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創新教育工作鑑定

    近幾年來,我校以“建立規範加特色的學校,培養合阿格加特長的學生”為宗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把科技創新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工作來抓,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教育的新途徑。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創新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發展的快車道,下面就介紹近段時間的科技創新教育工作鑑定。

    一、抓管理,科技創新教育機制健全

    學校成立了由校長牽頭,書記監督,主管教學工作副校長專抓,教務副主任具體管理的科技創新領導小組,設立青少年科技創新辦公室,由各科、室骨幹教師擔任科技輔導員,組成了一支堅強有力、涵蓋面廣的科技輔導員隊伍。

    在這支隊伍的帶領下,我校每期都制訂了科技教育教學計劃,對於開展的各項科技活動,做到有計劃、有輔導方案、有總結報告。其次,科技創新領導小組,還深入課堂,深入教研組,瞭解課堂教學中科技教育的滲透情況,並出臺評價機制,把教師參加科技教育工作情況作為職稱評聘的條件之一,作為優質課的評價指標之一,鼓勵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電腦作品設計製作、學科競賽等科技活動。正因為學校領導對創新教育有著清晰充分的認識,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在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中加大創新教育的力度,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興趣,營造出上下齊心、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創新氛圍。

    二、抓載體,科技創新教育內容豐富

    1、組建興趣小組。為了擴大科技教育面積,我校成立了五個課題小組:①研究性學習小組;②校本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小組;③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輔導小組;④學科競賽輔導小組;⑤資訊學競技輔導小組。由這五個小組牽頭,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校性科技教育活動,激發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和用科學方法解決生活、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創新苗子。學校在各年級、各班有意識地選拔“創新”苗子,以班為單位組織科技創新課題小組,定期集訓,並在學生中徵集科技創新“金點子”,每個學期,都有學生向學校創新辦交送上百份“創新專案意向”稿,創新領導小組通過認真檢索篩選後決定對有價值的專案進行重點輔導,以保障專案的科學性、學習和實用性,防止創新專案的重複與盲目,這種做法,收到較理想的效果。

    3、發掘創新資源。建校百年以來,我校校友湧現出大批在科技戰線上建功立業的專家學者,如已故知識分子楷模、全國勞模羅健夫,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陳星旦,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曾蘇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們長期保持與老校友中的專家學者們的聯絡,不定期請他們回校進行專題講座。近幾年來,我們多次邀請陳星旦、曾蘇民院士及湖南大學、中南工業大學、湖南師大等高等院校知名教授來校舉辦不同題材的專業知識講座,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我們還組織有關學生去省市博物館、科技館參觀學習,瞭解科技發展的動態,讓學生充分認識科學技術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自己成為懂科學、有技術、會創造的新型人才。

    三、抓成效,積極開展科技主題教育活動,科技創新教育喜獲豐收

    從20**年起,我校每年都要開展科技主題教育活動。如20**年,我校抓住“建立**省綠色學校”這一契機,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了以“呼喚綠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在科技輔導員的組織下,抓了三個環節。第一、認識綠色。我校組織了以“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科學報告,利用黑板板、手抄報、知識長廊等進行環保知識宣傳。第二、走近綠色。組織同學去參觀高科技無公害農業種植園,走訪調查附近的工業園,並要求學生寫出環保作文或調查報告。如高三鍾浩同學,利用假日對湘鄉市的環境情況作了大量的調查,撰寫出了有份量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受到了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的批示,湘潭電視臺、湘潭日報等媒體對他的事蹟作了宣傳報道。第三、營造綠色。我們要求各班學生進行班級綠色角建設活動,同學們人人動手,有的利用廢舊材料種植植物;有的用植物克隆培養一組盆景;有的創造了環保作品。如我市有許多私人煉油膏廠,這些廠都採用在高溫下提煉油膏,因而產生大量有毒煙霧氣體,不僅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也對工人身體產生嚴重影響,李毅鑫同學通過調查瞭解後,決定改變瀝青油膏的生產工藝,在常溫常壓下生產出瀝青油膏來。他決定把聚苯乙烯發泡塑料廢品放其中,來免煉瀝油膏,經過多次實驗,他終於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利用泡沫塑料塑料廢品製備免煉瀝青油膏的研究》參加了20**年全省科技創新比賽,一舉奪魁,獲得了省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