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概況導遊詞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下面是帶來的湖北概況的導遊詞,僅供參考。

  一:

  "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中外遊客如此評價九畹溪漂流。九畹溪距三峽大壩20公里,分為兩段,上段兩人一舟,闖越怪石密佈、浪花四濺的激流險灘;下段坐觀光艇或衝鋒舟,穿越絕壁林立、山窮水復的九畹峽谷,欣賞地縫、仙女山、望夫石等奇觀。漂流九畹溪,體驗浪遏飛舟的快感,享受戰勝自我的激情,被中外遊客譽為"三峽第一漂"。

  九畹溪曾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早年開壇講學、植蘭修性之地,"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即指此地。從秭歸新縣城至九畹溪,沿途有問天神簡、神牛泉、將軍巖、美女晒羞、剪刀崖、和尚巖等十餘處自然景觀,有與屈原文化緊密相關的問天簡、壇包、神龜石、巨魚坊、求字碑、硯窩臺、筆峰石、靈芝巖等近二十處人文景觀,有極具科學研究價值的古懸棺群,有宗教特色濃郁的聖天觀,有人跡罕至的幹溪溝生態旅遊區,供您欣賞。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的路上,茶園坡遂道口,有一塊巨石臨江倚石而立,高約400米,寬約80米,厚約5米。它與主巖之間有一道裂縫,寬處約5米,窄處約半米,把它與巖體完全分離。這塊高而薄的石片,就象人工立起的一方豐碑,又象一片竹木削刻的書簡,相傳楚國郢都失守之後,屈原託弟子石夫將詩簡《問天》帶回家鄉,焚於高山之巔,石夫不忍,將詩簡藏於此處,人們稱它為"問天神簡"。

  巨魚坊 在九畹溪口,有個雖小卻很有名的碼頭,叫巨魚坊。相傳屈原投江汩羅之後,水神湘君、湘夫人派洞庭湖神魚將他的屍體送回故鄉,交給屈原的妹妹女須。神魚完成任務後,再也沒有回洞庭湖,它上下一年一回遊,上不過洩灘,下不過新灘,一直守在九畹溪口的江水中。清代詩人程含章作詩歌頌它:"客言秭歸山下水,中有神魚長不死。當年屈子投汩羅,神魚銜送歸鄉里。"

  神牛泉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的路上,過芝蘭小集鎮不久,可見臨溪一道絕壁上有許多蘑菇狀的鐘乳石,石縫中噴射出一道山泉,形成一道瀑布,人們稱它為神牛泉,當地人叫它"沙牛屙尿"。每逢雨季水大之時,最遠可噴到河對岸,飛珠濺玉,彩虹斜掛,形成一道奇觀。當地人有首歌專門吟這神牛泉:"一股清涼泉,洞洞兒裡流出來,流將出來洗衣裳。藍的好洗花的好漿,手拿楊木棒槌,棒出個大太陽。郎在對面望奴洗衣裳,望得奴家心裡好慌張,一心想情郎,下下捶石板上。"

  將軍巖

  在神牛泉對岸的懸崖上,有一塊酷似人頭的巨石,背依大山,頭頂沖天帽,怒眼圓睜,闊鼻大嘴,脣邊短鬚橫生,五官栩栩如生,石"頭"以黑色懸崖為身軀,活象一個身披黑袍、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當地人稱它為"將軍巖"。

  棺木巖 自古流傳棺木巖,鳥鳴猿啼動人懷。雪飄草林山戴孝,風吹鬆杉樹舉哀。春到百花呈奠禮,夜來明月照靈臺。不知亡者哪朝輩,棺木七副洞裡埋。

  在九畹溪峽谷中,在一座約700米高的巖壁,在距地面約六、七十米的半腰中有一條很寬的橫向裂縫,縫中放著七具懸棺,因此當地人稱這個地方叫棺木巖。懸棺離公路不足百米,站在公路上肉眼可見。

  從九畹溪黑龍潭電站泛舟而下七、八公里,可見一巨石,象一位少婦立於懸巖之上,揹著嬰兒,翹首期盼丈夫歸來。她那上圓下尖的瓜子臉蛋,腦後微墜的髮髻,渾圓豐滿的胸脯,活脫脫一個望穿秋水的青春少婦。當地人稱它為"望夫石"。

  二:

  我們今天遊覽的是被稱其為湖北的"呼倫貝爾"的大九湖風景區,大九湖並非湖,而是一片沼澤地,屬山澗盆地,也是一處高山溼地。高山溼地在我國不多見。這裡海拔1700米,面積為36平方公里,中間卻是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若是在平原地區,這塊平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群山之中,出現這樣的大面積的平地,卻是少見的,大九湖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

  大九湖位於神農架的西麓,緊鄰四川,靠近陝西,與重慶的巫溪、巫山縣交界,是神農架通向重慶的西大門,古來便有"一腳踏三省六縣"之說,也是神農架的四個鄉之一的——大九湖鄉政府所在地。到了大九湖之後,最有趣的還是扎向平川中的那些山頭,仔細數一下,您會發現有九座山峰,有的人看著覺得是九條蒼龍,在爭飲甘醇,龍頭、龍頸、龍身、龍尾無不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又有人說那是倒拖在湖中的九條牛尾,山頭依稀為牛腿、牛屁股。還有四句歌謠"四川過來九條牛,走到九湖未回頭,何時識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諸侯"。

  兩種說法不僅有形象依據,而且還有歷史依據,九龍爭飲說源出神農氏採藥釀藥酒時,引來了九龍爭飲,造就了"四周山縱橫,中間一地坪,綠樹滿坡生,水接天坑滲"的神妙景觀。相傳,當年的大九湖卻是一片水鄉,一溜排開的九個湖泊,黑水河貫通著彼此,不過湖中盛的並不是水,而是神農氏泡製的抗寒藥酒,因而大九湖又叫大酒湖,酒香四溢,召來了九條蒼龍全喝醉了,整個身子也就永遠留在這了。

  九牛說印證著"薛剛反唐"的故事,薛剛既是從大九湖躍出的諸侯,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貶為盧陵王駐守房州,卻心繫長安,做夢都想重返京城,再登帝位。李顯得神農老祖指點,特命薛剛為帥,在大九湖屯兵、練兵,待時機成熟便起兵直搗長安城,一舉推翻武周王朝,恢復唐號,李顯再次登上中宗皇帝的寶座。

  大九湖確實堪作這段歷史的見證,平原周圍,分佈著10個屯兵點,分別叫做一字號、二字號、三字號直到九字號、帥字號,他們即為當年各營將士營地和元帥大帳的所在地,帥字號位置居中,最為險要,是薛剛元帥的大帳,千百年來,這的農民換了一代又一代,地名卻始終未改。

  平原西面山坡上至今保留著鸞英寨、擂鼓臺等遺址,山槽間至今保留著卸甲套、九燈河的古名。鸞英寨即薛剛夫人紀鸞英的寨堡,它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擂鼓臺即薛剛點將演陣的故址,場面開闊,可容萬人。卸甲套流傳著薛剛兵敗,丟盔卸甲的故事。最便遊賞的還是那座"娘娘墳",它位於平原中部的南側,是一個大土堆,堆上原生有兩棵櫟樹,須三人合抱,前些年,才被雷電劈倒。娘娘指花月姑,她是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愛妾,才貌兼備,文武雙全,隨武三思征討薛剛,卻與陣前唐將調情,被夫君碎屍萬段,拋屍荒野,一群神蟻,不忍目睹慘狀,銜回屍體,終成一座土墳,這便是娘娘墳的來由。

  大九湖在本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了新的飛躍,繼酒九公路修通後,林區政府就制定了開發大九湖的巨集偉計劃,包括三大工程:1、首先修渠排水,變沼澤為田園,井格形的排水渠網已經建成,梅花鹿、巴山黃牛、馬頭羊在此得到迅速發展;2、同時進行的是草場建設工程,已種植紅三葉、白三葉等優質牧草近萬畝;3、還有藥園建設工程,這盛產獨活、黨蔘、三七、杜仲、當歸等多種藥材,還可以種植糧食、山果等,這些都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財源。

  大九湖還有兩個遊人必到的場所,一是梅花鹿圈養場,梅花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體態玲瓏清秀,十分招人喜愛。我們所見到的梅花鹿原本不是神農架的,1986年,由國家科委和湖北省科委聯合立項,由國家撥款22萬元,在這裡修建起5萬平方米的梅花鹿圈養場。1987 年10 月10日,神農架在宜昌市接受由吉林省雙陽鹿場贈送的22只黑龍江省左家實驗動物研究所贈送的10只良種梅花鹿,這些梅花鹿經過精心餵養,一直在大九湖繁育後代。

  二是"枯木逢春"。與梅花鹿場東西相望的一棵400多歲的老櫟樹本已在50年代枯死,80年代卻爆出新芽,長出新枝,重新煥發了青春,當地百姓把這稱為大九湖騰飛的吉兆。

  我們祝願大九湖變得更美!

  三:

  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東望省會武漢、西接長江三峽,南與湖南常德、岳陽、益陽交界、北與荊門毗鄰。轄荊州、沙市兩個區和公安、監利、江陵三個縣及鬆滋、洪湖、石首三個市。總國土面積483平方公里,總人口630萬。

  荊州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經形成,它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定下來的九州之一,因為它管轄範圍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兩廣邊界和河南南陽盆地,而且靠的是湖北省南漳縣西邊的荊山山脈,當時古人按照依山傍水定地名的慣例定它為荊州。這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一城二名,既叫荊州城,又叫江陵城,江陵城的來歷是兩千六百多年以前成立了江陵縣,江陵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遠處無高山,近處皆陵埠,也就是遠處沒有高山,近處都是丘陵和水的意思。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個城市。

  現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荊州市的沙市區,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沒有來過我們沙市的呢?沙市原先是個輕工業城市,特別是紡織業比較發達,而且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企業,比如說活力28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另外呢,沙市最早的時候也不叫沙市,叫沙石,可能是因為原來這裡石頭比較多的原因吧。原來它是長江上比較熱鬧的一個碼頭,早在1895年,清政府跟英國簽定的馬關條約裡面有一條就是在長江上開闢五個通商口岸,那麼沙市就是這五個通商口岸中的其中之一。

  荊州市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場,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長江三峽旅遊線、古三國旅遊線、楚文化旅遊線上,人文景觀很多,歷史遺蹟遍佈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雞公山遺址、楚紀南城、八嶺山古墓群、荊州古城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9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餘處。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吳為奪取荊州,不是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址。主要有江陵的關公點將臺、馬跑泉,洪湖的曹操灣、烏林寨,監利的子龍崗、華容道,石首的繡林鎮、劉郎浦,公安的孫夫人城等。荊州城有儲存完好的古城牆,歷經1800多年,古貌猶存。現存城規模之大儲存之好,為我過南方所僅有,在全國也為數不多。城內有建於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建於明代的太暉觀,建於清代的文廟、關廟和鐵女寺。據考古發現、,荊州早在五千年前就是原始人類生存的地區,城北的雞公山就是五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五、六千年前,人類在荊州大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戰過時代,青銅器冶煉技術,煅鑄鐵技術,絲織刺繡技術和漆器工藝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老莊哲學、楚辭文學和音樂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圍,有楚城遺址5座,楚文化遺址83處,大型古墓800多處,其中包括18個楚王的葬墓。三國時期,諸葛亮稱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過也。魏、蜀、吳三國的眾多政治家、軍事家圍繞荊州鬥智鬥勇,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許多三國勝蹟。

  荊州自古人傑地靈,素有唯楚有才之譽。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就曾在這裡任職20餘年。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員,也是我國傑出的大文豪,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則,表字靈均。正則即平,以法天:靈均即原,以法地。戰國時期楚國人,故里漢壽滄港。約生於公元前340年正月初7日有說初5日,逝於公元前278年,5月初5日,享年62歲。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後,屈是楚國昭、屈、景三族中第一個大旺族。

  武王把次子瑕分封在屈的地方,即今日的漢壽境地。瑕就以屈為他的派稱,以後便成了屈姓。從瑕到屈原已有5百多年的歷史。屈原的祖父屈宜恤,做過宣王時的司馬,威王時的莫敖,是威震諸侯的大將軍,屈原的父親屈丐,字伯庸,是統帥楚國最精銳申息之師的大將軍。

  屈原離京後,前往江南途中,因秦魏攻楚時,懷王想起屈原,便派人找回了他,懷王命他第二次出齊,聯齊抗秦,憑自身的才名和三寸不爛之舌,一舉說服齊宣王。但是,張儀又勾結南後再次詆譭屈原,懷王勃然大怒,改任他為三閭大夫,此職是掌管王族三姓的有關事務,負責譜牒,祭祀和教育等。雖職位較高,但不能面見國王。當懷王出秦赴約時,容顏憔悴的屈原,跪在路邊哭勸,反被奸臣靳尚推倒在地,飛車而去,其惡果懷王被扣,囚禁三年,死於秦國,這時屈原已42歲。

  屈原聽說懷王靈柩已回,赴京扶柩痛哭,並奉勸襄王與秦斷交,襄王已動心而未成行,反娶秦王之女,認賊作父,屈原竟拼命求見,在宮門口卻碰上子蘭,他大聲怒罵子蘭。第二天,子蘭向襄王極力誹謗屈原,襄王大怒,便撤了他三閭大夫之職,流放江南很久他已50餘歲了。

  屈原離開郢都,沿長江而下,滿懷悲憤,憂愁交加,便寫下了《離騷》。在流浪中寫了《招魂》,還設靈位誦此詩祭祀懷王。以後過洞庭、逆沅水,回到漢壽滄港故里住了很久。在此期間他每天在河邊湖畔走來走去,獨吟詩歌。他已面黃肌瘦,形若枯槁。一天在滄浪河畔遇漁父相交談心,便寫下了《漁父》。爾後,他離家行至湘水時,秦軍破郢都,聞此訊息,他更憂國憂民,心似火焚,就寫下最後一首《懷沙》詩,表明他堅守忠潔、誓死不屈的決心。於5月5日自沉汩羅江,年62歲,故里滄港人民一聽到屈原投河,立刻去汩羅撈屍,並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河中,以免魚龍傷害屍體。年年如此,便成了端午龍舟競渡和包粽子的傳統風俗。

  1953年,農曆5月初5日,我國廣泛開展了紀念屈原的活動。同年9月,世界和平理事會開會紀念屈原,號召全世界人民向他學習。

  屈原創造了與日月爭光的楚辭25篇,其中23篇是在故里滄港寫就。《離騷》是中國詩壇的傑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史詩,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在很多國家的圖書館裡還掛著屈原的畫像。《國風》和《離騷》合稱為風騷,連詩人也稱騷人。抗日時期,曾一時定5月5日為詩人節。

  屈原雖已離我們2283週年了,但他的著作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偉大的現實意義。我們不僅要世代緬懷他,而且要廣泛宣傳和認真學習他。我們要學習他堅持奮進的思想,忠誠高潔的品德,寧死不屈的意志和愛國愛民的偉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