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應遵循的原理和原則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對安全生產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以保護勞動者和裝置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保護生產系統的良性執行,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生產的順利開展。 
   
  1 安全管理的意義與作用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護廣大勞動者和裝置的安全,防止傷亡事故和裝置事故危害,保護國家和集體財產不受損失,保證生產和建設的正常進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需要開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和勞動衛生。而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意義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的根本對策。任何事故的發生不外乎四個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而人、物和環境方面出現問題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現失誤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說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發生的根源,是事故發生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生產中傷亡事故統計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傷亡事故與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關。因此,要從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須從加強安全管理做起,不斷改進安全管理技術,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的基本保證。“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安全生產的根本方針,是多年來實現安全生產的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為了貫徹落實這一方針,一方面需要各級領導有高度的安全責任感和自覺性,千方百計實施各方面防止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對策;另一方面需要廣大職工提高安全意識,自覺貫徹執行各項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不斷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所有這些都有賴於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合理設立目標,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科學地規劃、計劃和決策,加強監督監察、考核激勵和安全宣傳教育,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手段,才能夠調動起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的安全生產積極性,才能使安全生產方針得以真正貫徹執行。 

  3安全技術和勞動衛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安全技術指各專業有關安全的專門技術。如防電、防水、防火、防爆等安全技術。勞動衛生指對塵毒、噪聲、輻射等各方面物理及化學危害因素的預防和治理。毫無疑問,安全技術和勞動衛生措施對於從根本上改善勞動條件,實現安全生產具有巨大作用。然而這些縱向單獨分科的硬技術,基本上是以物為主的,是不可能自動實現的,需要人們計劃、組織、督促、檢查,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動,才能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再者,單獨某一方面的安全技術,其安全保障作用是有限的。隨著煤炭生產向集約化、集中化發展,煤礦機械裝備向高效、安全、大功率、高強度、高速度和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要求綜合應用各方面的安全技術,才能求得整體的安全。硬技術的發揮,有賴於軟科學的保證。“三分技術,七分管理”,這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安全領域當然也不能例外。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於改進企業管理,全面推進企業各方面工作的進步,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企業的其他管理密切聯絡、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為了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必須從人、物、環境以及它們的合理匹配這幾方面採取對策。包括人員素質的提高,作業環境的整治和改善,裝置與設施的檢查、維修、改造和更新,勞動組織的科學化以及作業方法的改善等。為了實現這些方面的對策,勢必加強對生產、技術、裝置、人事等的管理,進而對企業各方面工作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從而推動企業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進步。企業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進步反過來又為改進安全管理創造了條件,促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實踐表明,一個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的好壞可以反映出企業的管理水平。企業管理得好,安全工作也必然受到重視,安全管理也比較好;反之,安全管理混亂,事故不斷,職工無法安心工作,領導人也經常要分散精力去處理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建立正常、穩定的工作秩序,企業管理就較差。 
  安全管理和企業管理的改善,勞動者積極性的發揮,必然會大大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帶來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反之,如果事故頻繁,不但會影響職工的安全與健康,挫傷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導致生產效率的降低,還要造成裝置財產的損壞,無謂地消耗許多人力、財力、物力,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損失。事故嚴重時,廠礦裝置毀於一旦,生產都不能進行,還談什麼經濟效益! 
   
  2 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安全管理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基礎薄弱,體制不順,行業管理力度不夠,還存有腐敗現象等等。為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辦事,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3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財、物、資訊、時間、機構、制度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正確而有效地處理這些要素及其相互關係,以實現管理的目標。安全管理作為管理的一個分支,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規律,服從管理的基本原理。 
  3.1 系統原理 
  所謂系統,指由若干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要素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確定目標的有機整體。任何管理物件都是一個特定的系統,可包含若干子系統,同時又可看成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現代管理的每一個基本要素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為了達到管理優化的目的,必須從整體出發,對企業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根據企業大系統的總目標,協調各子系統的目標,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進行控制和管理。 
  在應用安全管理系統原理時,要把涉及安全生產的各個要素看做一個系統,並作為整個企業管理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注重安全系統的整體性、目的性和層次性,要系統、全面地進行安全分析和評價,制定綜合性的安全措施,以實現系統安全為最終目的。 
  3.2 人本原理 
  管理要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調動人的積極性為根本,這就是人本原理。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靠人來展開的。人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在一定的管理層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銜接形成一條以人為主體的管理鏈。因此,一切管理活動均要以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根本,使全體人員能夠明確整體目標、各自的職責、工作的意義和相互的關係,從而在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和創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務。 
  安全管理工作中遵循人本原理更為重要,因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證人的安全。要以人為中心,在為人創造優良、安全的作業條件和作業環境的同時,充分調動人的安全生產的積極性,防止見物不見人、見利不見人的錯誤認識和做法。另外,有效的安全管理也必須是人人管理、自我管理。 
  3.3 能級原理 
  在企業管理系統中,各種管理的功能是不同的,根據管理功能的不同把管理系統分成級別,把相應的管理內容和管理者分配到各級別中去,各居其位、各司其職,這就是能級原理。 
  管理能級的層次可分為:經營層,確定系統的大政方針;管理層,運用各種管理技術來實現經營方針;執行層,貫徹執行管理指令,直接調配人、財、物等管理要素;操作層,從事操作和完成各項具體任務。這四個層次不僅使命不同,而且標誌著四大能級的差異,不可混淆。不同的管理層次應有不同的責、權、利,各級管理者應該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獲其榮、懲其誤。各級能級必須動態地對應,做到人盡其才,各盡所能。

 3.4 整分合原理 
  企業是一個高效率的有序系統,具有明顯的層次性。現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須在整體規劃下明確分工,在分工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組合,這就是整分合原理。 
  在這個原理中,整體是前提,不瞭解整體及其運動規律,分工必然是盲目的;分工是關鍵,沒有分工,整體只是一團沒有秩序的混沌物,系統不可能有高效率;只有分工而沒有協作,又必導致各行其是,工作上相互脫節,不能保證各個區域性協調配合、綜合平衡的發展。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整體把握,科學分解,綜合組織,才能保證最佳整體效應的圓滿實現。 
  3.5 反饋原理 
  現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須有靈敏、正確、有力的反饋,這就是反饋原理。面對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系統的管理是否有效,關鍵在於是否有靈敏、準確和有力的反饋。 
  反饋控制對安全管理有特別的意義。一個運轉中的系統,當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擾時可能偏離安全目標,甚至導致事故或損失。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必須及時捕捉、反饋不安全資訊,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以實現安全生產。實際上,安全檢查、隱患監控、考核評價等都是反饋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反饋系統,使反饋控制更加靈敏、準確和有力。 
  3.6 封閉原理 
  任何系統的管理手段、管理過程等必須構成一個連續封閉的迴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運動,這就是封閉原理。封閉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過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環節相對獨立,各行其責,充分發揮自己的功能;同時他們又互相銜接,互相制約,並且首尾相連,形成一條封閉的管理鏈。 
  堅持封閉原理,對於管理機構,不僅要有指揮中心與執行機構,還應有監督機構和反饋機構。這些機構應相互獨立、相互制約、權責明確,形成一個閉環迴路。對於管理法規,不僅要建立儘可能全面的執行法則,還應該建立監督法則和反饋法則,這樣才能發揮法規的管理威力。對於安全管理來說,執行、監督、反饋、獎懲必須配套實施,缺一不可。對於企業人員來說,必須有職、有責、有權、有獎、有懲,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每個人內有動力、外有壓力,積極認真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3.7 彈性原理 
  管理是在系統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條件千變萬化的形勢下進行的,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手段、措施等必須保持充分的伸縮性,以保證管理有很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從而有效地實現動態管理,這就是彈性原理。 
  彈性原理對於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安全管理面臨的是錯綜複雜的環境和條件,尤其是事故致因是很難完全預測和掌握的,因此安全管理必須儘可能保持良好的彈性。一方面要不斷推進安全管理的科學化、資訊化,儘可能做到對危險源的預先識別、消除或控制;另一方面要採取全方位、多層次的事故防止對策,從人、物、環境等方面層層設防。安全管理還應注意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儘可能取得理解和支援,這樣遇到意外情況時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幫助。 
  3.8 動力原理 
  管理必須有強大的推動力,只有正確地運用動力,才能使管理工作持續而有效地進行下去,這就是動力原理。管理動力有如下三種基本型別。 
  1物質動力。這是根本動力,不僅僅是物質刺激,更重要的是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現代管理的最終目標。 
  2精神動力。精神動力既包括信仰和精神激勵,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工作。精神動力不僅可以補償物質動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況下,它可以成為決定性動力。 
  3資訊動力。知識、資料、訊息、新聞等都可以成為資訊動力,甚至愛好、志趣、好奇心等也是一種資訊動力。 
  管理的三種動力要綜合、靈活地運用,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要掌握好各種動力的比重、刺激量和刺激頻度,並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個體動力與集體動力的關係。 
   
  4 安全管理的原則 
   
  根據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科學總結,要搞好企業的安全管理,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4.1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安全生產的一貫方針,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遵循的原則。 
  安全第一是指在看待和處理安全同生產和其他工作的關係上,要突出安全,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當生產和其他工作同安全發生矛盾時,安全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生產和其他工作要服從於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產,隱患不處理不生產,安全措施不落實不生產。預防為主是指在事故預防與事故處理關係上,以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針對企業安全生產所涉及的一切方面、一切工作環節和不安全因素,依靠管理、裝備和培訓等有效的防範措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4.2 安全生產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則 
  企業生產依靠全體職工,企業安全管理必須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之上,依靠全體職工的自我管理,充分調動職工安全生產的積極性。要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促使其在自身的職責範圍內,自覺執行安全制度和勞動紀律,遵守工藝規範和操作規程,自我發現、防範、控制不安全因素。 
  各部門要結合自己的業務,對本部門的安全生產負責,使安全管理貫穿於企業生產建設的全過程,真正實行全員、全面、全過程、全天候安全管理,防止和控制各類事故,實現安全。 
  4.3 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 
  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是我國安全生產最基本的準則之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企業法人和各級行政正職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本部門的安全生產負全責。其他管理人員都必須在承擔生產責任的同時對職責範圍內的安全工作負責。 
  為確保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同時管理安全,以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的關係,保證安全法律法規、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的貫徹落實,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產。 
  4.4 “三同時”原則 
  “三同時”原則指建設工程的安全設施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這是黨和政府多年來一直倡導的安全生產原則。 
  堅持“三同時”原則,可以促使企業按照安全規程和行業技術規範的要求,投資安全設施,避免因投資不足而隨意砍掉安全設施,保證安全設施按質按量按時完成,為安全生產創造物質基礎。 
  執行“三同時”原則必須做到下列幾方面:有關部門在組織建設專案可行性論證時,必須同時對生產安全條件進行論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能立項;設計單位在編制初步設計檔案時,應同時編制安全設施的設計,不得隨意降低安全設施的標準;建設單位在編制建設專案計劃和財務計劃時,應將安全設施所需投資一併納入計劃,同時編報;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施工圖紙和設計要求施工,確保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4.5 “四不放過”原則 
  “四不放過”原則是指發生事故後,要做到事故原因沒查清不放過;當事人未受到處理不放過;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四不放過”原則是我國事故管理的基本經驗和原則,其出發點是預防事故。要充分利用事故這種反面教材,開展典型案例教育,總結研究事故發生規律,為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