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學校和民辦學校的差別在哪兒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學甚至幼兒園起就“苦心”擇校,那麼家長在擇校過程中,究竟該考慮哪些因素呢?這就得先弄清民辦校和公辦校的差異了。
1硬體與師資差異不明顯
民辦學校作為由個人或企業、社會機構等出資興辦的經濟實體,這類學校主要依靠收取學費維持生計並實現盈利,充沛的資金是以往民辦學校在硬體和師資方面較公辦學校的優勢所在。但隨著近年來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不斷增長、對中小學教育監管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一般公辦學校的硬體設施、師資力量和辦學水平都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能夠基本滿足大部分學生及家長的擇校要求。民辦學校在這方面的優勢不再明顯。
更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民辦學校中難免魚目混珠之輩,這也是導致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家長在擇校時務必謹慎,不要陷入“民辦=優質教育”的誤區。
2生源最本質差異
生源的差異是民辦與公辦學校的最本質差異。
民辦學校不考慮就近入學的原則,學生和學校方面都具有更靈活的選擇權。雖然本市不允許小學入學進行測試,但不少民辦學校在招生時還是會進行一些面談,以保持較高質量的生源。而較高質量的生源相對來說會帶來更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
3軟實力應被納入考量範疇
所謂軟實力是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漸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每個學校有其鮮明的教學特色和活動規範,如公辦學校一般踏實穩重,而民辦學校由於其經濟性,往往具有更靈活的機制和更多元化的教育理念。
“ 各家 看法”
“當然民辦有錢,師資可能整齊一些沒太差的,學校服務意識也好一些,不好就吃不上飯了。公辦有歷史傳承,有經驗的教師不少,但學校普遍低調。”
“民辦的沒有地段生或地段生很少,大都是考進來的,水平整齊,中考成績較好--這樣好學生越來越願意考進去,生源越來越好,良性迴圈;公辦有地段生甚至佔大頭,水平參差不齊,中考總體成績沒法和好的民辦去比,校風也有影響,結果很多牛蛙都不考慮了。”
“民辦和公辦的差別,太多太多!但所有這些差別最根本的原因是:民辦是市場化的儘管在中國還不能作到純粹,公辦是體制內官僚化的。”
“真正可以對比的就是民辦高學費,公辦無學費。說公辦不好,上外就是公辦;說民辦好,XX就是民辦,除非沒辦法,一般不會送孩子去。所以從好壞方面是無法討論和論證的。除非針對特定某幾個學校。”
“無論老師和硬體,民辦都不比公辦好,好的是有招生自主權和教學自主權,公辦老師空有一身本領,國家和教委不讓教啊,老師想多教點知識給學生,是違法的能進公辦的好班就不要去民辦,進不了好班就去民辦吧。”
“民辦因為生源素質較統一,所以教學進度快,會留較長時間備中考。公辦生源素質差異大,為照顧差生,統一教學進度。”
一所高品質學校是什麼樣
如果把學校視作一個人,那麼我們希望一個完整的人所擁有的品質,學校也應該具備;而長年積澱而成的品質應該從每一個最細小習慣的養成開始。
高品質學校在為了學校,還是為了學生的選擇上,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學生利益,他們不以集體利益的名義傷害任何一名學生;
高品質學校喜歡發現不一樣的孩子和孩子身上不一樣的東西,他們習慣於為不一樣的孩子提供不一樣的幫助;
高品質學校大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孩子們那些偶然的暫時的錯失,他們習慣於閉上眼睛,給孩子一段自我反思的時間,而這時他們往往用另一隻眼睛去發現這一個孩子的優點;
高品質學校特別在意對所有人的尊重,尤其是對有問題或者有過失的學生,他們仍能習慣性地表現出足夠的發自內心的尊重;
高品質學校常常習慣於戴兩副眼鏡:一副放大鏡,他們試圖去發現並放大孩子們的優勢和潛能;另一副則是望遠鏡,他們習慣於預測孩子的未來,用望遠鏡既可以幫助孩子看見明天自己的道路,又可以讓學校以未來的發展著眼於今天的培養;
高品質學校習慣於把更多的錢花在孩子們身上;
高品質學校習慣於伸出大拇指,所有的學生都得到過大拇指的激勵;
高品質學校喜歡自由,於是他們同樣喜歡把自由的空間留給學生;
高品質學校知錯即改,勇於道歉,尤其是敢於向學生道歉,因為他們知道,唯有如此,才能薰陶出同樣的學生;
高品質學校常常“慣”著學生,在他們眼裡,學生個個都是寶貝兒。
總結
合適才是最重要的,"名校"風光無限,卻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有些家長為讀名校,不惜繳納鉅額擇校費。這些學校雲集了很多天資聰穎、學前教育開展較早的孩子,競爭自然比較激烈。孩子小小年紀過早承擔這種壓力到底有沒有必要?孩子自身有沒有能力在較高的平臺上始終保持積極心態?
實際上,為孩子選擇小學,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合適的。實地看看學校的教學質量,老師管理水平以及學校是否具備操場、活動室等必備硬體設施;趁放學到校門口和來接孩子的家長聊一聊,聽一聽他們的評價和意見,甚至與學校的老師和校長探討一下教育理念,就能大體判斷合適與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