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_父親教育孩子的原則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父親的缺點和毛病的暴露,在不同程度上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那麼作為一個爸爸,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爸爸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爸爸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
一父親要有教育孩子的意識
父親教育孩子不要以時間來計算,應該看他腦子裡有沒有這個意識,有沒有對培養孩子的責任,因此不能用多長時間來衡量,因為他的社會角色不可能給他這麼多時間。
父親角色的教育當然比母親角色來的重要,從醫學角度來講,男性的生命力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就比女性弱,容易得遺傳的病。從社會角色的生命力也比較弱,現在是父系社會,除在社會上的功能以外,在家庭男性很容易放棄。夫妻有矛盾父親就退出來了,你讓他意識到父親的角色好象也比較困難,母親還有一個餵養孩子的本能,父親好象就弱些。
二體現出父親存在的重要
父親既存在,孩子又感覺到你的存在,關鍵是自己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存在本身就行了。因為很多東西都在你身上表現出來了,並不一定是刻意去做什麼。始終牽涉到他本性到底是什麼。男性跟女性還是有區別的,比如在攻擊性、創造性、勇敢精神都是一起的。每一個人都有個性,但作為兩個性別來說,永遠都不應該被取代。要把各自的個性充分展現出來。在這個事情上,父親把自己應該展現的東西充分展現出來。
到現在為止還是父親比較有創造性、理智、邏輯分析,女性比較感性,有些傑出的母親過份用理智去看很多教材去教育孩子,不一定好,母親本身就是感性的,母親對孩子的愛太過份了,細想想,母親這種無條件的愛是存在的,但對孩子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三 言傳身教是基本的方式
有一種跟孩子交往的方式就是“言傳”,還有一種方式稱為“身教”。言傳和身教在不同時候會起到不同的作用。心理學家講“身教”是榜樣,你自己是怎麼做的、你的價值標準是怎樣、你的為人處事怎樣,對孩子的影響比你用話語去教作用會更大一些。父母在談到孩子成長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是不是求自我發展,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更大。無論父親也好,母親也好,假如說有了孩子以後,在關注孩子成長和發展的同時,關注一些自身的發展和成長,不要迷失了自我,不要只要求孩子而沒有要求自己,那麼象這樣的一個父親也好母親也好,一種角色或一種榜樣對孩子的影響力可能會更大一些。事實上他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四 留出充足的時間陪孩子
養不教,父之過。在教育孩子方面,父親那邊應多一些力度、高度、厚度,母親那邊應多一些寬度、廣度、深度。作為父親還可以感覺得到:在空間、時間上有些地方沒有做足,因為跟孩子沒有那麼多時間,你要去做必須要跟孩子相處才行,大多數時間沒跟孩子待一塊,你就不可能產生什麼作用。時間空間限制在什麼地方呢?男人有很多時間是在外面,到關鍵時刻他就來了。
但在平時每天至少要留出15分鐘來和孩子一起度過:坐在家裡的地板上和你的寶寶一起遊戲;幫助你的孩子完成學習計劃,培養孩子健康的愛好;或與你的孩子一起去探索一些他所不知道的知識與奧妙。做孩子成長的“同齡人”,把自己變成孩子的好朋友,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與時俱進。
五充分發揮語言的力量
前面提到“言傳”,其實教育不在於話多話少,而在於精彩不精彩。你說到點子上了,孩子就接受了。當孩子遇到不開心事情的時候,做孩子的傾聽者,問清楚事情的真相,讓孩子感到他在父親這裡被理解和被愛,知道你是站在他的一邊,支援他。幾句貼心的話,打開了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渠道,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和理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孩子也會開啟接受忠告的大門。
六父親與母親分工要明確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既要有分工,還要有合作,做到取長補短。父母的一舉一動時刻影響著孩子以後的行為習慣,父母可以在某些事情上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同時也應該讓孩子有效地傳遞他的情緒。當你不能按照孩子的意願做事情時,孩子會對你發脾氣,甚至會以哭鬧來要挾你。這時作為父母,就應該站在同一戰線上,兩者用一致的態度來對待。事後再耐心解釋為什麼父母會這麼做,同時教給他怎樣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
七 網路時代的父親作用
網路文化或稱數字經濟更確切,數字經濟不僅僅指的是網路的問題,還包括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建設的問題,現在的家庭,正處於一種數字化的建設之中,或者說家庭教育正處在資訊化的改造之中,而在這種改造之中,父親的角色更為重要,因為網路正提供一種契機。有調查顯示,所有家庭,家用電器父親比母親懂的多,而且母親在這個面前是遲鈍的。現在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在網路上搞上去。現在父母應搶佔和登上家庭教育的至高點,帶領孩子在網路的前面和資訊教育的前面,把家庭教育搞好,如果哪位家長不帶孩子在這上面起步就會遠遠落在後面。
教育孩子堅持這4個原則
原則一:從小就要讓男孩知道,他是個了不起的男子漢
男孩在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性別意識,他已經知道自己是個小男子漢,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其男子漢的作風:男孩跌倒了,告訴他:自己爬起來;男孩膽怯了,告訴他:你可以做得更好;男孩犯錯誤了,告訴他:好漢做事好漢當;男孩不聽話了,告訴他:不給父母添麻煩,是男子漢的一種榮耀
值得注意的是,讓男孩從小就具有男子漢意識,父親的作用是巨大的。無數事實證明,媽媽過多的保護和擔心,會削減男孩的男子漢氣概;而父親更顯嚴格的規則、更顯寬鬆的約束,則會賦予男孩無與倫比的堅強與勇氣,進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男子漢。
原則二:千萬別對男孩來"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麼?很顯然,他們最怕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支援,以及沒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麼?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脅迫,"越打越犟"是他們的長項。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記這樣一個教子箴言:如果你現在不和你的孩子成為朋友,那麼青春期之後,他就會把你當作"敵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實很簡單:給男孩更多自我選擇的權利;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尊重你的男孩,並放棄"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觀念;時刻讓男孩感受到你不溫不火的關愛,巧妙約束但不強硬控制。
原則三:別讓你的男孩太"富有"
我們所說的"富有"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父母太多的溺愛和包辦,一個是錢財的充裕。
有的父母特別寵愛男孩,一切事情都依著男孩;有的父母很有錢,他們給男孩很多零用錢;有的父母很有能力,男孩的大小事情他們都會包辦;
然而,父母這種讓男孩過於"富有"的做法,又會給男孩帶來什麼呢?父母的過度寵愛讓他們變得自私而沒有責任感;太多的金錢讓他們只想用"奢侈消費"的方式去消耗體內過多的睪丸素,從而忘記了自己還要學習;父母的事事包辦則讓他們喪失了勞動的能力、應對困難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從不會讓自己的男孩太過"富有",他們會把"愛"藏起來一半,他們會尋找和創造機會讓男孩去體驗貧窮!
原則四:男孩的成功個性需要從小培養
生活中,男孩家長常常會有許多的無奈:教他勇敢,他做事卻總是唯唯諾諾;
教他堅強,他屢次輕易放棄;教他果斷,他還是拖拖拉拉;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男孩的家長總會這樣自我安慰:"等他長大後,他自然會懂得……"可事實卻往往與家長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個一直都輕言放棄的男孩,長到18歲後,忽然一下變得堅強起來,這現實嗎?如果你希望一個一直都畏畏縮縮的小男孩,在20歲之後,忽然像個出色的外交家一樣去交際,這可能嗎?
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錢大手大腳的兒子在25歲之後,能像理財專家那樣去理財,這隻能是你的一個美好夢想。任何一個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長的夢想裡
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腳踏實地地引導他去積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質。希望每位男孩的家長,在未來的日子裡,都能以自己的兒子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為榮!
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載物這句話絲毫不假。為什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能夠輕鬆獲得財富?因為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教育孩子要打破的5條老規矩
打破規矩1:不得弄
這似乎是一條金科玉律:孩子等同於混亂。孩子天生就是主婦的夢魘,看著空空如也的碗櫥,聞著孩子渾身散發的氣味,或者當你看到他正用你最昂貴的口紅在鏡子上作畫時;再或者,讓我們想象一下在孩子眼中一張整潔的白色沙發能用來做什麼呢?哈,這不就是一張平整的畫布等著自己塗鴉嘛!那麼又用什麼來“作畫”呢,麵包屑混果醬看上去不錯!——此時,你一定要開始崩潰了吧?
等到小傢伙把一切都弄得一團糟之後再想辦法收拾,不但佔用大量時間,還會讓你抓狂,這不是聰明的主婦應當選擇的方式。
好方法是你可以去扯上一大塊廉價的布,需要的時候預先把它鋪在沙發上就好了,哪怕一次畫不完下次繼續都行!你也可以適當地限制小傢伙的活動空間,比如一間屋子,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把他限制在自家花園裡。但是絕對不要一點自由不給,泥土、水、顏料雖然會弄髒傢俱,但它們同樣會賦予孩子創造力和快樂的感覺。
打破規矩2:不可吃“垃圾”食品
如果你不是那種每天忙得四腳朝天的家長,通過電視或者報紙你一定注意到最近幾年來有關兒童體重超標的報道越來越多,這引發整個社會對於兒童食品和兒童營養學的討論和關注。在這場討論中有一點是沒有異議的,那就是富含糖類、鹽、脂肪的“垃圾”食品對於兒童健康有直接影響。
理想情況下,兒童每天應吃三頓家人做的飯菜,其食譜至少要包括新鮮穀物和蔬菜。然而現實情況多半達不到這種要求,餅乾有時也會成為兒童餐桌上的主食。
年輕的媽媽們常為她們無法提供更好的飲食而感到內疚。但是請注意了:如果你的小孩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和主食,並能保證正常的活動時間,那麼偶爾吃上一頓比薩餅或是巧克力大餐也沒有關係,並不會因為攝入過多的熱量而引起肥胖。
打破規矩3:不要曠課
“在我童年時,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媽媽突然決定帶我出去踏青。那種感覺實在美妙,遠比呆在託兒所有趣得多!”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對我們回憶說。李女士今年剛滿30歲,有個4歲的女兒。“那時,媽媽會帶著我到海邊轉上一圈,聽聽海浪的聲音,呼吸新鮮空氣,有時還會給我買上只雪糕,那就太高興了。我也想成為那樣的母親。”
當然,你不能想帶兒子出去玩兒就帶他去。學校或者託兒所也不希望你頻繁地這樣做。不過在某些對你或者孩子來說很特別的日子裡,如果剛好趕上一個好天氣,為什麼不試著放上一天假呢?要知道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對孩子來說也是重要一課,一點也不比ABC、123來得次要。除此之外,如果硬要給自己“教唆”小傢伙曠課找個理由的話,或許在戶外感受自然能保持孩子身體健康也勉強算上一條吧。
打破規矩4:不要拿食物玩
這條規則,是很多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把胡蘿蔔拿在手裡當槍,把西紅柿醬塗滿全手畫畫,把雞蛋扔到地上當玩具——所有這些事情,會讓每個媽媽生氣、著急。媽媽們最希望看見孩子乖乖地吃完碗裡的最後一粒米飯。
但是,對於一個2歲的孩子來說,食物絕不僅僅只是用來“吃”的,它們顯然還可以用來“玩”和“學習”。將手指伸進碗裡攪拌食物,可以讓孩子理解質地、形狀、顏色、溫度以及味道的含義;他們願意自己拿著勺子吃飯,雖然會舞動一會兒,再吃一口,但這同樣可以促進孩子手眼配合能力。
所以,不要太過介意飯桌變成了亂七八糟的戰場,把手上的抹布放起來,踏踏實實地看著孩子自己折騰他的食物,等他玩累了、玩餓了的時候,再將正式的美餐遞到孩子的嘴邊吧。
打破規矩5:盯住他就行
每位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並且希望大人時時刻刻的關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要時刻注意到他們就可以了。比如在他們玩遊戲的時候,我們在旁邊看著;或者你一邊工作,一邊隨時抬起頭來看看他在做什麼。
更多的時候,得到你的關注只滿足了小傢伙的部分需要,你還應當鼓勵他與你做面對面的交流。這種交流對於母親和孩子之間a的感情尤為重要,在鍛鍊語言的同時,能夠使孩子覺得家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地方,在這裡他能暢所欲言,完全敞開心扉。如果你沒能做到這點,那麼在撫養子女過程中的最寶貴溫馨的回憶將離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