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鋼琴伴奏的幾個練習方法
鋼琴演奏本身是一種複雜的藝術思維和實踐活動,它是腦力和體力、技能和技巧、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綜合性藝術。鋼琴伴奏者需具備一些演奏技能,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超過對鋼琴演奏者的要求。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們。
鋼琴伴奏的練習方法
多種觸鍵法的訓練
1.情感和力量凝聚在指端,指尖要十分靈敏,分寸感和控制力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在接觸琴鍵的一瞬間,控制得當地發力、發音。
2.觸鍵時下鍵速度要慢、均勻。就像快速下鍵的慢動作播放一樣,要儘量減少手指對鋼琴鍵盤的撞擊力。利用“軟著陸”來化解力量,達到音色連貫、柔美的效果。
3.垂直於琴鍵的手指稍稍仰平,讓手指端的肉墊多接觸琴面。由於指端和琴面接觸面積的變大,相對於相同的力作用在小面積上面,壓強就會減少,聲音由此會變得柔和,像瀰漫的煙霧一樣融合在一起,沒有明顯的界限。
4.手臂和腕的放鬆,注意體會重量的傳遞和轉移。要重視臂、腕、手指三者之間力度轉移的配合,隨著音符的流動,手指要儘量貼住琴鍵,這樣,指尖的相互依賴能使音與音之間更加緊密。
5.延留音及保持音的時值要彈滿、充足,它多出現於多聲部的鋼琴伴奏中。
通過以上歸納,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伴奏中手指觸鍵的部位及觸鍵面的大小,手指下鍵速度快慢、力度大小及下鍵深淺,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聲音的明暗、強弱、厚薄甚至遠近,而鋼琴伴奏者的技術功底也就體現在這指尖的藝術功力上。
良好的速度、節奏控制能力的訓練
速度、節奏是音樂中的基本要素,他們是音樂的骨架、旋律的脈搏。對於鋼琴伴奏者來說,他們既要控制好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同時又要兼顧各種不同的合作伙伴在速度、節奏方面的不同要求,這就需要伴奏者掌握準確而多變的速度感,嚴謹而有彈性的節奏感,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所需節奏型,更加完美地表現音樂作品。伴奏者的節奏控制需要根據不同題材、不同內容來確定,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節奏性強的樂曲,節奏形式較為鮮明。如歌劇《哈巴涅拉舞曲》中的低音伴奏。
2.抒情性的歌曲,多為流暢、平穩的速度。如門德爾鬆的《乘著那歌聲的翅膀》。
3.歌劇中的節奏,要視情節要求決定速度。通常宣敘較為自由,詠歎調前後採用不同的速度。如歌劇《遊吟詩人》中的《夜深沉》,前面速度較慢,後面則根據劇情發展變得稍快。
4.藝術歌曲,根據歌曲思想內容,表達情緒而定。如舒伯特的《春之夢》開始時活躍些,中段為慢板,最後又活躍些。
音量合理運用的科學訓練
在伴奏實踐中,音量的大小、力度層次的處理和調配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伴奏者與合作者之間的音量比例是否恰當,直接關係到作品音樂形象的塑造及表現。音量的安排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根據歌曲內容、情緒來運用不同的音量。如黎英海改編的雲南民歌《小河淌水》鋼琴伴奏輕柔地彈奏出涓涓細流的音響;《圖蘭朵》中詠歎調《今夜無人入睡》鋼琴尾聲以強力度震撼人心。
2.根據演唱聲部運用多層次音量。如花腔女高音的伴奏音量要小一些,戲劇性女高音則可稍大些,以劇情而定;男中音的例子,如歌劇《茶花女》中阿芒的詠歎調《在普羅文察地方》可用適中的音量;男低音的例子,如《跳蚤之歌》則需用強音量。
3.根據鋼琴伴奏的織體來運用力度層次。彈奏較小型的聲樂作品時,鋼琴伴奏多服從於主題音樂,伴奏音樂僅僅起到烘托、陪襯的作用,彈奏這類作品時,一般情況下,力度不宜過大,並注意運用一些特殊的處理方法,往往會對音樂的表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根據作品的不同風格來運用力度層次。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對力度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在伴奏時,要先研究作曲家不同創作風格和特點,以便進行力度層次的合理選擇及運用。
鋼琴的簡介
鋼琴英文名是Piano,Piano是pianoforte有強弱變化的哈潑西考特 的簡稱原名:哈潑西考特. 其機械裝置有:鍵盤,擊弦機,琴槌, 制音器,琴絃和踏板。現代鋼琴的鍵盤達七個八度,最低音為A2;也有再加一個小三度的,最高音為c588鍵。 鋼琴第一次用於獨奏樂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國的一次演出。 現代鋼琴因形狀和體積的不同,主要分為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音樂會所用的大三角鋼琴是樂器中的龐然大物,有9英尺長,最重的可達79噸。迄今為止最昂貴的鋼琴是一架1888年生產的斯坦威steinway牌 三角鋼琴,1980年在紐約以18萬英鎊的高價被拍賣。鋼琴因其獨特的音響,88個琴鍵的全音域,歷來受到作曲家的鐘愛。在流行、搖滾、爵士以及古典等幾乎所有的音樂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鋼琴的性質
僅從鋼琴本名為“弱和強”這一點已經說明:演奏者能隨心所欲地彈出弱、強、漸弱、漸強、突弱、突強等等力度變化、對比,這是鋼琴的發音原理與古鋼琴的根本不同之處。這一點不同,對鋼琴演奏藝術的發展,對鋼琴曲創作的推動,都有重大意義,這已由後來的鋼琴音樂史所驗證。克里斯托弗裡的巨大貢獻,就在於此。萬事開頭難,儘管他製造的那臺鋼琴與我們今天常見的三角鋼琴即平臺式鋼琴和立式鋼琴相比,還是大不相同的,但畢竟Piano是在克里斯托弗裡手裡誕生的。後來的幾百年間,又經各國無數的能工巧匠,從型制、結構、材料、音域、音色、音量等等方面不斷予以改進,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這中間,另一件對鋼琴藝術乃至整個音樂藝術的進步都有深遠意義的事,就是十二平均律的普遍應用。所謂十二平均律,就是一個八度內的十二個半音裡,所有相距半音的兩個音之間的“距離值”,都是相等的,這是其他任何律制都不具備的特點。這個特點的優越性,在於音樂從此可以“暢通無阻”地自由轉調和方便地應用和聲技巧。由此,音樂的多聲思維才飛上了前所未有的可以自由翱翔的廣闊天空。
十二平均律的最早發明者是中國明朝的大數學家、天文學家、樂律學家朱載堉。依據史書,他最遲已於1584年之前創立了十二平均律這一偉大的律學理論,但由於受到當時社會條件的限制,並未在中國推廣應用。在音樂實踐,特別是音樂創作中,最早成功的證實了十二平均律的優越性並預示出光輝前景的,是德國的巴赫。他於1722年寫了一部《平均律鋼琴曲集》原名為《平均律鍵盤曲集》,使用了全部24個大小調,1744年又完成了同樣應用24個大小調的第二部。這兩部曲集,被信仰基督教的西方音樂家稱為音樂藝術的“舊約全書”,足見其在音樂文化上經典性的價值和意義。
鋼琴英文名是Piano,piano是弱的意思,相對於fort強 &Piano弱的組合, 其機械裝置有:鍵盤,擊弦機,琴槌,制音器,琴絃和踏板。現代鋼琴的鍵盤達七個八度,最低音為A2;也有再加一個小三度的,最高音為c588鍵。鋼琴第一次用於獨奏樂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國的一次演出。現代鋼琴因形狀和體積的不同,主要分為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音樂會所用的大三角鋼琴是樂器中的龐然大物,有9英尺長,最重的可達79噸。迄今為止最昂貴的鋼琴是一架1888年生產的斯坦威steinway牌 三角鋼琴,1980年在紐約以18萬英鎊的高價被拍賣。鋼琴因其獨特的音響,88個琴鍵的全音域,歷來受到作曲家的鐘愛。在流行、搖滾、爵士以及古典等幾乎所有的音樂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立式鋼琴價格便宜,佔用空間小,成為愛好者的購買物件。三角鋼琴grand piano則用於大型演出或專業人士。立式鋼琴採用一種琴絃交錯的設計方案,有效地節約了高度與厚度。在此之前的立式鋼琴高度達2.4米,如今的只有1-2米高。三角鋼琴有 2.7米長。應用譜號:高音部:高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低音部: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結構組成:由琴絃列、音板、支架、鍵盤系統包括黑白琴鍵和擊絃音棰、踏板機械包括頂杆 和踏板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使用材質:琴絃列:高、中音琴絃由鋼絲製成;低音琴絃由鋼絲加上紫銅纏絲製成。音板:木質結構。木材要求質地柔軟、有彈性、易傳導振動,以白松或 梧桐為最佳。支架:包括鑄鐵支架和木支架兩部分。鍵盤系統:黑白琴鍵由象牙或電木製成;音棰常用木製。踏板機械:金屬結構。外殼:漆飾木板結構。樂器特色:音域寬廣,音量巨集大,音色變化豐富,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音樂情緒,或剛或柔,或急或緩 均可恰到好處;高音清脆,中音豐滿,c 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個交響樂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