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商務用餐禮儀

  跟法國人打交道,就要一起用餐,那麼是怎樣的呢?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喝葡萄酒時,不宜握著杯身——

  餐桌上的禮儀,其實非常簡單。這是因為它們都是為了能以最容易、最愉快的方法吃東西而制定的規則。

  以西餐中喝葡萄酒時為例。一般喝葡萄酒時,要拿著高腳杯的細腳部分喝。主要是為了不讓手的熱度傳導給酒,讓冰涼的葡萄酒加熱。

  用餐時,要求舉止優雅——

  在格調高雅的餐廳裡用餐時,要求舉止優雅。當你就坐時,應從左邊坐下,否則會與鄰座的人發生碰撞。

  女性不要自己去拉椅子,拉開椅子並讓女性坐下,是男性的事。如果同伴當中沒有男性,就應等待侍者為自己拉開。

  並且應當在將位置安放好之後再落坐。坐下後多次咯嗒咯嗒地挪動椅子,不斷調整位置,是很不禮貌的。再者,坐下時腳翹成二郎腿或用膝蓋頂著桌子,都是違反禮儀的舉動,請多注意。

  對應不同的餐,喝不同的酒——

  吃法國菜時,酒是必不可少的。從用餐之前直到飯後,對應不同的情形,在進餐的同時享受美酒,是品味法國美食之道。

  雪利酒和雞尾酒等餐前酒,是為了喚起食慾而預備的,因此不能喝得太多。一般說來,吃紅肉類時配紅葡萄酒,吃白肉類時配白葡萄酒。

  葡萄酒的種類繁多,時常會不知該選哪種好。此時,可以讓餐廳裡的人去決定。這裡一定會有選擇葡萄酒的專家,因此他會為你選出與所吃菜餚相配的酒。

  白葡萄酒要在冰鎮以後喝,因此應拿著高腳杯的細腳,趁著它還冰涼的時候,儘快地喝;而紅葡萄酒在室溫下喝即可,因此可以不必太在意。再者,喝紅葡萄酒之前,必須先用餐巾抿一下嘴脣。如果在吃過菜之後嘴也不擦,就這麼用嘴去挨著酒杯,油就會飄浮在杯子的表面,顯得很髒。

  使用餐具,應由外而內——

  一般人在開始用餐之前,看到這麼多的餐刀、叉子和酒杯,會開始覺得緊張,但用不著慌張,基本上從外側開始使用,就不會有問題。

  不過,由於在小小的一張桌面上密密麻麻地擺了很多餐具,因此有時也會弄錯,而誤將鄰座的拿起來用。

  通常,自己的酒杯擺在右側,不知道這一點而將坐在自己左邊的人的酒杯端起來之類的失誤,也屢見不鮮。如果不留心而出現這些錯誤,不要慌張,應將侍者叫過來,讓他為自己配一套新的酒杯。

  其實,在使用用刀叉時,只要視察一下自己周圍人的動作,就不會出錯。

  餐巾,應在食物送上來時再攤開——

  放在桌子上的餐巾,應在食物送上來的那一瞬間再攤開。坐下後立刻就將餐巾開啟鋪在膝蓋上,是錯誤的。

  手拿折成兩疊的餐巾時,應將摺痕朝著自己,放在膝蓋上。常看到有人將餐巾繫到脖子上!其實,放在膝蓋上才是正式的做法。

  餐巾是在吃飯當中用來擦嘴的。有些人會特意拿出手帕,而這樣一來準備好的餐巾就失去意義了。不過,若餐巾上沾有口紅、飯菜的痕跡,也不好看,所以應注意不要弄得太髒。

  中途有事離開時,應將餐巾輕輕疊起來放在椅子上,表示尚未用餐完畢。吃完之後退席時,就放在桌子上。此時,有些人會精心地將它疊回原樣,而這表示飯菜還沒有。因此,只需略微疊一下就可以了。

  餐具落在地上,不要親自拾起——

  若雲小姐在法國餐廳吃飯的時候,不慎將刀子掉落到地上。由於刀子就落在自己腳邊,因此她慌忙伸手去拾。

  可是,這並不是正確的舉動。不小心將刀子或叉子碰落,如果自己去拾起,會很不雅觀。如果弄掉了,叫侍者拾起就好了,或讓他再送一把新的餐刀送來。

  進餐時,如將所用的刀叉拿錯,餐刀就會不夠。此時,不要覺得難為情,應將侍者叫過來,請他拿新的餐刀拿來。將侍者叫過來時,不能站起來大聲地吩咐。與對方的視線接觸,輕輕舉一下手就行了。由於侍者始終在視察客人的狀況,因此即使不開口,對方也能察覺出來。

  喝湯時,湯匙由內向外舀——

  湯不是飲料,而是食物。此時,左手輕輕地挨著盤子,用湯匙從面前向外舀湯,這是常見的英美式舀法。此時,應注意身體不要過分前傾,嘴要湊近湯匙的位置。

  湯有時會盛在有柄的杯子裡,此時可以先用湯匙舀著喝,在湯少一點之後再端著手柄喝。

  喝湯時儘量不要發出聲音,以免影響他人用餐。

  如果湯只剩一點點,可以將盤子傾斜舀起,這並違反禮儀。

  喝完後,應將湯匙放在盤子當中。

  麵包撕成碎塊再——

  通常麵包與湯會一起端出來,但有時麵包會先上。此時不應立刻拿麵包,正式的用餐禮儀應該是在喝湯的同時開始吃麵包,並在上沙拉之前吃完,才是最為理想的吃法。

  而且麵包應先撕成碎塊。

  如果是法國麵包,由於較硬,撕碎時會有屑屑。要是吃完後面前盡是麵包屑,看起來實在不雅觀。撕麵包時,必須在盤子上撕開,才不會掉的滿桌都是。

  如果麵包屑掉了很多在盤子裡,則可以用蘸了奶油的奶油刀將它們收集起來,粘在麵包上一起吃掉。

  開始切肉,應從左邊開始——

  不論吃一種肉類,刀叉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只要用右手的食指按住刀背,就能很靈活地使用。

  用左手拿叉子將肉輕輕按住,將餐刀略微立起來朝自己面前划動,並將肉切成可以一口吃下去的大小。

  不要從正中間開始切肉,應左邊開始,才是正規的禮節。

  吃烤雞時,要先將骨頭從肉裡剔除,再切成塊狀。去骨時,用叉子將肉按住,沿著骨頭將刀插進去,就比較容易切。記得,在正式的宴席上,不要用手拿著撕咬,畢竟這裡與快餐店是兩回事。

  吃搭配的蔬菜時,先將餐刀和叉子放下,換成右手拿著叉子吃,才顯得更優雅一些。

  吃魚時,先剔除骨頭——

  在西餐中,吃魚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吃魚時,要使用專用的刀叉做工精細可以與其它刀叉相區別。當沒有魚骨、魚刺,切成塊狀時,只要與吃肉一樣按照從左邊開始切就行了,而吃帶刺的魚時,就有點麻煩了。

  魚頭通常朝左,因此首先要用叉子將魚的鰓按住,用刀從魚尾向魚頭切,將骨頭和魚身切開。吃完切開的上半身後,再開始吃魚的下半身。一般人的習慣是吃完上半身之後,將魚翻過來吃,但這是錯誤的吃法。正確的吃法是:不要翻動魚身,在剔除魚骨之後將其移到一旁,然後再吃下半身。

  當檸檬切得較厚時,要用手拿起來,將檸檬汁擠在魚身。如果是較薄的檸檬片,則放在魚身上面,再用叉子輕輕按住,讓味道浸入魚肉。

  尚在用餐,刀叉應擺成八字形——

  如果你尚在用餐,刀叉應擺成八字形。這樣是暗示侍者還未用畢,所以不要將盤子撤掉。

  若吃完後,應將刀叉並在一起放在盤子上稍微靠左一點的位置,前端斜向左前方。併攏的方式是餐刀在右邊,叉子在左邊。

  餐刀的刀刃必須向著自己這一側,即刀刃要對著左側。此外,叉子前端要向著上方。如果讓前端向下,就表示還在使用。

  不要用筷子攪菜——

  中國人的餐具是筷子,所以一般人認為拿筷子有什麼難的,但正確的使用法卻很少人知道。

  拿起筷子時,不要馬上一把抓起來。應用右手從上方拿著筷子的中間部分,並用左手從下方接住。然後用右手拿筷子,在上方旋轉一週後再捧著。應使這個動作顯得平滑、流暢。

  接下來只要用法不發生錯誤就可以了。所謂錯誤的用法,是指:用筷子將菜攪亂;好象不知該挾哪個好似的,筷子在菜上面遊移不定;在菜與菜之間攪動;用筷子象刺刀那樣去戳菜;將筷子放在茶杯上;或用舌頭舔筷子之類的行為。

  而這些都是我們平常容易忽略的。

  用左手按住湯碗即能揭開——

  吃日本料理時,人們覺得最麻煩的是湯的喝法,因為通常湯是不附湯匙的。

  首先,應揭開湯碗的蓋子。通常蓋子較難揭開,此時只要用左手用力按住湯碗,就能很容易地揭開。揭開時,應將右手放在蓋子上,在湯碗上方將積在湯蓋上的水滴弄掉之後,再用左手護著,將蓋子朝上放下。

  放湯碗蓋子的位置,應當在食案的右側。也可以放在食案以外,但不能放在其它食具的蓋子上,或立靠在湯碗旁邊。

  其吃法是:喝一口湯之後,再舀湯裡的東西吃。喝湯和舀湯裡的東西吃應交替地進行。開始只喝湯或只舀湯裡的東西吃,都是違反禮儀的。此外,有些人愛用筷子在湯裡攪和,這是很沒有禮貌的舉動,因此要改掉這種不良習慣。

  吃完後,要用右手拿起蓋子,並用左手護著放回原處。不能將蓋子翻過來。否則會難以拿起來,或者劃傷漆器。

  吃生魚片時,要用喋子接住——

  在日式料理中,由於食案離嘴邊的距離較遠,在將菜送到嘴裡的過程中,醬油和菜汁就會灑出來。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形,可以用手端著盛有醬油等佐料的小碟。

  而將醬油灑出來的失敗,多出現在吃生魚片的時候。生魚片蘸上芥末,並蘸上少許醬油之後,不要直接送到嘴裡,而應用左手拿著碟子,或用白紙或茶杯接著,以免沾在生魚片表面的醬油灑出來,並在同時送到嘴邊。

  吃烤香魚時,先剔除骨頭——

  在日式酒席中必定會上的,是連頭帶尾的加級魚、香魚等做的烤魚。

  首先,在吃烤香魚時,應用筷子將背鰭、腹鰭、尾鰭去掉,然後用筷子將魚肉的中間部分挾住,並用力數次,然後用筷子將魚肉按住,用左手將魚頭捏住用力向後拖。這樣一來,魚頭和魚骨就會被剔掉,而只剩下魚肉。接下來只需將魚骨、背鰭、魚尾等歸攏到遠離魚的地方,便可以開始吃魚了。

  另一方面,其它的魚並不象香魚那樣容易去骨,因此要一點點地將魚肉弄碎後再吃。吃了一半之後,不要將魚翻過來,而應將中骨去掉後,接著吃下半身。

  魚骨和魚鰭等雜物則要歸攏到盤子的邊角,不要隨意亂扔以保持美觀。

  離近的是下座,遠的是上座——

  與日本料理及西餐相比,中國菜禮儀就簡單多了,可以其所用的圓桌來看。中國人喜歡用圓桌的原因是,藉著圓桌,可以使就餐者忘卻彼此間上下關係,一起享受飲食之樂。

  因此吃中國菜時,不需過分深究席次的問題。但如果是公司舉行的宴會等上下關係極為明確的場合,仍然不能無視席次的存在。

  一般離近的就是下座,遠的就是上座,無論在哪種情形下都是相同的。正確的說,只要按照從裡到的方向,順次將客人迎請進去就可以了。

  在公司舉辦的宴會等場合,自己會和上司坐在一起,因此席次當然很重要。而當彼此是朋友關係時,就無席次之類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