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入座禮儀
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弄錯自己應處的位置,很常見。但是這種不經意的小差錯,有時會讓舉座不歡。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第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後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的座位上。如果帶孩子,在自己坐定後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後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頭,使餐桌與身體的距離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情,要向主人打個招呼。動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讚賞其手藝高超、安排周到、熱情邀請等。
西餐入座
對於女士而言,入座時通常會有人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坐姿要端正,背部永遠不要接觸椅背。身體應坐直並將食物送至嘴邊。即便吃容易掉渣兒的點心,也不要俯身去夠。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加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發出聲響,最好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時喜歡用勁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有的人喝湯時,也用嘴使勁吹,弄出嗦嘍嗦嘍的聲音來,這也是不合乎禮儀要求的。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低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現在商海如潮湧,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談成的,所以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九,最後離席時,必須要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在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謝.
總之,和客人、長輩等眾人一起進餐時,要使他們感到輕鬆、愉快、氣氛和諧。我國古代就有所謂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這裡說的進餐禮儀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優雅,既符合禮儀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國飲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餐桌坐次的暗示:在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坐在那裡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買單的人.主座是指距離門口最遠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對面坐的是邀請人的助理.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邀請人的右側和左側,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別坐在助理的右側和左側.讓邀請人和客人面對而坐.或讓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禮,中國的文化是不讓客人感到緊張.
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輩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分配座位.中國人暗示誰對自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