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學習心得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下面小編收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徑。課程團隊給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搶佔先機,唯有主動才能取得豐碩的研修成果。這種主動包括主動學習課程視訊和文字資料,主動參與線上研討、班級研討,主動學習、收集、整理平臺上每日發表上傳的好資料,同時主動做出自己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主動接受專家的引領,主動與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說,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這種交流就包括很多種,比如你讀文字資料,從文字資料中獲得知識和思想,你將寫出的文章發表出去,別人讀你的文章而與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穫;又比如我們給別人評論,會吸引來作者或其他學員回覆,然後再回復下去,或者參與班級研討和線上研討,這種交流就是一種非常及時的交流;甚至我們還可能由此而結交些許好友,大家相約著面對面交流。總之,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吳老師文中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脫鉤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後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才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說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拷貝的視訊和文字資料,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通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研修就會困難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通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研修資料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勵之路,溫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他們都給了我誠摯的鼓勵,非常感謝他們!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業量、評論數大大減少,任務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特別值得記住的是,在我們的研修平臺上,課程團隊、班主任、學員之間也相互通過“公告”、“花絮”、“評論”留言等方式傳遞著防風防雨的溫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臨時採取分散上網的方式進行”、老師考慮到大家研修時長期坐在電腦旁邊,找了些在電腦前就坐的小貼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們在研修中知識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昇華,頭腦得到充實的同時,情感也時時受到關愛暖流的滋潤。這次研修,很值!

  篇二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外出學習就是好的途徑。市教科所為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取得學習成果。我們主動就坐前排近距離的聽取示範課。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說,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王老師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脫鉤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後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才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說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通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公開課就會疑惑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聽課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通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公開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學習之路是鼓勵之路,溫情之路

  在此次學習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非常感謝他們為我們講授了新的理論、實踐的經驗。鼓勵我們繼續前行。這次學習,很值!

  篇三

  通過本次的網路學習,使我對初中數學教學感想很深,體會很多,受益匪淺。

  一、教育教學的理論得到轉變。在集中培訓學習中,聽了好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專家講座,結合新課程,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觀上,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程觀上,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建立與開發的過程;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互動、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歷。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自己也體會到,要轉變觀念,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並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導學生,去感染學生才是我們應有的教育價值觀。新時期師生關係在業務上應是雙方積極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業務組合。在理論上應充分體現個性、民主和發展精神;而情感上應在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情感聯絡,是師生個性魅力的生動體現,是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同時我們應該去做一個創新型的教師,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全新的教育觀念,合理的知識結構,熟練的教學監控能力,熟練的課堂教學管理藝術。在教學評價上,應著眼於學生,注重長期的效應,注重過程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

  二、課堂教學的能力得到提高。聽了專家的精彩的講解,我深受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學會了更好地設計教學,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如何上好各種型別的課,怎樣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通過講解與交談,我體會到,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既然是科學,就要按規律辦事,改革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要講究藝術性,儘量上好每一節課。另外要加強說課和評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在這一階段裡,我努力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煅煉自己,對課堂教學有了很深的體會和思考。

  體會一:課堂教學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才能保證有效的教學。

  體會二:要處理好兩個關係,第一,教材、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課前、課內、課後的關係,課前要吃透教材和學生,課內要重示範、點評、變式的教學,課後要及時跟蹤、反饋,暴露學生的錯誤。

  體會三: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如下幾條原則,第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第二,要能夠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學習,去解決問題,提示矛盾;第三,教師要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第四,教學中要有創新精神,要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