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立身之本精彩演講稿範文
誠信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對於一個國家則更為重要。那麼誠信是立身之本演講稿任何寫?下面小編分享了誠信是立身之本演講稿,供你閱讀參考。
誠信是立身之本演講稿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誠信,做人之本
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一個不講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們當代大學生更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裡。這樣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追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以誠實守信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商鞅立木取信,獲得了百姓信任,從而推行了新法;季札掛劍了卻徐國國君心願,被傳為千古佳話。同時,我們也看到,因失去誠信導致國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來:商紂失信,加速了國家的滅亡;吳三桂失信,留下千古罵名。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闡述誠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國家立業之本,是人類發展之本。至今,延綿數千年,其偉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代代相傳,燃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並作為東方文明的精髓傳遍全世界。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因而,我們今天談誠信,絕不是突發奇想。
“言必信,行必果。”。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在與客戶簽發合同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公司延誤了發貨時間,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採用空運,為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由此贏得了信譽。總裁自豪的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也不願失去信用。但當今社會中,為了牟取暴利,商家們給豬肉注水,用福爾馬林浸泡海鮮,屢見不鮮的假煙假酒,毒大米,劣質奶粉,摧殘了多少鮮活的生命!面對那些層出不窮的騙子,防不勝防的騙術,以假亂真的產品,在善良人們無奈與無助的背後,是整個社會誠實守信的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
所以,以史為鑑,以今為鏡,誠信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立身、修德、處事的根本。
作為未來祖國的主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科技、新資訊、新體制不斷湧現,競爭日益激烈的資訊時代。要想使自己能夠適應於這個時代,使我們的民族立於這個競爭的世界,就必須誠實守信。你可以沒有金錢,可以沒有榮譽,也可以沒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沒有誠信,誠信考試,誠信待人,誠信處事,這是順應時代的號召,是勢在必行的。大學校園學校承擔著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誠信”教育也不可缺少。讓學生在德育實踐中發展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從中獲得道德品質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滿足、自我肯定和自我的精神享受。總之,誠信教育的關鍵是通過學校的輻射作用,去影響更廣闊的社會人群,以形成人人講誠信的大環境。
如今,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也日益嚴峻。為什麼?老實的人總是愛吃虧,說假話的人當道,是我們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傾斜。而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了大學生的投機心理。社會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們大學生學風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靜不下心。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作弊時有發生。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誠信沒有體積,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記得一位老教師曾說:“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沒有誠信的社會,是一個蒼涼而荒蕪的社會。我們誠信待人,誠信處事,付出的是真誠和信任,收穫的是友誼和尊重。這是一份無形的財富,這是一筆沉甸甸的無價之寶。把誠信作為根基,攜誠信上路,我們的生命之旅會更加多彩!同學們,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裡。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同學們,只要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我們的祖國建設才能如日中天,欣欣向榮。讓我們都做誠信的人,讓我們呼喚誠信的春風吹綠每個人的心田!讓誠信之歌唱響整個大地!我的演講到此,謝謝大家!
誠信是立身之本演講稿篇2
尊敬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站在國旗下,舉目仰望那高高飄揚的紅旗,眼前頓時展現出一幅雄雞傲立的畫面——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心中不禁感想萬千,每當這個時刻,我們都沉浸在雄壯的國歌聲中,莊重而嚴肅的向祖國,向國旗默默許下自己的志願。新一代的我們身上擔負著千斤重擔,中國教育總網文件頻道我們作為祖國最寶貴的財富,首當其衝的一條就是要講誠信。誠信是什麼?農民說,誠信是秋天裡結出的豐碩果實;老師說,誠信是師生間白玉般純潔的感情;工人說,誠信是辛勤勞作下生產出質高價優的產品.簡而言之,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
翻開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會發現,以誠實守信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因失去誠信導致國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來:商紂失信,加速了國家的滅亡;楚懷王失信,不但亡了國,還使一代賢臣——屈原飲恨汩羅江;吳三桂失信,留下千古罵名……。所以,以史為鑑,誠信是我們立身、修德、處事的根本。
誠信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對於一個國家則更為重要。一個不講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們中學生更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這樣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作為未來祖國的主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科技、新資訊、新體制不斷湧現,競爭日益激烈的資訊時代。要想使自己能夠適應於這個時代,使我們的民族立於這個競爭的世界,就必須誠實守信。你可以沒有金錢,可以沒有榮譽,也可以沒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沒有誠信,因為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
同學們誠信做作業,誠信考試,誠信待人,這是順應時代的號召,是勢在必行的。朋友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要讓誠信只出現在紙上,成為我們中國教育總網文件頻道的口頭禪,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誠信無處不在。同學們,只要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我們的祖國建設將如日中天,欣欣向榮。同學們讓我們同聲呼喊“誠信伴我同行!”
誠信是立身之本演講稿篇3
在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日本、韓國、新加坡,誠信都是天大的事,奈何儒家思想發源地中國,尤其大陸,現在卻天天在念叨誠信缺失?我看問題很簡單:社會發展階段而已。
誠信兩個字其實很簡單。
“誠之者,擇善固執之者也”。誠,就是堅守信念,沒完沒了,打死都不動搖。
人+言為信,所謂“言必信,行必果”。你說出去的話,是你建立信用的開始。你說的話能不能落實,能不能每次都落實,我們會評價你,這叫做聲望,是信用的達成。所以,啥都不說的人,沒信用可言。說了辦不到,或者說了不辦,甚至說一套做一套,就是言而無信、失信、奸詐之輩了。
失信,可原諒和不可原諒的
那麼,失信,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被原諒下?有兩種。
一種,是孟子認可的失信:“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有人把這理解為領導幹部可以有不講誠信的特權,誤解!其實,孟子的本意是,如果是涉及大道義的事,可以不講究小誠信。比如戰爭雙方的臥底,不能說實話,而且打死也不能說。親人癌症晚期了,可以不用講實話……基於大愛的善意謊言,可也。
另一種,就是平頭百姓,或者生活太艱難,或者被強權者壓迫、逼迫太甚,沒辦法,如孔子說的“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所以,孔夫子的治國理念,非常重視一個邏輯:首先要“富之”,然後趕緊“教之”。
除了這上下兩端,其他人、其他情況,就絕對不可以不講誠信嘍。
信,是底線
作為個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作為國家,“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作為管理者,“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
作為建言獻策者,“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總而言之,沒信用,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中國曆代講究的誠信精神,比之西方舶來的所謂“契約精神”,高大上的太多啦。契約是書契合約,即合同,可以再找個公證、旁證什麼的。倆人簽字畫押,按合同辦,當然也可以按合同的約定來毀約。而中國人的誠信呢,是一言九鼎,說了就得算,打死也不能改。所以,才有尾生抱柱、季布一諾的故事。
當然,對於文化底蘊有待豐富的人來說,契約精神也可以講講。講了之後,再升級到誠信精神。可也。
信者,聖也!
信,是中國人的基本道德原則之一。道德,即價值觀的共識,最牛的道德原則,就是普世價值觀了。中國為世界貢獻了很多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比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簡單而言,就是董仲舒所概括總結,而由朱熹命名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朱熹說,“百行萬善,總於五常”。
這五常,我認為,可以概括為中國人的“德商”,其中包括:愛人人愛之的“仁商”;“無為其所不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義商”;敬人人敬之的“禮商”;權衡進退、知人自知的“智商”,還有作為底線和最高理念的“信商”。社會上通常所說的“情商”,只是仁和禮兩個字的部分含義而已。
有意思的是,作為文化集大成者的董仲舒,把陰陽五行的思維體系與儒家思維整合,以五行對應五德。他認為“信”對應著“土”,土,如同大地和高山,承載一切,又高山仰止,所以,信,是一種神聖的理念。而上世紀漢墓出土的帛書中,也有以“仁義禮智聖”對應五行。可見,信,乃是神聖之品德啊。
《易經·繫辭》說:“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講誠信,則近乎聖人。信商高,則可以發財,持續發展。
河北保定有個“油條哥”,名叫劉洪安,把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寫在招牌上,宣稱不用剩油炸油條,實實在在地履行承諾,居然生意爆棚,從一個小小的早點鋪發展為連鎖店,本人也成了全國道德模範。當然,對這個道德模範評選活動,我十分十分地不贊成!
至於老字號們,誠信都是基本功。同仁堂,成立於1669年,一幅對聯用了300多年。上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下聯“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兩個“必不敢”,就是誠信的承諾嘛。
其實,“信”這個字本身,也有表示強調語氣的意思:信乎!就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意思嘛。
誠信精神入骨髓,即文化。有誠信文化,必能塑造口碑。口碑,就是品牌。所以,品牌,其實源自你的文化底蘊。這麼簡單的道理,可惜我們的企業家、專家們,羅哩羅嗦的沒幾個能說的明白。
法治加德教,可再現誠信,積累信商
孔夫子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中華民族幾千年教化,道德標準始終都在,就是由於天時、環境的影響,人心時有波動,所以週期性地需要重建,即“復”和“歸”。如今,也一樣,中華復興,必以中華文化的復興為基礎,目的是人心迴歸道德。
那麼,如何“復”而“歸”?需要“克己”嘛。用孔夫子一貫好用的方法,就是“刑政相參,以德以法”,而達到“化民成俗”。就是說,一方面以嚴格的法治做保障,讓人不敢不誠信,另一方面用教化影響人心、提升心智,讓人願意誠信,能夠做到誠信,從而篤行誠信。
一、對失信零容忍
授信、建立信用,需要慢慢積累,可如果他什麼時候有一塊錢的不誠信,請立即開除他,而且把他的不誠信行為永久公佈在你的網站上,逼死他。韓國前總統、韓國前國奧足球隊員都可以因為失信行為謝罪自殺,我們的人怎麼只有畏罪自殺的?
蘇州德勝洋樓和山東京博控股,實行誠信報銷制度,發票不用領導簽字,每次去報銷都要宣讀誠信誓言,如果有違規,開除沒商量。據說,他們實行這樣制度多年,沒有出過問題。
格力電器董明珠自己說,有一次一位下屬上班時間去送父母,回來和她說是送客戶,她說,這麼正常的事都要撒謊,如果是大事,更不會誠信,所以把此人免掉了。
我們的企業、社會,能不能用最嚴格乃至於嚴苛的誠信管理制度和法律?為什麼不呢?底線嘛。底線不硬,還叫做底線嗎?
二、追究典守者之責
誠信管理,誠信教化,責任在誰?在於朱熹夫子所說的“典守者”。即,企業、組織的最高領導者,有關誠信的管理者、教育者們。
比如說,我們的很多管理規定都是可以商量的,罰款200到2000,結果把處罰變成交易,罰你200還是2000,看你給我什麼好處了。我認為,涉及誠信問題的類似法律法規制度,都屬於混賬規矩。是否誠信,是0和1的關係,不能來個0.5,有了0.5,就有0.1、0.2,還會有0.05……
信,是底線問題。有信應該是常態,不應獎勵。獎勵了就容易導致有人用來做幌子。所以,我建議:
1,不再搞什麼重合同守信用、馳名商標之類評選。這類評選完全是給自己弄好處的路子。好,自有市場給好評,不該用政府部門的信譽為其擔保。如果今年評的好,明年又完蛋了呢?
2,有市場監督職能的部門應該一起做個誠信網路,設定黑名單。對不誠信的企業、個人,上黑名單公佈,永遠市場禁入。
3,對民間守信故事可宣傳,但不做任何榮譽評選。我們現在很多部門熱衷搞評選,連慈善都評選,按照捐款多少評,這樣的評選辦近乎無恥。善,是發心,不可在乎是一元錢還是一億元錢。而拿著慈善做幌子買面子,目的無非是更多欺詐。
信,如何篤行之?
中國人一向強調知行合一,誠信,如何知行合一呢,我認為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博學之,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故我信。
第二層,明辨,則篤信。我信,擇善固執。
第三層,信行,即篤行不輟,久而久之,人相信我,口碑、品牌積累中。
第四層,得信,“信則人任焉”。
如此,無論個人、企業、組織、國家,如《中庸》所述,“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