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心得
黨的“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作風和自我批評的作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一
黨的“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作風和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提出來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絡在一起,既是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又是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自我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及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方法。過去我們黨正是充分發揚黨的“三大作風”,才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黨的“三大作風”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必須發揚光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同志和黨中央多次強調,廣大黨員幹部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但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同志淡忘了這個優良傳統,主要現象是:
1、忽視和輕視理論學習,以實用主義態度對待理論學習。理論學習圖形式走過場的現象比較普遍,如有一些支部平時組織學習只是讀讀文章就了事,往往缺乏針對性的討論和辯論,組織者本人基本上也沒有理論聯絡實際的發言準備,更談不上對其他同志的要求。本人也覺得參加政治理論學習沒有壓力,想說就說幾句,不想說也沒事,政治理論的學習基本上是圖形式。有的同志說:現在的學風是“理論與理論相結合”、“空對空導彈”、“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習”,實際上在這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學習上也存在這個問題。
2、公僕意識淡了,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漸漸疏遠了。主要表現在:一是對群眾感情不深,對群眾的疾苦、群眾的情緒、群眾的呼聲不願意多問或不問,熟視無睹;二是工作作風欠端正,有的做工作、辦事情作風武斷,方法簡單,“小官”有官僚表現,無官鎮村一般幹部的也有官僚架子,有些工作搞形式的多,不善於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很少了解群眾的心理真正在想什麼、有什麼要求和困難,不知如何為群眾辦實事和解決實際問題,遇到自己心情不好時還對群眾橫樹鼻子豎挑眼,有一種“煩群眾”、“壓群眾”的現象;三是有些黨員幹部還存在著為政不廉的現象,主要存在著講待遇、講攀比的心理,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大權大用,小權小用,有的甚至還千方百計拉關係,跑官要官,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籌碼。
3、自我批評流於形式。主要沒有真正發揚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平時作自我批評只談傾向性的共性問題包括本人也同樣,找自身問題都是皮毛的,多數黨員幹部真實的問題和思想根源不願談,也不敢談,實際上這個問題是從上到下的一個傾向性問題。
凡此種種,都有違黨的“三大作風”優良傳統,嚴重損害黨在群眾中的威信,疏遠了黨群幹群關係,以致在群眾中有了“新三大作風”的說法,即“理論聯絡實惠,密切聯絡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如果這些問題長此得不到改變,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會失去民心,甚至喪失政權。因此,我們必須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高度來認識這些問題,從思想認識和實際行動上有新的提高,才能使黨的“三大作風”在新時期得以發揚光大。
要發揚黨的理論聯絡實際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首先要學起來,要真學,無論工作多忙、任務多重,都必須擠出時間學政治理論。理論上的成熟是思想上、政治上成熟的基礎和保證,如果沒有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便沒有全黨的高度統一,就不可能全黨組織上和行動上的統一,黨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就不可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集偉事業。其次要用得上,要與實際緊密聯絡的學,才能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工作的原則性的有效性,不斷提高工作能力。
要發揚黨的密切聯絡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任何一名黨員幹部要真正在為人民群眾服務、對人民群眾負責和依靠人民群眾等問題上有新的認識和提高。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水可載舟,亦能覆舟”,這個比喻不是危言聳聽,是歷史的總結,黨的歷史也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一道理。所以,必須牢記宗旨,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群眾多辦實事,辦好事,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特別是當前群眾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漸多的時候,作為一名政府工作人員,要多深入,多調研,主動掌握群眾的思想脈搏,及時排查和發現矛盾苗頭,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把廣大群眾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發展經濟、致富奔小康上來。
要發揚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解決自身矛盾和問題的根本法寶,是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思想基礎,如果長期抓不好這一關鍵環節,還是以虛對虛,不能深入靈魂,不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徹底解決問題,這個優良傳統難以保持,更談不上發揚光大,也就必將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嚴重的影響。
二
1945年4月在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同志總結了二十四年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第一次提出了黨的三大作風的理論,即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黨的三大作風的提出,為加強黨的建設,使全黨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空前的統一和團結,為迅速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及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過程中,同樣需要三大作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全黨從中央到地方發揚黨的三大作風,克服了各種困難,戰勝了國內外強大的敵人,使國民經濟很快得到恢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1956年就建立起來。但是,在後來由於我們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照搬馬列主義的個別結論,丟掉了黨的三大作風,走了彎路,給社會主義事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特別是在“”十年期間,先後出現了林彪和“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以及“左傾”錯誤在黨內占主導地位,理論完全脫離了實際,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1978年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提出瞭解放思想、實事求的黨的思想路線,使黨的三大作風又得到恢復和發揚,全黨全國人民在改公文易文祕資源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檢視.革開放的大政方針下,團結一致,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績。黨的作風建設是奪取革命和建設的法寶,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我們搞好一切工作的前途和基礎。
現在有些部門辦事情門檻高、架子大,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為群眾辦事一慢、二推、三僵、四苛、五卡、六虛,缺乏服務意識、敬業精神和群眾觀念,對群眾無感情,對上級不負責,這樣的黨員幹部不僅損害了黨的形象,更損害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一些同志忘記或淡漠了黨的三大作風,沒有很好地學習黨的三大作風,致使偏離以至違反三大作風的現象還相當嚴重。有的對黨的方針政策,不是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同當地的實際情況很好地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加以貫徹執行,而是照抄照轉,敷衍了事,搞形式主義,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做工作、辦事情,作風武斷,方法簡單,不是按客觀規律辦事。有的官僚主義嚴重,很少到群眾中去,即使去了,也是走馬觀花,很少了解群眾心裡真正想些什麼,有什麼要求和困難,不知如何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有的不是發揚自我批評的作風,而是弄虛作假,文過飾非,做表面文章,或者搞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凡此種種,都是嚴重違反黨的三大作風的,只會嚴重損害黨的形象,使黨脫離人民群眾。所以,大力發揚三大作風就是要解決群眾所急、所需、所盼、所怨,樹好形象,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在思想建設方面,一部分黨員幹部思想不解放,改革開放意識不強,事業心差,存在著“軟、懶、散”的問題;在組織建設方面,貫徹民主集中制時民主不夠和集中不夠的問題並存,一些基層黨組織難以發揮戰鬥堡壘的作用;在作風方面,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們從入黨的那一天起,就明確了自己的思想與追求,牢記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就註定了自己要為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去奮鬥終生。對於這個職責,有些人記得清楚,有些人卻記不清楚,有些人則根本背叛了它。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就記得清楚,成克傑、陳希同、胡長青、程維高、李真等就根本背叛了共產黨人的職責。當然,人民群眾看黨的形象不是看幾個典型,也不可能天天接觸到中央、省市級幹部,而接觸最廣泛的還是天天同群眾打交道的基層黨員幹部。所以,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黨的形象,代表了幹部形象,尤其是在視窗部門、權力部門工作的機關幹部。因此,三大作風不是空的,不是哪一級組織、哪幾個人的事,而是全體黨員義不容辭的職責。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優勢,就是和人民群眾緊緊地聯絡在一起,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越是執政時間長了,越要注重三大作風建設,越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注意拒腐防變。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損害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就會失去民心,甚至喪失政權。
應該說,黨內出現的不正之風並不是共產黨人本身所固有的,恰恰相反,它是與共產黨人的黨性水火不相容的。不正之風的抬頭也公文易文祕資源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檢視.有它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從主觀上講。共產黨員不是苦行僧,也需要吃、穿、住、用。這裡就有一個合理限度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同樣都是共產黨員,處在相同的條件下,有的同志能夠保持優良作風,而有的同志卻沾染了不正之風,關鍵還是自身有沒有抵抗力的問題。另外,思想認識模糊也會助長不正之風。不正之風是由於思想覺悟不高造成的。從客觀上講,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國外資產階級的極端個人主義思想也影響到國內,隨著國際交往活動的增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受到商品交換原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