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範文錦集

  隨著科學的進步,教育手段必將現代化。這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效益,無疑會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但是,無論教育手段現代化的程度如何之高,都替代不了教師通過講述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基本方式。下面是關於《教師語言藝術》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

  一直都覺得作為老師,語言一定要豐富,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可悲的是,自己的語言卻是那麼匱乏,因此常常懊惱不已。最近《教師的語言藝術》這本書,讓我對教師語言有了新的認識,有時無聲的語言更顯魅力。

  一、時刻保持微笑

  微笑的人更容易讓人接近。無論是平時的生活中,還是在教學活動中,我喜歡微笑。因為有了微笑,學生就會感覺很親切,願意和你親近;因為有了微笑,就會獲得學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援,他們會更加的聽話、努力。課堂中,最害怕的就是沒人舉手回答問題,就像在唱獨角戲。其實並不是學生不會,可能他已經想到了答案,只是害怕錯了而不敢回答而已。他的眼神在和你交匯,但他的手卻遲遲不肯舉起來,這時,你不妨給他一個微笑,讓他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相信學生看到你鼓勵的微笑一定會鼓起勇氣舉起膽怯的小手。在他回答時,即使答得不到位,也請你給他微笑,這樣會讓他以後不恐懼發言,變得更加自信。老師的微笑就像一縷縷晴和燦爛的陽光,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甘露。親愛的老師們,記得展開你美麗的笑臉哦!

  二、用眼神來表達

  教師擁有一雙敏銳的目光,不僅可以觀察學生的行為、表情,還可以通過眼神調控學生的行為和情緒。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裡是怎麼想的,有時不用說出來,你的眼神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因此,我們可要好好利用最具表現力的眼睛的威力。上課鈴聲結束了,班級裡還是一團糟,說話的說話,喝水的喝水,收拾課本的收拾課本……看到這樣的情景,相信大家一定滿肚來火,免不了大聲訓斥他們一番。有時你氣得要命,學生卻一點感覺也沒有,而且還影響你上課的情緒。此時,不妨肅立講臺,冷冷地看著他們,眼神掃視班級一圈,然後盯著那個講話聲音很大的人。相信學生看到老師這樣的眼神,聲音一定會戛然而止,手中的動作也會迅速停下。因為他們知道老師生氣了,所以有時眼神比語言更有效。教師的眼神很神奇,一個眼神,替代了老師的千言萬語,包容了老師多少教化。聰明的老師們,讓我們有時用眼神來說話!

  三、擁有溫柔的手

  人的手是很能說話的。在教學中,我們的手勢是講課的輔助手段,它和語言的配合,能使我們傳遞出的資訊更加的形象,讓學生更易於理解。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老師的手也顯得更加重要。學生考得不好,心裡很難受,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傻傻地看著桌上的試卷。此時,他或許在想,考得這麼差,老師一定會批評我吧?回到家裡,等待我的會不會是暴風驟雨呢?可能作為老師你也很鬱悶,辛辛苦苦教了這麼長時間,他竟然考成這樣,太讓人失望了,真想找他談談。你不知道,你的言語可能會讓他更加的自責,讓他的心情更加跌入低谷,他所想的就不是以後要怎麼好好學了,而是硬著頭皮聽你的教導。如果你能換個方式,用你溫柔的手摸摸他的頭來溫暖他的心,我相信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和慚愧,他會暗自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因為你的手傳遞了你的寬容和鼓勵。熱愛學生的你,伸出你溫柔的手吧!

  四、靜下心來傾聽

  學會傾聽很重要,因為教師的傾聽可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還小,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想法有時和我們大人真是很不一樣,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來代替他們的想法,要給他們說的權力,靜靜地傾聽,你可能會有新的發現。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決不能以平時的印象來給他們定奪,或一時的表現抹殺他的全部,這樣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班裡有位學生最近一直狀態不佳,突然又有學生來報告他的不是,第一反應就是要去批評他。雖然很來火,還是喊他們上來,詢問到底怎麼回事。等我認真傾聽完他們各自的話語,發現原來並不怪他。試想,要是沒有靜下心來傾聽的話,不就冤枉他了嘛!所以,教師的傾聽能夠開啟和進入學生的心扉,讓我們遇到事時都能靜下心來認真傾聽!

  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的無聲語言在盡顯它們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好好運用好他們吧!相信無聲語言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 

  假期裡我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我瞭解到教師的語言重要性,正如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幽默、啟發性的語言,往往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大大增強。《教師的語言藝術》是由鄢月鈿老師主編,書中用大量鮮活、真實的案例,講述了教師語言的藝術。下面談談本人讀這本書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的聲音力求優美

  曾經聽一些名師講課,雖然名師的外表並不是十分美麗,但是他們的教學語言是非常動聽、優美的,或抑揚頓挫,或富有感情,讓聽者覺得動聽、愉悅。那些名師優美的聲音似磁鐵般地吸引著學生,打動了學生的心靈,學生對學習饒有興趣。而在一些課堂,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上課的語言平淡、生硬,講課的聲音從上課到下課都是一個調,學生聽了毫無興趣,甚至懨懨欲睡。由此看來,教師上課的聲音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的語言如何才能優美動聽?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後,我受到了一些啟發。教師的語言要優美,必須提高音質的質量,因為,音質優美,是良好的教師語言的基礎。同時,教師要學會控制語速,教學語言語速的一般採取正常的語速,在強調重點、難點的時候,教師應該有意使用較慢的語速,有時候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製造氣氛,教師不妨使用較快的語速。教師語速的快慢,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跌宕起伏,充滿生氣。由於教師在性格、氣質、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每個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說話的高低、強弱不相同,要做到語言優美,必須控制好音量。音量低了,課堂語言呆板無生氣,低沉得使課堂沉悶,音量過於激昂高亢,也會使學生情緒煩躁或厭倦。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努力尋求教師語言的“合理響度”,也就是使自己說話的聲音、音強、音長達到和控制在最適當的程度,具體標準是使每個位置上的學生都毫不吃力地聽清楚教師說的每句話,發出每個音節,讓每個學生耳感舒適。教師的語言優美,還應該注意合理的停頓、豐富的語調、生動的語氣。

  二、“誇”學生要“誇”到“點子”上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使用表揚學生的一些話語,例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但有些學生不知道怎麼了,不吃這一套,有的沾沾自喜,有的我行我素,不能激勵他的進步。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寶,家長寵愛有加,像小皇帝似的孩子,誰不認為自己最棒呢。而教師如果提很簡單的問題或提出很容易完成的任務,然後就表揚他們是最棒的,就會導致學生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容易產生滿足感。書中提到“誇”學生要“誇”到“點子”上,就是說我們在表揚學生的時候切忌籠統,應該有針對性的表揚學生具體的行為。例如,學生的抄寫作業寫得很工整,表揚他“做得不錯!”,學生會認為表揚理所當然,如此一來,即使今後經常把作業寫得工整,上進心也慢慢消失,覺得習以為然。如果我們換種方法表揚學生,抓住學生“認真”“細緻”進行表揚,“你今天非常認真抄寫,離小書法家不遠啦!”就引入學生抄寫作業的情感態度中,誇到學生的“點子”上了,學生聽了,心底會更高興。又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發言,教師評價他“你真棒!”,學生會感到高興,但是他未必知道自己“棒”在哪裡,教師就應該評價他“棒”的具體表現:“你真棒,能認真閱讀文字,概括出中心思想。”“你真棒,讀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這些“誇”,就“誇”到了學生的“點子”,不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也使其他的學生找到了方法,受到了啟發。學生是喜歡老師“誇”的,作為教師,在“誇”學生的時候,“誇”準了,效果更好。

  會說話的教師不一定成為優秀的教師,但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會說話的人。要想在普通教師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學會“說話”,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學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生涯,我還必須不斷地學習教師的語言藝術,提高教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