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個人優缺點總結
對待工作要像一顆永不生鏽螺絲釘,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今天小編給大家為您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範文一:
轉眼間,短短的實習過去了,今天我很榮幸能夠站在這裡和大家共同分享實習的成果與感受。
20xx年7月按照院裡的安排,我到《經濟日報》報到,開始了我的實習生活。我被分到經濟新聞中心實習,實習2個月共發表文章15篇,嘗試了各種新聞體裁的寫作,其中包括述評、評論和人物通訊等。下面我將通過講述幾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來跟在座各位彙報我的實習情況與體會。
首先是要有信心,敢於嘗試。寫文章時把自己的思想提高一級,站在一個老記者的角度去寫。這一點是由我寫第一篇評論得出的體會。實習將近一個月後的一天,我記得是個週五,部門主任孟憲江老師給了我幾份材料,是關於江西進賢縣的產業鏈的,要我寫一篇文章,至於怎麼寫,從哪個角度切入,一概沒有說,只是要求週一交稿,儼然把我當成了一個老記者。我一看材料,裡面充滿了各種經濟術語,包括產業鏈、行業協會、自主品牌經濟等等,看得我眼花瞭亂。怎麼辦?這些東西我從來沒有接觸過,況且孟老師又是縣域經濟方面的專家,我寫的他能滿意嗎?我心裡在打鼓,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往前走了,於是我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到網上去把和進賢縣相關的產業經濟搜尋了一遍,為了弄清楚那些經濟專用術語的含義,我又到國家圖書館去查遍了經濟類的書目,最後我決定寫一篇評論,說實話,之前我並沒有寫過評論,關於評論的一點理論知識也是上課的時候聽老師講的,依然記得要先提煉主題再組織語言。孟老師給的材料很多、頭緒紛雜,首先我先從經濟日報的定位入手,作為國家級大報,經濟日報要求的是巨集觀經濟,再結合形勢來確定主題,最後表達時力求簡潔明瞭。我週一按時交了稿,第二天,孟老師和我進行了一次長談,他說本來是想讓我寫一個3000字的報道,他來配發評論的,現在看來我寫的更適合做評論,他來寫報道,他說這是經濟日報有史以來第一次實習生為記者配發評論。他很坦誠的說,“報社的實習生太多了,你剛來的時候,我真的沒注意到你。”當他得知我是武漢大學本科生時,感嘆地說:“你們武大的本科生的水平已經超過很多在這實習的研究生的水平了。”當然,我深知一篇評論代表不了什麼,但是一想到我沒有給武漢大學丟臉,心裡就油然的充滿了自豪感。
第二個體會是: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剛才說把自己提高一級,這裡要說的是工作起來要把自己降低一級。因為寫了那篇評論,部門的其他老師慢慢的注意到了我,也得到了一個寫人物通訊的機會。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我所在部門的李力老師給了我一份材料,足有二萬多字,說是中宣部指定的時代先鋒人物通訊,要我來寫,字數3500左右,第二天上午10點鐘前交給她,同樣沒有指導什麼,只是給了我採訪物件的電話號碼,說有必要的話可以電話採訪一下。我一看是四川的長途,而我們辦公室裡是隻能打市話的,當時,我也顧不上想那麼多了,只想快快開啟電腦看材料吧,吃透材料就花了二個多小時,到晚上十點半離開報社時,走廊裡靜悄悄的空無一人,只有五樓總編室的燈還亮著,夜班編輯們已經開始工作了。回到住處,再開啟電腦時發現有幾處細節拿不準,馬上打電話到四川,幸好我要採寫的人物,四川臥龍自然保護管理局局長張和民還沒有休息。幾番下來,部分寫好的地方要推倒重新再來,等到我關上電腦時,天已經微微發亮了,幾乎一夜沒睡,稍微休息一會就趕往報社,再和李力老師一起校正。這是中宣部指定的稿件,只有幾家大的媒體有發稿權,《經濟日報》的是稿子要作為通稿供其他媒體轉載的。經主任、副總編審定後,沒有大的改動就發排了。第二天,見報後,李力老師讓我從經濟日報稿件庫裡找出新華社的稿子來看,對比有什麼不同,我一開啟,哇,首先就被作者嚇了一跳,作者的名字列了一排,仔細一看共有四個記者合寫了這篇稿件。事後,李老師跟我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咱們寫的比新華社的好。我想這一句話並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也是對我們武漢大學學生能力的一種肯定。李老師還感謝我幫了她一個忙,我才知道這個稿子二個月前就給了她,因為種種原因,她一直沒有動筆,然後從我們部門的四個實習生中選中了我。要知道論學歷,其他的三個實習生都比我有優勢,二個是研究生,另外一個是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本科生。看來,除了打好基本功,練就一身真本領外,還要能夠忍受熬夜、加班的辛苦,才能做到搶實效、拼新聞、保質量。
第三個體會是:要學會把課堂上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寫稿中去。得來的成績真是來之不易,我也是寫了幾篇稿子後才慢慢有了感覺的,用報社的行話叫“上道兒”。記得剛到報社沒多久,部門的一個記者要我改一個訊息,拿到一看,是國家旅遊局釋出的上半年出入境資料,有各個國家的、上個季度的、上半年的、百分數都是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的。我看看這個國家也是重要的,看看那個資料不能刪。把1000字改成500字用了一上午外加吃飯的時間,最後改的亂七八糟,心裡很是沮喪。帶我的瞿老師知道後,告訴我說,經濟日報作為主流大報,它強調的是巨集觀、高度和公信力,主要是為政府部門做決策用,只有在這個層面上去理解才能寫出好的稿子來。這樣慢慢的我就把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結合起來了,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目標受眾”嗎!
第四個體會是:作一名記者要認真、細緻,也就是現在流行的那句話:細節決定成敗。這也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專刊部的一個實習生髮了一篇關於IT業的稿子,結果時任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的徐光春同志親自打電話到經濟日報社指出其中的一個錯別字。後來,我找出當天的報紙,費了好大勁才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找到。雖然這個錯誤不是我犯的,但是聽到這個訊息時我還是很震驚,看來記者筆下無小事,就像那句話說的那樣,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譭譽忠奸,筆下有財產萬千啊。同時,我也記得,每天路過報社門口的報欄時,總會有三三兩兩的人在仔細的讀報。儘管這二件事都是很小的事,但對我的觸動卻非常大,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人需要很多因素,但是,在我看來,這種種因素都離不開認真二字。
轉眼間,實習的時間到了,辦完手續後,我去和孟老師道別,他顯然很驚訝我要走了,他極力挽留我,但當時我的車票都已經買好了,他說,“我就當作你去旅遊了,經濟日報歡迎你隨時回來。”
還記得實習之前,院裡的老師們專門給我們開會囑咐實習注意事項,蘇成雪老師說要我們到報社以後一定要低調做事,得益於聽從蘇老師的話,我才在開始沒有退縮,而是堅持到了最後。因為剛到報社的前二週幾乎每天沒事可做,要麼翻報紙,要麼做雜務。還是在實習動員會上,周光明老師專門找到了上一屆實習回來的師姐們給我們講實習經歷。儘管每個人的經歷和感受都是不同的,但也正是她們的那些鼓勵的話讓我們心裡踏實了很多。
今天,我作為一個經歷過實習的老生,也把我的一點實習心得分享給在座的各位同學們,其實,實習並沒有什麼可怕的,重要的是充滿信心,平時加強學習。要相信我們武漢大學的教育和品牌,也要相信這種文化薰陶出來的學生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