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精選曰志
工作日誌作為一種個人寫作文字,具有不同於日記和記錄的特殊性,它通過個人反思性的記錄,對於提高職業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有扶貧工作曰志,歡迎參閱。
扶貧工作曰志1
我是市供水總公司24名精準扶貧幫扶隊員的其中一員。我的扶貧物件是新橋河村村民萬坤兵一家。因萬坤兵的兒子六歲時不幸患上“股神經纖維瘤”,為治療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後續每年定期的複查和治療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孩子身體上和心靈上遭受的折磨,讓孩子的奶奶精神上受到持續打擊,導致身體和精神狀況每況愈下,繼而喪失勞動能力,這給因病致貧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幫扶過程中,我心中時時在思考:怎樣從根本上幫助這一家人從經濟層面和心理層面雙脫貧呢?
萬坤兵的妻子向紅,在照顧一家老小的同時,還要打工補貼家用,原本樂觀開朗的她,面對物質上的困境、精神上的重擔,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變得有些消沉。在以往的幫扶過程中,除了按政策有針對性地做好醫療救助、助學扶智以外,我一有機會就儘量從言語上開導她。
2月29日,向紅突然聯絡到我,電話裡聲音低沉、語焉不詳。得知她正在陸城,我馬上將她邀請到我的辦公室。
正如有些生理上的疾病會導致病人性格上的問題一樣,在貧困戶中,物質上的貧困很容易讓人出現心理上的“貧窮感”和“被拋棄感”,如果能有人及時疏導,加上配套的其他扶貧舉措到位,就能讓貧困戶真正完成“心理脫貧”。
得益於總公司一直以來持續而紮實的幫扶走訪工作,讓向紅對我產生了信任感,需要幫助時能首先想到我。在辦公室坐定後,我為她倒了一杯熱茶,兩人促膝談心,閒話家常。讓她揪心的是:兒子的病又到了複查治療期,家人相繼生病後的世態炎涼,工作上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人到中年,各種精神負荷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同為母親,又身為同齡人,我特別能設身處地理解她的難處。
仔細聽著她的講述,我不斷鼓勵她正面思考,相信黨和政府,相信在大家共同幫扶支援下,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配合醫生治療,堅定孩子復健的信心,生活就會充滿希望。中午,我約上她和她打工單位的主管,一起吃了個簡單的便飯,進一步深入瞭解和解決她工作中的問題,同時,也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給予了她一些建議。
我深知,這個家庭最缺的是“希望”。對症下藥,精準滴灌,他們的脫貧目標不難實現,難的是家裡每一個成員能夠堅定信心,在上級和我們的幫助下,扛過這一段困難時光。我真誠地希望,每個貧困戶都具備向紅勤勞、善良、堅強的品質,我們也將盡其所能,幫助他們早日脫貧。
扶貧工作曰志2
進村時間不到四個月,樑旭紅就籌資2萬餘元,為自己所擔任“第一書記”的村修建田間道路7.5公里;投資7萬餘元,完成了一自然村人畜飲水管網鋪設工程850米;為村裡4名貧困家庭的孩子爭取到了教育補助;協助村委勞務輸出10人;幫助兩名村民進行了鍋爐操作工初級報名培訓,並幫助他們取得了上崗資格證。
去年7月下旬,離石區審計局幹部樑旭紅,被派到該區信義鎮任家溝村擔任“第一書記”,負責組織扶貧攻堅。短短100多天的時間,這位“第一書記”就為任家溝村量身定製了脫貧方案並風風火火地行動起來。
進村第一天,樑旭紅迫不及待地來到村“兩委”、走進貧困戶家中做民情調查。她瞭解到村裡一些自然村的道路還不好走,一到秋季收穫季節,村民的農作物搬不回來更運不出去。村裡距離市區15公里的路程硬是得開車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她看到了留守老人面對生活和家中良田的無奈。孩子們都進城務工了,家裡的田地眼看著一天天、一年年變為荒地;她聽到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的聲音,教育、養老、健康都是這個村村民們面臨的一些基本生活問題。
樑旭紅把這些所看所需都記到工作日誌裡,已經完成的、準備做的、有條件啟動的。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誌上,更多的是她要帶領村民怎麼走上致富道路的想法和做法。任家溝村有集中連片的核桃經濟林1200畝,零散的核桃林還有150畝,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樑旭紅結合村裡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將核桃產業作為幫扶村農業主導產業之一併進行扶植。去年9月,在離石區審計局的大力支援下,核桃林管護專案獲得有關部門批准。
短短的百日裡,樑旭紅在村民的眼裡就是一個做事果斷利落“女漢子”,村民們已經對這位“女漢子”書記投出了信任票。而對於樑旭紅來說,自己的身心也早已經紮在村裡,扎進了每一位村民心裡。正如她所說,農村是最接地氣的地方,更是幫助她成長的地方。她決心要用心去做好這個“第一書記”。
2015年12月23日,在這個隆冬季節裡,沒有了紅蘋果的映襯,在吉縣東城鄉有機蘋果示範園區內顯得有點蕭瑟,正在精心修剪果樹的農民劉章順說起今年的收成,滿臉的自豪與喜悅:“今年蘋果是個大年,果面乾淨、個頭也大。我家這4畝蘋果,淨收入4萬多元。”
吉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這裡海拔高、溫差大、光照足、無汙染,種植蘋果條件得天獨厚。近些年,該縣瞄準蘋果這一扶貧產業載體,特別是抓住實施片區開發和企業產業扶貧的重大機遇,全力推動蘋果產業的提質升級。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已達28萬畝,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來自於蘋果。
不久前的一天,大同新榮區郭家窯鄉二隊窯村從山東嘉祥縣精心挑選的優質種驢運回了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村幹部和全體村民一起來到大街上抓鬮分驢,熱鬧得好似過年一般。這是今年該村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鏡頭。二隊窯村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和養殖傳統,採取分散養殖的方式,直接扶持到戶,戶均養殖一頭,預計兩年後可達到300多頭,年出欄100頭,戶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
去年以來,新榮區589名區鄉兩級機關幹部走出辦公室,走進田間地頭,走進貧困村、貧困戶家中,與群眾同吃同住,傾聽民生,收納民意,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幹群一條心,傾力“拔窮根”。這是山西全省上萬駐村包村幹部帶領人民群眾決戰貧困的縮影。
扶貧工作曰志3
9月29日清早,筆者與部裡的幾位同志一道,再次趕往聯絡扶貧點良田鎮東邊嶺村。車行至廖家灣,從107國道西轉,便駛入了盤山公路,雖然山路蜿蜒癲簸,但路旁秋景宜人,遠處層層梯田稻浪翻金,讓人賞心悅目。差不多個把小時車程,我們來到了半山腰的東邊嶺村。站在馬路旁環視四周,立馬想起毛主席的詩句“山高林密坑深”。放眼望去,隔河相對的山腰處屋舍儼然,清晰可辨。“全村11個組856人,平均海拔900米以上,散落在各個山窩窩裡。對面是漁網村,我們跟那邊的人還真是隔山能對話,見面得半天呢。”見面後,村支書黃福瑞跟我介紹村裡情況。與村支書黃福瑞一道,我們首先驅車前往較遠的3組。通向3組的簡易公路,沙石路基,水毀嚴重,路面狹窄,彎急坡陡,一路癲簸,似乎五臟六腑都要移位。越野車的底盤多次銼在路中石頭上,發出“砰砰”巨響。看來,山裡的村民要脫貧,通組公路實在是要修得緊了。來到3組聯絡戶黃澤飛家。坐在他家門口,跟他扯起家常來,瞭解到他主要是因為患了甲狀腺癌,術後還需經常到醫院複查拿藥,致使家庭貧困。我叮囑部裡、鎮裡隨行人員,協調好醫藥費和大病救助的事情。得知小夥子雖然患病,但一直自強自立,堅持在郴州打工養家,我很感動。鼓勵他把身體養好,也計劃到時幫助他及妻子聯絡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走訪完黃澤飛家,沿著陡峭的山路,我們來到6組黃小芹家,看她家十來平米的住房,仔細詢問她的家庭情況。她丈夫不久前病逝,兩個孩子在郴州讀書,婆婆80多歲,年邁體弱,她原來在郴州家政公司工作,但丈夫病逝脫不開身。我跟一起來的良田鎮鎮長廖立巨集商量,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讓老人住到福利院去,以便黃小芹外出務工賺錢養家。隨後,我們步行來到8組聯絡戶段偉發家。段偉發兄弟兩家一起共住一棟老土磚房。房子雖舊,但乾淨整潔,農具也擺放很整齊,一看就知道是勤快人。狹小的飯廳牆上,貼滿了孩子上學得回來的獎狀。他家最大的困難是三個孩子都在上學,其中一個在蘇園中學,另兩個在廖家灣學校讀小學,每月僅孩子們的開銷就要七八百塊。“教育改變人生”。對於偏僻落後的山村,讀書是斬斷窮根的根本途徑。我叮囑同行的駐村工作隊隊長廖飛雄,要他組織人員對村裡讀書孩子摸個底,建立一個村級教育基金,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讀得起書,考上大學的要予以重點扶持。同時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每一個適齡的孩子都能上學。貧瘠的土地,只有注入智力和科技的種子,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貧窮和落後。村裡的居民點分佈間隔較遠,從段偉發家出來,已是上午11點多。在村部會議室,我組織東邊嶺村的村民代表召開了一個座談會。座談會上,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語,談了村裡面臨的困難,急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不少發展經濟、發家致富的好點子。“2組急需修好通組公路,不然莫說發展產業,連現有的一些農產品都賣不出去!”“6組的水渠要抓緊維修,不然幾十畝稻田無水源保障,養禾花魚那是空話。”“村裡要加大飲水工程建設力度,在居民集中點實現集中供水”“我現在搞高山養牛,想帶動附近村民一起搞,可惜資金不足”……座談會上,我進一步做起了村民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立足實際,自力更生,依靠自己力量脫貧致富。同時幫助他們釐清當前扶貧要做的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圍繞改善生活生產條件,把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二是圍繞生產發展,成立產業引導基金和專業合作社,推動金朵高山菊、禾花魚、高山養牛和生薑種植等產業發展;三是做好村莊規劃,充分整合全村土地資源,讓村莊佈局更合理、村容更美麗;四是圍繞民生民本,把生病、低保、讀書底子摸清,特別要抓緊建立村級教育基金,搞好社會救助工作。
在回城的路上,聯想近日到五蓋山等貧困村的走訪情況,感覺山區群眾貧困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家人生病,二是交通閉塞,三是觀念落後。因病致貧,要靠政策幫扶,加強人文關懷;思想保守,必須擴大開放,加強學習;只要思想觀念新了,窮山惡水也能變成“金山銀水”,山區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山區扶貧既要注意修馬路,解決交通落後面貌,更要注重開發人們的思想,理順發展的思路。村支部要發揮主心骨作用,帶領村民,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做好山水文章,搞好產業開發,群眾的生活就一定會好起來、富起來。
扶貧工作曰志4
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動員令,吹響了扶貧攻堅的集結號!瞬時間,千軍萬馬從城市奔赴到農村,由機關進駐到農戶,一場聲勢浩大的扶貧幫困殲滅戰在全國各地掀起。
按照市委、政府的統一佈署,我和移民小分隊來到高壩洲鎮天平山村,走進了三組董伶的家。這是一個四口之家的貧困家庭,他本人雙腿高度殘廢不能行走,膝下還一直哺養著一個剛剛職高畢業的侄子,父母已是80多歲的高齡老人,生活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當我第一眼看到雙腿盤座在小木板凳上的他時,卻使我感到非常詫異!在他的臉上沒有憂愁,也沒有悲傷;寫滿的是笑容,綻放的是陽光。他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自己命不好,兩腿不爭氣。經過仔細交流,我深深感受到:眼前這個小人物,有著超越時局的大境界,在他低矮的身材下,有著超越凡人的至高德性!
他是一個有夢想的好男兒!今年47 歲的他,早在他1歲多時,因患小兒麻痺症,雙腿癱瘓,不能直立。從此失去了天真浪漫的童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小夥伴們無憂無慮的玩耍、嬉戲。成年後,他想的最多是不能依靠父母,成為他們的累贅。他要憑自己的本事吃飯,憑自己的實力穿衣!於是,他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學會了自行車修理技術,在家中開起修理鋪,實現了他自食其力的夢想!經過幾年的打拚和積累,在1998年他又建起了一棟二層小樓房,實現了又一個夢想!
他是一個有血性的男子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沒有娶妻生子。兄弟三人中,他是老麼。大哥成家後已獨立門戶。二哥結婚僅6年就離異了,之後,又因病離開人世,把一個年僅4歲的小侄兒留給了他。從此,他就和父母一起承擔起撫育侄子的重任,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傾注到侄子的身上,供他吃飯穿衣,供他讀書識字。在他的精心扶育下,侄子職高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可心的工作。
他是一個有孝心的好兒子!為了照料年邁的父母,減輕他們的體力勞動,他特意購買了一輛改裝後供殘疾人使用的三輪摩托車,用於購買種子、化肥,運送收穫的農副產品。在父母身體不適時,送他們問診就醫。鄉鄰們都稱他是一個身殘心不殘的孝子!
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纏住了他的雙腿,生活的陽光被烏雲遮擋,可他依然固執地相信:只要雙手還在肩上,夢想就能插上騰飛的翅膀,有黨的扶貧惠民政策,撥開烏雲定能見到溫暖的陽光!
看過扶貧工作曰志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