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行風整頓心得體會
在教師作風整頓學習活動中, 我認真學習了教育局有關作風整頓工作的檔案精神。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1
一、加強領導,注重行風建設過程
我校把行風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擺上校領導班子的重要日程。學期初我校就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了區教育局關於行風建設的有關檔案,把本年度定為“師德建設暨管理質量效益年”。首先部署了行評工作,建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本校師德、行風建設的實施方案。其次安排教師深入領會精神,做到“五明確”:明確指導思想、工作機制、評議內容、評議辦法、評議要求;同時向社會公開了我校行風建設承諾及行風熱線電話,承諾內容在學校網站網站和學校公示欄進行了公示。在日常工作中,我校能經常開展反思整改工作,不斷更新校務公開欄具體內容,注重自查自糾。
二、依法辦學——保持一顆清正廉潔之心
本著實事求是、力求規範的原則,我校堅決實行校務公開原則,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校務公開。根據實際情況,我校公開了以下內容:1、學校近期規劃、校務計劃、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2、教育收費專案、標準;3、涉及教職工和學生切身利益的有關情況。4、學校教師考核情況5、人事安排及調動情況。
我校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招生政策,按照就近入學,劃片招生的原則進行陽光招生。聘請教文體局領導和社群代表進行監督。所有收費專案始終堅持依法收費、規範收費、按章辦事,比如“老生老政策,新生新政策”“書本費結算多退少不補”等。總之,一切工作本著服務與民的宗旨進行,時刻接受社會的監督和指導。
三、為家長服務——保持一顆熱忱的真心
我校開展“志存高遠、與時俱進、奉獻樂業、廉潔從教”為核心的師德教育,努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合作”的師生關係,徹底杜絕了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做到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
我校認真做好家長工作,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發放調查表、開設信箱、個別徵求意見等形式來徵求家長意見。認真汲取家長的合理化建議。能始終堅持做到家長園常更換,網站論壇常更新,優秀家長常評比。總的來說,家校聯絡密切,工作有實效。
我校開展優質教育服務從來不計報酬。學校結合實際,建立了家長來訪接待日,還制定了為家長服務的具體措施。在平時工作中,我校能熱情接待家長的來訪來電,耐心細緻解答家長的疑問,及時快速妥善處理孩子的偶發事件,家長反映的問題都能在五個工作日內及時給予回覆。我們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家長的信賴和尊重。
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人人做到有“五心”
我校大力加強隊伍管理和師德師風建設,要求教師做到“三能”“四讓”“五心”。
“三能”: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能尊重每個孩子的意志、張揚孩子個性;能及時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孩子
“四讓”:讓任何一個孩子不受到冷落和歧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和老師平等對話;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體驗中辨別真、善、美;讓每一個孩子的特長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五心”:愛心、耐心、細心、事業心、責任心
在工作中,我校大力宣傳表彰師德好、工作實、責任心強、善於創新的青年教師。通過完善規章制度打造一支高戰鬥力的教工集體,我校的這支教師隊伍師德高、奉獻精神強。這一年來,學校無亂收費、亂辦班、體罰學生等現象發生,教職工齊心協力,工作勤奮,教育教學成績優秀。作為我市唯一一所省級師範小學,我校在不斷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學習,“團結、奉獻、創新、爭先”的八字精神正在發揚廣大!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我們在行風建設的有力推動下不斷完善,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流的品牌實驗學校而努力奮鬥吧!
篇2
參加工作以來,本人始終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自覺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熱愛教育事業和本職工作,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注意為人師表,廉潔從表,模範地遵守社會公德,時時處處以一個人民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教書育人,關心集體,團結、尊重同事,恪盡職守,嚴謹治學,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政治思想、文化業務素質及教育管理水平,自我認為認為是一名思想定、思想健康、品德優良、作風正派、業務過硬的教育工作者。
通過學習,我充分認識了目前加強學校行業作風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民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
通過學習縣局有關行風建設檔案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與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條例法規,我認真剖析,概括起來,我以及學校教師存在以下一些欠缺的地方:
一、愛崗敬業上做得不夠。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錯誤思想,嚴重損害了人民教師的形象,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以致群眾對學校工作滿意度不高。
二、工作拖沓,主動意識不強。有時對待一些中心工作抱著糊弄的態度,不願深入,存在求穩怕亂思想,不願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墨守成規,遇事不願多想,心想反正上有領導,領導咋說我咋辦,肯定錯不了。許多工作到推不掉時才倉促動手做。
三、工作協調性差。總認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勞駕他人,一人受累一人頂,到頭來吃的苦多,犯的錯多,弄得自己受屈,他人埋怨,沒注意到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調。
四、平時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拘小節。說話隨口無心,想說就說,不分場合、物件,談話不注意方式方法,易與同事造成一些隔閡。
五、關心、幫助他人做得不夠,與他人的談心交流、溝通較少,做了許多自認為是不錯卻得不到別人理解的事。
六、情緒易激動,言行有時過激,自控能力不強。
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我有以下幾點打算:
1、更新教育觀念,徹底改變以往那種懲罰學生是為學生好的錯誤思想,改變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態度,不要讓學生認為老師是法西斯,不能讓學生見了老師就害怕。主動、積極地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熱愛學生,尤其要熱愛後進生,以情感化人,讓學生真正的熱愛學習,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2、樹立幾個意識:
1牢固樹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識,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堅決要做到。
2牢固樹立“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作表率”的意識,以教書育人為本職,作學生、教師的表率。
3牢固樹立“寧守清貧,不損師德”的意識,發揚教師高風亮節、“紅燭”精神,廉潔從教,維護自身“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執著追求、探索創新”的美好形象。
篇3
一、當今社會是資訊的社會,是知識經濟大爆炸的社會,科教興國,是黨和國家實現民族強大的偉大戰略決策和必然的歷史選擇。世界各國經濟實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民族素素質和人才素質的較量,故教育事業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經濟要振興,需要科技發展,科技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發展靠教師隊伍。教師素質高低直接決定著培養人才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素質和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
二、教師行風建設
教師行風建設活動不但是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舉措,也是改善教育發展環境,轉變教育系統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中國教育總網公務員線上 展的有力保證。通過學校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我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在政治思想方面,時刻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在家校聯絡中與家長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髮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意識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美術教師同樣也承擔著“育人”的責任,但“育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現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新時代的師德應注入新的內涵:一是視野和思維不能僅僅著眼於孩子的現在,要像鄧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第二,不能用過去的社會意識形態來教育現在的學生;第三,在教育過程中,要開發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把教學具體化。楊彥莊兒童心理教育專傢俱有素質教育能力。
從我們的民族傳統上講,當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誠信、守禮,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品德。教師在傳播知識的過中國教育總網公務員線上 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價值觀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我覺得新時代的師德應該是與傳統的標準揉在一起的。我們努力做到:平易近人、嚴中帶慈、公平待人、勤奮好學。時時刻刻牢記“八榮八恥”。
通過這次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進一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以及xx同志“三個代表”的理論精神,及時掌握黨的工作重點方針,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中國教育總網公務員線上 服務的思想。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
三、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要培養造就二十一世紀高質量、高規格的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時代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總樞紐,也是搞好教育戰線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