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媽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當今世界上有近1/4的孩子生活在重組的家庭裡,這意味著有無數的女性要遭受繼子女的非難和敵意,悲忿和排斥,那麼作為後媽應該怎麼正確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後媽正確教育孩子的建議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後媽正確教育孩子的建議

  首先,主要問題是做繼父、繼母,特別是繼母太把自己當親媽了,和孩子的邊界不清,把孩子當親生的帶。當然用親生的心態對待對待孩子並沒有什麼大錯,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出現相關問題。因為當你真的完全用對待親生子女的情感來對待孩子的時候,你希望對方是自己親生的,但是,做得越多,你越會體會到並非血緣關係的這個客觀事實,你的愛不會代替孩子的血緣至親,這個時候你又會悵然若失,彷彿掉進了一個心理黑洞。

  其次,做孩子的忘年交,變管教為負責任的幫助。繼父、繼母可以和孩子明確地表達自己感受:我不是你的爸爸***媽媽***,但是我願意做你的朋友,我尊重你和爸爸***媽媽***的感情,不會干涉你。我會實心實意地幫助你,你的學習、生活等等,我都會幫助你。從幫助的角度來體現你的責任感和撫養義務,以朋友的角色進入孩子的生活,相處起來會更加從容,成年人“錯位”的感覺會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第三,親子矛盾需要區別對待。如果親子間的溝通搞不好,即使是親生父親也一樣會和孩子矛盾重重。很正常的親子間的矛盾,如果發生在血緣關係的親子之間,可能會被理性的對待,而一旦發生在再婚家庭,這些分歧和矛盾便會被不理性的誇大和扭曲,被妖魔化的繼父繼母成了有苦難言,百口莫辯的“過錯方”。作為繼母要知道:自己親生的孩子打了沒關係,打別人的孩子就犯了大忌,正如中國的俗語所說,十個饅頭不記得,一個拳頭記得牢,所以教訓孩子的事就讓他爹去做。

  因此,再婚家庭處理親子關係的關鍵是繼父、繼母自身要有明確的心理定位,要接受現實:自己並不是孩子血緣關係的父親或者母親,孩子和自己的感情不可能是血緣感情。同時,努力掌握和孩子科學的溝通方法,長期堅持,使之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根本上促使親子關係和諧。

  為人繼母不能說的禁語

  禁語一:“隨便吧!你想做什麼都可以。”

  為了避免衝突,你是否想過要對孩子“放任自流”?父母離異的孩子需要更多關愛,也需要更多的教育和約束,不能聽之任之。你要學會說出一些措辭較為嚴厲且不容侵犯的語句,但切忌大聲訓斥。你要讓孩子明白某些問題是沒有討論餘地的,作為他/她的家長,你的地位不可替代。

  還有一點:無論你和繼子女的年齡多麼相近,你們的輩份畢竟不同,即使你想成為他/她的朋友,也必須要顯示出你的成熟與穩重。你是他/她的繼母,而不是普通的小夥伴,因此他/她必須聽從你的教誨。

  禁語二 :“你爸爸這次可給你花了不少錢。”

  孩子爸爸為了彌補對孩子情感上的虧欠,很自然地會從物質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或許你原本是想替丈夫在孩子面前“邀功”,卻會讓孩子認為你在妒嫉甚至憎恨他/她和父親的親密關係,說不定會拋給你一句:“你管不著!”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你還是不要對他們父子/女的花銷做任何評論為好。

  禁語三:“我去買”、“我來幫你”、“不用想著我”等等。

  不要擺出一副人人可憐的怨婦姿態,讓繼子女把你當成一個好說話的“受氣包”。一旦讓孩子習慣了你的心甘情願和無怨無悔,他們會自然而然地認為事情本該如此。對於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你不可大包大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親生母親,你會如此溺愛這個小傢伙嗎?你會對他/她言聽計從嗎?“後媽”對孩子的愛應當更理智、更客觀,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更不必擔心被看成是“狠毒”的後母,按照你所認為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禁語四:“別一見我就拉長臉,來,笑一個!”

  你要允許繼子女偶爾的悲哀和情緒低落,特別是在他/她思念自己母親時。當他/她悲從中來時,你不要加以阻攔;當他/她在你身邊傷心流淚時,你更不能刨根問底。在孩子的眼中,是你使他/她的父母親永遠不能再團聚。所以,在孩子傷心的那一刻,你要儘可能地遠離他/她,不要喚起他們更大的悲傷或是遷怒於你,讓孩子的父親暫且充當母親一角去安慰他/她。

  禁語五:“我和你父親總是……”

  在與孩子的談話中,不要暗示你和他/她父親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孩子已經感覺自己被忽視和冷落,已經在想象你們二人獨處時的開心和隨意,所以不可再給他/她施加壓力。如果你們想給孩子留下一個“恩愛夫妻”的形象,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和諧相處就足夠了。儘量不要讓孩子看到你們發生爭執的場面,否則容易喚起他/她痛苦的回憶。

  後媽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

  王小姐的確是真心的想要把繼子當作親生孩子來對待的,她也的確是這樣做了,但為什麼孩子不接受她,婆婆不接受她,連鄰里都覺得她對孩子不好呢?

  其實,原因要歸結於她太快地“進入角色”。的確,“有哪個媽媽不打孩子……”,王小姐也是實實在在的站在親媽媽的角度來管教孩子。但,事實上,王小姐的確不是親媽,對於一個7歲的孩子而言,他不可能那麼快地接受一個陌生的女人作為自己的新媽媽,更何況這個媽媽還會那麼嚴厲的來管束他。

  王小姐自己也曾經對繼母抱有偏見,也就不難理解在一般人眼裡繼母就是跟親生母親不一樣。親生母親打孩子,打得再狠,沒有人會覺得不道德,孩子也不會記仇,而繼母的身份卻使她不能這麼做。

  王小姐現在可以做的是,以一個親生母親的心來關愛孩子,卻要以一個後媽的身份來對待和教育孩子。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與接納這個新的家庭成員,王小姐需要更多的耐心來等待孩子對她的適應和接納,而不是一上來就佔牢媽媽的位置。媽媽的位置是在孩子的心裡的,要等待孩子自己把這個位置交給你。建立了感情基礎之後,再來進行管教,就會順利得多。

  再者,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並不一定要通過打罵。諮詢師建議王小姐跟先生轉換一下位置,在過渡階段,教育孩子的任務應該由父親來承擔。由先生扮演較為嚴厲的角色,而王小姐負責獎勵的方面。其實,通過不斷肯定孩子的優點來教育孩子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教育孩子方法心得體會

2.老師怎樣教育孩子

3.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4.家長分享教育孩子心得

5.媽媽教育孩子的十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