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子先生的一封信

  老子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致老子的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篇1

  致老子的一封信:

  子華子曰:很想寫一封信給西方的老子。不是我老子到西方報到了的緣故,我老子於2011年的冬天動身走的,路途再遙遠,進兩年也該到了目的地。

  這封信既然不是寄給我老子,收件人的老子絲毫也跟我扯不上親故關係。這個老子不是我老子,閒心寫信?我老子會不會感到悲蒼?

  辱沒先人也好,不知孝德也好,既然定下心了,哪顧得那麼多?

  老子先生:

  無事不登三寶殿,我屁股還沒有抬起來,您就清楚我這孫子是拉屎還是撒尿。我也用不著假斯文,在您眼中,我完全不需要假正經。

  山東那個姓孔的,您還健在,他就死了。他一死,應該住在您的山那邊。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所以,他的那邊是啥風景,您肯定不去光顧,任憑導遊如何鼓舌,也休想煽動您。

  據我淺顯的見聞,您其實是很好動的。您說門要是不轉,那門隼就會生蟲子。生命在於運動,還是常運動的好。您也不完全是滴水不進的,否則,深知言說無奈,在尹喜的糾纏中,還是揮毫潑墨了。

  動是相對靜的,宇宙又不存在絕對的靜,於是您不可不動。深悟動靜大道的您,保持著至高的以靜制動的原則。這樣,您在朝政工作中,沒有年終報告絞盡腦汁的苦,也不去做吹捧權貴的錦繡文章。處靜不為,幾十年啦,您效忠吾王陛下的,就是朝廷的俸祿照單檢點,也如期接納。您站在國家圖書館看風景,也成為國家圖書館一道奪目的風景線。您笑納的是您的廣告模特費,而且僅是象徵性地拿。

  姓孔的滿世界跳槽,您一點不為之感動。他曾大老遠前來,想拜您為博導。您縷著鬍子呵呵的笑,內心的話沒人聽出來。追求名利是老子所願麼?這個冒失而來的孔姓學子,牙齒一咬,暗自發狠:我雖然稱不上老子,獨創孔子還是可以的吧?不久的將來,這個人也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可正是這個滿腹經綸的學子,在發憤的情緒波動中,背向著名聲鵲起;也因您臨別的贈言他懶得聽,心理距離彼此就越來越遠。

  您旁觀了整個爭鳴的現場,緘默於那個製造巔峰的論壇。或者是因為感覺毫不新鮮吧?決定騎牛西去。我就很好奇:您是去取經麼?看人妖麼?還是法國模特T型臺走秀讓您著魔?

  都是小人度君子之腹惹的禍。我猜的智商就是再高,也不可能知曉您的訣別潛臺詞。都說秀才怕遇兵,尹喜是您一生中的噩夢。這個深受諸子百家感染的士人,以其獨有的方式,終於把您拿下。這就是前面提到的,您以五千言結束了您的駐足神州的最後一站。

  靜動之間,有您心性的選擇,也有順應的原則,還有無奈的互動。

  2013.6.29

  篇2

  尊敬的老子:

  您近來無恙乎?晚輩是生活在距您兩千五百年後的一名求學之人。因近日躬自研讀了您所著的《道德經》一書,書中所記諸語靈逸空邈,然則言簡意賅,博大精準,如靜水流深。至於書中言及“教育”之論述,特為尤甚,而其他言語,亦讓晚輩受益良多。令吾等淺陋無知小輩不禁心生恭敬仰慕之情,感慨系之矣。遂寫此微述,還願先生能姑妄聽之,多加指教。

  您的《道德經》一書有五千言,其中直接論述“道”的有七十四處之多,而“德”也出現了四十多次。由此可見,依您所教,皆以“道德”二字為宗旨,“道”為核心。何為“道”?您解釋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地 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就晚生所理解,這種神奇微妙的“道”,甚至先於天地萬物已經存在,它不斷地按其自身運動的規律發展變化,成為自然的規律和法則。人只有順應“道”這一自然法則,才能真正“為道”。“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也就是上德之人順應自然而無心作為,凡有執著不能自然無為之德為下德。說明“德”也是崇尚“無為”的。總之,無為,遵循自然法則是道德教育要求的中心,也是您思想的核心。如果人人都達到“無為”這樣一種境界,天下便可泰然。您希望通過教育是人們能夠“復歸於樸”,“復歸於嬰兒”,充分顯示了遵循自然的思想,滲透了辯證法則及邏輯的思辨,對我們後世具有深刻的價值意義。

  您在教育方法上一是主張要遵循一個原則,即“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二是對於教育者而言,教育者要以身作則,“不言之教”就要求以自身榜樣作用影響他人,反對過多的灌輸,教導。三是對於學習者而言,您認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即為道不是為學,不是使人的知識增多,而是使人的知識與慾望減少。

  在教師論上,您主張貴師善教的師道觀。即不僅要有師,而且提倡“貴師”。第一,為師要善教。第二,教師要善於教人,必須深入瞭解所教的物件,從實際出發,與之建立共同的感情。第三,您提出“貴師愛資”的觀點。

  總之,您認為“道法自然”,主張培養能體會自然之道的聖人。對於曾向您問道的孔子所提出的仁義道德持否定態度。後世將孔子與您的學說流派分別稱為儒家和道家。儒,道兩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從思想傾向上而言,儒家重理性,道家尚直覺;儒家主致用,道家崇思辨;儒家講啟發,道家講辯證;儒家講現實人生,道家則講迴歸自然。千百年來,雖然以孔子為核心的儒家學派一直受到統治者的推崇,我國古代的文人學子也大多積極入仕,十年寒窗苦讀,力爭博取功名,以天下為己任。但並非人人都能“春風得意馬蹄急”,也不是任何踏上仕途之人都能受到統治者的賞識。而由您開創的道家清淨無為思想則是為那些考場失常,官場失意的文人才子構建了一片精神的棲息地。

  您知道嗎,也許是受您的影響。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多少的佳作誕生於山水田園之中。子不見那春秋末期范蠡泛舟遨遊而去,那西漢睢園綠竹漪漪,那魏晉人物風流,那桃花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那唐詩豪邁,宋詞婉約,那在元朝鬱郁不得志的漢族文人亦讓曲調悠揚,明清兩代的煌煌鉅著更少不了退隱文人的潤色雕磨······即使到了今天,長期浸淫在都市喧囂中的人們更是嚮往那純樸的大自然。

  老子,感謝您,感謝您的思想讓我們後人有機會,有理由去尋找精神的突破口。而讀了您的著述,晚輩也時常將其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受益良多。當自己求勝心切,妄圖一步登天時,您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讓晚輩如沐春風,有醍醐灌頂之感;當自己做事想要半途而廢時,腦海中便會響起您“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的諄諄教誡;當自己在與他人的競爭中一敗塗地時,您的“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讓自己恍然大悟,您的“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讓自己醒悟——原來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當自己被現實的喧囂俘虜心慌意亂時,“致靜虛,守靜篤”讓自己豁然清朗;當自己將要沉溺於外在的浮華綺蘼時,您的“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再次響徹耳畔·····

  寧折不彎不失為一種豪邁氣概,但寧彎不折有時也是一種明智之舉。在諸雄爭霸的春秋時代,戰者在流血漂櫓中廝殺,儒者在顛沛流離中呼號,而您無疑是為在戰火中呻吟掙扎的芸芸眾生指出了一條求生的出路,也為後人創構了一種更為安寧恬淡的生活方式。您說“上善若水”,如果人人都像您說的那樣,那人們又怎會飽受戰亂之苦?所以說寧彎不折不是無所作為的懦弱,而是一種力量的積蓄;不是屈膝的的膽怯,而是一種新的的追求。您說“上善若水”,水是柔韌的,卻可以九曲十八彎匯入大海;小草是柔韌的,任風擺動卻可以鋪成綿綿大草原;高山偉岸雄壯,卻需要潺潺流水的點綴;雷鳴暴雨洗滌大地,卻也有絲絲細雨潤物。只有堅硬剛強,生活的畫面便失去了靈動的色彩。堅硬讓生命剛強有力,柔韌亦讓生命活潑淋漓。感謝您,讓我們發掘出了生命靈動的一面。

  記憶中您是一位白髮髯髯的老者,更是一位智者。您留給後人最後的一面便是悠然地倒坐在青牛背上,西出函谷關。同時也留下了那本《道德經》,從此也留下了後人對您的無限遐想及揣測。請恕後生駑鈍愚莽,竟妄自揣度您的微言大義,如有偏頗欠妥之處。還望您海涵,更希冀您能不吝賜教。

  以此為盼!

欽慕您的一位後生

公元二零一五年三月既望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