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對中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影響的具體表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社會對個體人格的要求越來越高。塑造健康人格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責任和核心的任務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1.影響中學生的人格特質

  不同的人際關係會使中學生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質。一般來說,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中學生能迅速適應中學的生活,精神愉快,充滿信心。與人相處時,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容的態度待人,保持開朗的性格、積極的人生態度,具有善良、助人、同情心、社會責任感、正義感等良好的人格特質。人際關係不良的中學生則表現出多疑、敏感、心胸狹隘、目光短淺、自我中心、清高自傲等不良的人格特質。給自己造成心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嚴重的還會導致病態心理。

  2.影響中學生的正確自我評價

  人際關係狀態影響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體現了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是人格健全的心理基礎。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相互影響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的。中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是在與同學的相互交往中、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中發展起來並實現調整和糾正自己的。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大學生能恰如其分地評價自己,時時感受到自己為他人所喜歡、所接受、所承認,滿足了自己的歸屬和安全的心理需要,有良好的自尊感,相信自己的價值,悅納自己,促進了人格的健康發展。缺乏良好人際關係的中學生或表現出自卑和自我委瑣,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價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處處低人一等,壓抑自己能量的釋放,自我衝突、自我矛盾,甚至產生厭惡自己的自卑情結;或表現出孤傲、自命不凡、居高臨下、目中無人,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對人格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3.影響中學生的情緒健康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孟昭蘭認為,“情緒在心理變態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情緒異常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先兆”。人與人之間良好的情緒與情感不僅是社會交往的“黏合劑”、人際互動的“潤滑油”,而且是影響人格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學生情緒情感豐富,情感交流的需要強烈,希望能向他人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因此不同的人際關係導致他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中學生,情緒的滿意度高,心境平和,寧靜、愉快,對他人和集體有親密感和依戀之情,遇事比較冷靜,能適度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不良情緒有良好的控制和宣洩,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強,能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人際關係不良的中學生不能適當地表達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極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對他人和集體有敵對、不滿情緒,經常處於各種不良情緒的體驗中。

  4.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適應

  人際關係影響中學生入校以後的學習適應。馮廷勇的研究認為,影響中學生學習適應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能力、環境因素、教學模式、社交活動等。其中,在中學生的學習中,社交因素對中學生學習適應的作用明顯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