的真理。就當下來講,最不得民心的,莫過於幹部的貪汙腐敗。因此,持之以恆抓好紀律和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正是順民意得民心之舉。

  自以來,打虎拍蠅已漸成常態。但是,社會上也冒出了一些不適時宜的聲音。有的領導覺得,反腐打擊過多,該停一停了;有的幹部認為,反腐影響經濟,該鬆一鬆了。在這些雜音的干擾下,甚至群眾也在觀望,擔心反腐會不會真的變成一陣風。

  必須得承認,官員的上述論調也許是別有用心,但群眾的上述顧慮確是直陳時弊。畢竟,在反腐問題上,部分地方的黨委頭頭和紀委幹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會抓、不敢抓的心理。他們或礙於情面或怕牽連自己,對腐敗行為睜隻眼閉隻眼;或迫於壓力或怕得罪他人,辦案不行抹案在行。

  欣慰的是,在這場反腐風暴中, 中央不僅在說給各級聽,而且在做給各地看。不論是常規巡視不留死角還是專項巡視重點突破,不論是65名省部級官員被查還是30位軍級老虎被打,都以大快人心的實際行動表明,誓要跟腐敗分子“死磕”到底。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這是新一屆中央亮明的反腐態度。跟上中央的反腐節拍,各級地方黨委和紀委一定要明白:若想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就應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要顧忌牽扯多,只有清除這些變節失色之流,才能永葆我黨的純潔性;不要害怕得罪人,只有嚴懲這些腐化墮落之徒,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擁護。

  反腐永遠在路上,必須一級壓著一級幹;反腐只有進行時,必須一屆接著一屆反。否則,反腐如果動搖了決心,那輸掉的可決不止一場戰鬥。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觀永遠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有感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