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令曲譜
《將軍令》有多種曲譜和演奏形式,樂曲主要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鬥時的激烈緊張。這裡介紹的是四川揚琴曲。《將軍令》原是“四川揚琴”曲藝的一種的開場音樂,由李德才和李德元傳譜,李小元和項祖華整理。
揚琴曲
《將軍令》源於唐朝皇家樂曲,流傳至今一千多年。有多種曲譜和演奏形式,樂曲主要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鬥時的激烈緊張。這裡介紹的是四川揚琴曲。《將軍令》原是“四川揚琴”曲藝的一種的開場音樂,由李德才和李德元傳譜,李小元和項祖華整理。
樂曲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鬥時的激烈緊張。共分四段:散板、慢板、快板和急板。
[一]散板引子:琴聲模擬古代戰爭作戰前擂鼓三通,強而有力的鼓點節奏,由慢而快,陣陣頻催,渲染了戰鬥即將開始的緊張氣氛。
[二]慢板段,莊嚴穩重的旋律,採取“句句雙”式地重複旋法,並用左手琴竹“彈輪”技法奏出頗有力度的輪音,加之常出現低八度音的襯托,更顯示出旋律所蘊藏的內在力量,恰似將軍升帳時那種威風凜凜的情狀。
[三]快板段是第二段的變奏,主要採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節奏,拍子中的強音位置每拍的第一、三音常用重捶子扣擊琴絃以加強力度,表現將士們浩浩蕩蕩,雄姿勃勃的情景。
[四]急板,用板式變奏的技法將第二段旋律成倍緊縮,變 4/4拍為 2/4拍,連續不斷的十六分音符節奏,使旋律無停頓地進行,氣勢劇烈緊迫。 揚琴在擊弦後餘音很長,這樣,前面旋律餘音與後面擊發的樂音混相交響,音響巨集大,振奮人心,具有強烈的音樂效果。
《將軍令》常用於戲曲中的開場音樂和為擺陣等場面伴奏,民間藝人也常吹奏此曲以增加節日氣氛。
將軍令:蘇南吹打。用兩支大嗩吶吹奏旋律,配以“大鑼大鼓”,渲染威武雄壯的氣派,並用招軍長鳴以壯聲勢。在民間風俗生活中,民間藝人吹奏此曲以增添節日的熱烈氣氛。戲曲中作開場音樂和為擺陣等場面伴奏的曲牌。
周榮壽、周祖馥以《將軍令》為藍本.進行加工改編。在樂曲開始時加了一首曲牌,對原曲也做了一些增刪.在樂隊編制方面,仍以一對大嗩吶吹奏產旋律,另增加了笛、笙、號筒等加強旋律色彩。打擊樂器增加了定音的“十面鑼”和低音大鑼海鑼等。因而樂隊的音色豐富了,表現力也大大加強。
樂曲一開始,低沉渾厚的號筒、大鼓和海鑼聲相互交織,音樂氣氛莊嚴隆重。繼而鼓號齊鳴,雄壯的嗩吶聲在鑼鼓的襯托下,氣勢巨集偉,振奮人心。這是樂曲的前奏部分。
接著樂曲進入主體部分。改編者在配器上把樂隊分成“粗吹鑼鼓”和“細吹鑼鼓”兩組,並作種種變化,使音色和力度富有層次和對比。充分掌握原曲速度的時而慢起,時而漸快,節奏時散時整,宮調多變,音浪跌宕起伏等特點,將樂曲的結構合理分層,運用配器手段。並充分發揮嗩吶連續不斷的迴圈換氣法與笛、笙的斷奏相對比;打擊器以悶擊與放音敲擊相對比,等等。使音樂抑揚頓挫有序,音浪錯落有致,具有新的推動力。
樂曲尾部,招軍頻吹,鑼鼓全奏,在異常熱烈的高潮中結束。
另外,此曲後來被著名香港作曲家、作詞家黃沾改編為歌曲《男兒當自強》 。
古箏曲
古箏曲《將軍令》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大段的搖指和左手彈奏技法,表現出鼓角聲聲的場景,旋律緊張而神祕;第二部分通過左手誇張的吟、滑手法勾畫出智勇雙全的將軍形象;第三部分用持續加快的“快四點”技法,表現了士兵們編隊急進的情形;第四部分描繪兩軍對壘、沙場廝殺、號角齊名、得勝回營的情景。全曲一氣呵成,節奏緊迫有度,音樂富有氣勢。《將軍令》是中央音樂學院業餘考級9級曲目。
《將軍令》是浙江箏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浙江箏派不僅來源於杭州灘簧,江南絲竹等民間樂曲,並且很多都是絃索十三套曲演變而來的。《將軍令》就是以古譜《絃索十三套》曲牌所記錄的樂曲之一。該古曲展現了古代將士征戰沙場,得勝歸營的壯偉場面。
《將軍令》合奏譜最早見於1814年容齊所編的《絃索十三套》,1935年,杭州國樂社印製的合奏曲《將軍令》的箏分譜中,已可明顯地看出“雙手抓箏”手法的運用。
吹打樂
《將軍令》原為戲曲中開場音樂和為擺陣等場面而伴奏的曲牌,民間藝人也常吹奏此曲以增添節日的熱烈氣氛。
蘇南吹打樂《將軍令》是用兩支大嗩吶吹奏旋律,配以“大鑼大鼓”,渲染威武雄壯的氣派,並用招軍長鳴以壯聲勢。上海民族樂團以《將軍令》為藍本進行加工改編。在樂曲開始時加了一首曲牌,對原曲也做了一些增刪。在樂隊編制方面,仍以一對大嗩吶吹奏主旋律,另增加了笛、笙、號筒等加強旋律色彩。打擊樂器增加了定音的“十面鑼”和低音大鑼海鑼等。因而樂曲在速度、力度以及音色變化上造成了強烈的對比,使曲調更顯氣魄巨集偉,猶如千軍萬馬簇擁主帥勝利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