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長城的導遊詞作文
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遊覽勝地。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到長城旅遊的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長城的興趣長盛不衰。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長城導遊詞,歡迎參考!
長城導遊詞範文1
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遊覽勝地,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佈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儲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遊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長城導遊詞範文2
萬里長城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亙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裡的長牆。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蹟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準確地說,長城不只有一座。在兩千多年間,各代王朝在中國的北方修建了許多座長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建於中國明代1368-1644。 明長城是一座結構龐大複雜的邊防堡壘,綿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工奇蹟。
明長城翻山越嶺,蜿蜒迂迴於崇山之間。看見它人們不由肅然起敬,感嘆在如此險峻 的地方使用數量如此眾多而且巨大的建築材料。長城見證了古代中原農業文明和北方遊 牧民族間劍拔弩張的激烈對抗。
明代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巨,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築。這使它成為一件 最大的歷史文物。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保護長城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長城導遊詞範文3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線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八達嶺位於延慶縣,是明代長城儲存得較完整的一段,其關城建於一五〇五年明弘治十八年,東窄西寬,呈梯形,有東西二門,東名居庸外鎮,西名北門鎖鑰,都是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臺,南北兩面各開一豁口,接連關城城牆,臺上四周有磚砌垛口。這一段的城牆,依山勢修築,牆身高大堅固,下部為條石臺基,上部採用大型城磚砌築,內填泥土和石塊。頂部地面鋪縵方磚,嵌縫密實。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垛牆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勢陡峭處,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牆轉角或險要處,則築有堡壘式城臺、敵臺或牆臺。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餘,有些地段高達十四公尺。牆基平均寬六公尺半,頂寬五公尺餘,可容五馬並馳或十人並進。
居庸關位於昌平縣,是長城的一個主要關益。砌旁局山聳立,翠嶂重疊,中有長達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稱關溝。這裡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居庸關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把強徵來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漢代沿稱,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此後各代仍稱居庸關口這裡山巒間花木鬱茂蔥籠,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疊翠”之稱,為“燕京八景”之一。
金山嶺在熱河灤平縣巴克什營花樓溝一帶,因修築於燕山第一峰霧靈峰與古北口臥虎嶺之間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名。此段長城建於一五七○年明隆慶四年,相傳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和譚綸修建的,約長三十公里,依山勢蜿蜒曲折,高低隱現,氣勢磅礴。由於這裡地勢低緩,易攻難守,城牆修築得十分厚實堅固,烽火臺巍峨高大,城關要塞星羅棋佈,樓臺密集,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這些樓臺形式各有不同,樓墩有方形、扁形、圓形等,樓頂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鑽天等形狀,此外還不多孔眼的瞭望臺,以及長城沿線少見的庫房樓等。
黃崖關長城在薊縣北三十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始建於公元五五六年,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這一段長城建築特點是,臺牆有磚有石,敵樓有方有圓,砌壘磚有空心有實心。關城塞堡、敵臺水關,應有盡有,接山跨河,佈局巧妙,集雄險奇秀於一身。
山海關坐落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一三八一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城設衛。關城北倚峰巒疊翠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湧的渤海灣,因此得名。關城平面呈方形,周長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西門名迎恩,南門名望佯,北門名威遠,各門上都築城樓,城中心建鐘鼓樓,城外有護城河。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戈壁灘上嘉峪關鎮西南隅,坐落在祁連山脈文殊山與合黎山脈黑山間的峽谷地帶嘉峪塬上,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建於一三七二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漢隋兩代已建有墩臺,由於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絲路必經之地。
長城導遊詞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