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奏古箏有幾個手法詳細介紹
學古箏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學習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而彈奏古箏的手法有很多,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彈奏古箏的手法,歡迎大家閱讀!
彈奏古箏的手法
一、泛音 扣搖 琵音 打圓 近撮
泛音:演奏泛音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左手食指虛按泛音點,右手食指或大指撥絃,右手撥絃時,左手碰弦並隨即離去。另一種是單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側虛按泛音點,大指與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觸弦,手掌也同時碰弦並即離弦,以此產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來吟按琴絃。
泛音位置:箏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點在箏碼右側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處。
為了準確地演奏泛音,可在發出泛音的琴絃對準的面板上作一標記,以使左手手指準確地虛按在泛音點上。
扣搖:右手用搖指撥絃時,左手拇指緊壓在發音弦段上緊扣弦,並由近碼處逐漸向右移動,而後又由右逐漸向左移動有時僅作由左向右移動。扣搖在樂曲中可用作渲染氣氛或模擬風聲。
琶音:常演奏和音、和絃或分解和絃。箏演奏琶音有時單手有時雙手配合。單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順音的弦序撥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順音的弦序撥奏,也有僅用三指撥奏。用五指撥絃,很少使用。
打圓:大指用託,中指用勾,託勾或勾託連續反覆撥奏成八度的兩個音弦。打圓是箏的一個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兩個音揉合在一起,並延續下去。
近撮:大指用託,中指用勾,先託後勾或先勾後託,託與勾的間距時間甚短。近撮是一種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樂風格中。
二、滾 短音 柱 柱外刮奏 捻
滾:這是從其它彈撥樂器借鑑來的一種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連續撥奏,使音延續。與搖指作用類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滾指音色渾厚,搖指音色清晰。
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撥奏前嶽山外或後嶽山外的短弦弦很短,發音無固定音,使之發出類似滴水聲、鳥鳴聲的奇異音響。
柱:左手食指輕按在箏柱上端的箏弦上,右手撥絃,使弦發出渾厚、含蓄如鼓鳴之聲。這是箏演奏家趙玉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無固定音高的碼左側弦段上,使用歷音的手法進行撥絃。這種指法常用左手撥奏,有時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撥奏。
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連續交替快速撥奏相鄰的兩根弦,撥奏時左手將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與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於音的延續的技法之一,它雖與食指搖、拇指搖都是用於使單音延長的指法,但捻的音響效果又別具特色,使用時應避免碰擊琴絃的聲音。捻不如食指搖、拇指搖速度快,但捻的發音結實。
古箏的彈奏方法
1、花指
在固定時值內,彈奏由上到下的短音階,俗稱“花指”。在傳統箏樂中,花指有兩種:第一是板前花,第二是正板花。板前花一般不超出四個音,常出現在樂曲正拍之前,它幾乎不佔正拍音的時值。彈奏時,速度要快,如《張珊教古箏》第28頁第57條練習曲。正板花在彈奏中佔有一定的正拍時值,練習時,要卡住節奏。如:《張珊教古箏》第27、28頁的第49、50條練習曲。無論是板前花還是正板花,都可分為固定彈奏音和不固定彈奏音兩種,所謂固定彈奏音,就是記譜上已經記清楚了要彈奏的音,在彈奏時,要求儘可能的避免多彈或少彈。所謂不固定彈奏音,就是記譜上並沒有寫明要彈奏的音。這樣在彈奏時,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是彈奏板前花,最好別超出四個音;如果是彈奏正板花,可根據所佔時值的多少來隨機應變。
從總體上講,無論哪種花指,在練習時應注意兩點:第一是清晰,第二是流暢。切不可表現為清晰而不流暢或流暢而不清晰、還有既不清晰又流暢。
2、滑音
所謂滑音,就是以左手在琴絃左側約15cm處的弦段上,向下按弦或使弦還原來變化弦的張力,使音高在升高或降低過程中滑動變化,所產生的音響效果叫滑音。
常見的滑音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就是:右手撥絃後左手按弦,在按弦的過程中使音產生滑動,滑到一定的高度即停止保持音高;下滑音就是:左手先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後保持住,而後右手撥絃隨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動,將弦放回原位或放回到一定的音高。彈奏滑音最重要的就是音準問題,這需要不斷反覆的訓練,在滑動過程中,要學會聽滑動所產生的“餘音”。練習時,可從第二絃開始,右手彈一個音,左手隨即將所彈奏的弦進行按滑,滑到相應高度時停下不動,右手再彈奏所滑動弦的上方一個音來與所滑動的音進行對比,要求兩個音的音高是一樣,之後在這兩音音高相同的情況下作其下滑,這樣持續的進行訓練,對彈奏好滑音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還可以藉助大量帶有滑音的練習曲或樂曲來進行練習。
3、搖指
遙指可分為大指扎樁搖、大指懸腕搖、食指搖、雙指搖、三指搖等多種形式,本文主要介紹大指扎樁搖。其基本彈奏方法是:小指扎樁、手型保持自然;各手指稍稍鬆開、食指尖部扶住大指甲片中部;肘部稍稍抬起、以腕動帶動大指在每根琴絃上均勻、快速、密集地連續進行“劈、託”。練習時,應注意領會彈奏方法要領,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初學搖指時不能只片面的要求彈奏的力度,應注意各手指的自然放鬆,儘可能的按照一定的節奏來進行練習,由慢練到快練,在音色統一和力度統一的基礎上加快彈奏速度。練習時,注意短搖和長搖的訓練,在能夠熟練地掌握短搖和長搖的基礎上上,將短搖和長搖進行有效地交替練習,練習短搖的目的,是為了把搖指的“劈、託”彈清楚。練習長搖的目的,是為了能持久地進行搖奏,主要是訓練彈奏者的耐力以及更好地掌握好搖指的力度、速度。長搖練習可參照《張珊教古箏》第51頁練習曲第89條任光、《漁光曲》。搖指,是古箏基礎彈奏中較難的技法,需要初學者每天必須抽出單獨的時間來進行訓練。並且需要持續的進行。
4、快四點
快四點本來是浙江派傳統箏曲中的特有技法,但是它對古箏的快速彈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謂“快四點”就是“勾託、抹託”的對稱迴圈彈奏,它雖是傳統技法,但這個“快”字型現了它對彈奏速度的要求極高,在眾多浙江箏曲中,快四點部分的速度要求都是快板,如《三十三板》、《雲慶》等。彈奏快四點主要注意三點:首先,各手指的力度要集中,要利用指尖發力;其次,彈奏時力度重心要向下;最後,彈奏時切記手跳,各手指的動作儘可能做到最小。在練習時,最好將帶有快四點的曲子拿出來單獨進行訓練,儘可能的借用節拍器,將速度卡住由慢到快的練習,這樣循序漸進的訓練,有助於更好地把握快速彈奏。
5、快速指序
練習快速指序時,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指法的選擇。所謂指法,就是參加彈奏的手指在彈奏時的排列方式與交替順序、以及這些方式與順序在樂譜中的標記。
隨著現代彈箏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快速指序技法”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寬鬆的指法選擇餘地。在同樣的旋律中,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指序來彈奏,而使用不同的指序將會帶來不同的效果,這說明指法的選擇在箏樂彈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古箏的顫音技術
一、顫弦技法的形成:
在演奏顫音技術時,左臂始終要具有肌肉的“恆常性緊張”和“支撐性緊張”,使左臂保持顫弦姿勢。在手指下壓琴絃時,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緊張”。手腕橈側屈腕肌和尺側屈腕肌同時收縮,使手腕堅強有力。臂、手成一整體,指關節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個手臂的重量下壓箏弦,使絃音升高。然後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時把前臂手提起,同時腕和手部肌肉放鬆,使絃音復原。在手臂放鬆後,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撐性緊張”和“恆常性緊張”,從而實現一次顫絃動作。按照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連續動作若干次,即形成顫弦技法。
二、運指方法:
彈弦時,應以掌指關節帶動手指關節運動為主的運指方法。指尖動作要靈活主動。各指的彈弦點應基本保持在與前樑相平行的一條線上。手型始終成漫圓型。各指指關節和掌指關節不要塌陷,否則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達指尖,沒有進行彈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翹起來,有人不自覺的把小指翅起,這是小指肌肉緊張所致,即不美觀,又影響其它各指的放鬆和用力。彈奏時要訓練指尖彈奏瞬間的爆發力,如果爆發力大,出音才能堅實響亮。在彈奏抒情慢速樂曲時,雖然手指動作相對減慢,也要注意手指觸弦瞬間的爆發力。後者與前者對比,只是爆發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輕飄飄的去抹弦,否則會使聲音輕弱無力,不能給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三、準確與速度:
彈箏運指技巧的關鍵,在於手指動作的準確與速度。箏的發音是靠手指彈弦而發出,手指的彈絃動作極度準確是靠日積月累、艱苦的訓練而獲得。如果能把樂曲中最困難的技巧用正確演奏方法反覆訓練幾十次乃至幾百次,使有關肌肉得到充分訓練,那麼,將必然精通這一技巧,達到極度準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