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黃龍洞導遊詞

  黃龍洞發育在三疊系碳酸鹽巖地層中,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被稱為“洞穴學研究寶庫”,全長7640米,底面積為106690平方米,由三條地下河及高層幹洞組成,共分四層,為迷宮狀大型複雜洞穴系統。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1

  尊敬的各位嘉賓,先生們女士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您們來到煙雨張家界·醉美黃龍洞!我是黃龍洞公司的導遊黃娟娟,今天很榮幸為您們導遊服務。就叫我一聲黃導或者叫阿妹親切一點兒就行。

  大約3億8千萬年前,張家界、黃龍洞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她經歷了遠古的滄桑鉅變,慢慢下沉的海水不斷侵濁石英砂、抬升陸地,從而形成橫紋複雜的石英砂岩結構,再經高山流水的切割而形成綠色大自然三千奇峰,造就了地下魔宮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奇觀,使億萬年的黃龍洞啊,塵封於遠古的大地,深鎖於人類的深閨,因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神話:傳說當年海水下沉時,龍的始祖要帶走尖耳山絢麗的海底世界。為了不使這裡的尖耳山斷絕龍脈,龍祖給尖耳山留下了龍種——海龍蛋,深藏於地下。經歷歲月的孕育,海龍蛋轟地一聲炸開了口,躍出一條黃色的小龍,最後神祕消失在一個鴻蒙初始的山洞。因為沒有了海水,黃龍就在洞裡吸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精氣,潛心修煉成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的龍王了,凝聚龍涎吐出變成石筍築成了美麗的龍宮;也可以用龍涎吐水如柱引發齊天大水。有一年洞外發生乾旱,顆粒無收。百姓請來法師進洞求黃龍王吐出兩滴龍涎給外面降雨抗旱。

  因外面的百姓沒有和他配合好,法師施法時把黃龍王惹怒了。黃龍發威吐出大量的龍涎,造成洞外洪水猛漲發生水災。嚇得要命的法師趕緊逃出洞外,臨死時後悔地說:“乾死當門田,莫打黃龍泉。”直到1983年,經過當地的村民勇士毛金初率7位民兵驚險探洞,才揭開黃龍洞神祕的面紗。因此,黃龍洞終於享有了“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頂級榮譽稱號。黃龍洞總面積10萬平方米,分四層洞體,洞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水陸兼備,迂迴曲折,洞迴路轉。她包括了地質學家《洞穴學》的全部內容,以其龐大的洞體空間結構最美的溶洞景觀,“穿越天門”獨步天下,成為AAAAA級世界自然遺產,閃耀著璀璨奪目的光芒!

  最美黃龍洞,已經敞開迎接四海的大門,架起中外覽勝的橋樑。橋樑下是源遠流長的勝地河流,從神祕的煙雨張家界高山之巔、哈利路亞懸浮山飛流而下,繞過千峰萬壑、容納千川百流,整合美麗的索溪河,從這座橋樑的心中滔滔不絕川流而過,匯入浩瀚洞庭。祝願各位嘉賓朋友就像這座橋樑一樣,用赤誠感恩的情懷普渡別人到達快樂的彼岸,任從醉人的甘泉、青春的血液、火熱的激情,在你們的心中歡快地流淌,日日財源滾滾,年年萬事如意!

  篇2

  各位尊敬的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黃龍洞觀光遊覽,很高興能為您導遊,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的。

  首先請大家跟我一起了解一下本次的遊覽路線,我們現在的位置是黃龍洞的進口,也是黃龍洞的出口,今天經百米長廊、過雙門迎賓,來到黃龍洞的第一個大廳――龍舞廳,然後經寶塔峰,到地下陰河響水河,乘船過響水河後,到天仙宮景區,然後經花果山過天仙橋、上天柱街,經天堂宮進入龐大的龍宮遊覽。出了龍宮後,經半月樓、直下百步雲梯,返回到聚會廳出洞。整個遊覽全程大約為3千米,時間大約是2小時,為使大家有一個良好的遊覽環境,在遊覽過程中,請大家講究文明衛生,不要吸菸,不要亂丟果皮雜物,為了保護洞內景觀及設施,請大家不要觸擊景物,帶有相機的朋友還請不要翻越欄杆照相,謝謝您的合作!

  現在我們漫步在幽幽的百米長廊上,相當於黃龍洞的咽喉部位。在百米長廊的右邊,出現了兩個支洞,由於裡面怪石嶙峋,錯綜複雜,我們稱之為“萬石怪洞”。因為是非開放區,我們今天就謝絕參觀了。黃龍洞象這樣尚未開放的區域約佔整個洞穴系統的五分之三。我們今天能夠遊覽的僅是它的五分之二,遊覽方式為水陸兼備,800米水路,2200米旱路,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黃龍洞的規模,形成,發現與開發。

  黃龍洞發育在三疊系碳酸鹽巖地層中,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被稱為“洞穴學研究寶庫”,全長7640米,底面積為106690平方米,由三條地下河及高層幹洞組成,共分四層,為迷宮狀大型複雜洞穴系統。黃龍洞是1983年被當地的八個青年民兵發現探明的,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1997年被評為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2001年,黃龍洞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首批4a級旅遊區。2002年,黃龍洞被評為中國旅遊知名品牌。黃龍洞自開放以來,至今已接待中外遊客600多萬人。

  龍舞廳使大家可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這只是黃龍洞十三個大廳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廳,面積約6000平方米,廳中石筍林立,燈光閃爍的地方叫龍舞臺,相傳是龍王爺跳舞的地方,每年的今天,龍王爺都在這裡舉行一場盛大的舞會,你看,舞會正在進行,霓虹燈正在閃爍呢。有趣的是在旁邊的峭壁上還有一個華麗的包廂,相傳是龍王爺的小女兒和她的心上人正在那裡約會,你看他們手牽著手,情意綿綿的樣子,悄悄話恐怕是七天七夜也說不完,為了不打擾她們,我建議大家還是悄然離去。

  “金戈銀槍”是兩根巨大的石筍,相傳是龍王爺打仗時使用的兵器。右面金黃色的是金戈,左邊銀白色的是銀槍。有趣的是在金戈的頂端坐著一個觀音菩薩,下面還有一群石猴正在向上攀沿,因此我們又把他叫做群猴拜觀音。這是洞頂滴水錯位,改變方向的結果。想必大家已經聽到潺潺的流水聲了,這就是響水河名稱的由來。下面我們就要前行到響水河的碼頭上乘船了。

  現在我們漫遊在悠悠的響水河上,大家是否有一種“船在水中游,人在畫中走”的感覺。坐船的時候我提醒大家不要錯過兩岸山光水色,交相輝映的水上風光。一九九二年,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委員會高階顧問盧卡思來到黃龍洞盪舟響水河時,由衷的感嘆:“黃龍洞是我見到的最漂亮的溶洞,還有這麼長的陰河,真是不可思議。”那麼,在這裡我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響水河的有關情況。響水河是條地下陰河,其水深最深處十二米,平均六米,其水溫常年保持在十六攝氏度左右,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的理想生存環境。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把手伸到水中,小心娃娃魚咬你的手哦。

  我們現在來到了天仙宮景區,天仙宮是黃龍洞內最寬的一個廳,其南北寬達96米,東西長105米,大家請順著我手電光的方向往上看,在天仙宮的頂端,是日落之處,我們稱之為“天盡頭”。那裡紅光閃耀,熠熠生輝,各位朋友不要以為那是落日的餘輝,其實那是火焰山正在熊熊燃燒。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不滅,等一會兒我們還要從下面經過的,大家可要有心裡準備喲。

  現在,請大家看我們的右邊,是一片巨大的石瀑布群,其南北寬62米,東西寬105米,落差達40米。是國內目前已開發的遊覽洞穴中規模最大的石瀑布群。在溶洞學裡我們又叫它“底流石”,它是洞頂滴水產生的片狀水流在洞底流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次生碳酸鈣沉積。由於洞頂較薄,水中泥質含量較高,所以流石瀑顏色呈黃色。因此我們又給它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黃土高坡”。

  有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看見在燈光打到的地方,有綠色植物生長,這是“光合作用”的結果。那麼,請問,植物的種子是從哪裡來的?

  請大家看左邊,這一片纖陌縱橫,如浪起伏的田園風光,相傳是龍王爺的“萬丘龍田”。在溶洞學裡,我們叫它“流石壩”,也叫“酸田”,它是流水形成的,流石壩的凸出方向即為當時的水流方向。龍王爺的龍田當然是旱澇保收的,那麼它的灌溉措施就是我們右邊的“天仙水瀑布”,天仙水瀑布是黃龍洞內最大的一股泉水,四季長流不竭,落差達27.3米,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天仙水瀑布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在我們的洞頂上是一座高山,其上地表水匯聚成溪,沿洞頂縫隙滲透下來,便形成了天仙水瀑布。

  大家請看右邊,我們叫她“臥鬆奇觀”,它是一根崩塌的石筍。由於它生長在斜坡上,在重力崩塌的作用下轟然倒地,洞穴學家根據其根部新長的小石筍進行取樣分析,表明它至少倒塌了12萬年。花果山景區是黃龍洞內小型滴石較為發育的一個廳堂。滴石是由洞頂的碳酸鈣飽和溶液在滴落過程中沉澱而成,其中自洞頂往下長的叫石鐘乳,自洞底下往上長的叫石筍,兩者相向生長連在一起就叫石柱。石筍、石鐘乳、石柱統稱為鐘乳石。

  大家請看這兩根鐘乳石,差一點就要連在一起了,可是其上的石鐘乳上已沒有滴水了,說明他已經沒有生命,不可能連在一起了。你看下面的石筍望眼欲穿,上面的石鐘乳淚眼枯乾。近在咫尺,卻不能相逢,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我們把這個令人傷心的景觀叫作“恨難逢”,不過秦觀說得好“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你可能注意到了大部分滴石都生長在崩塌的石塊上,說明洞頂崩塌在先,鐘乳石生長在後。洞穴在脫離地下水位進入包氣帶變成高層幹洞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大規模的崩塌現象,不過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科學家通過比較研究,確定這裡的洞頂崩塌主要發生在16萬年以前。現在,黃龍洞的地質處於最穩定的時期,不會再有崩塌現象發生,大家儘可放心遊覽。

  我們現在正漫步在天仙橋上,天仙橋長22米,橋面寬3米,距水面垂直高度17米,是目前國內遊覽洞穴中跨度最大的木紋石拱橋。天仙橋顧名思義,就是通往天堂的仙橋,傳說走過天仙橋就會成仙,不知大家現在是否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順著長長的崩塌的斜坡往上看,是高大幽深的穹形洞頂與巨型石柱及壁流石,富麗堂皇讓人懷疑是到了天堂仙境。大家請看我手電光打到的地方,那兩根石柱已被地下水溶蝕形成了奇妙的空洞,從不同的地方可以敲出奇妙的音符。一九八四年,中央電視臺拍攝電視專題片《地下明珠——黃龍洞》的時候,就是在這兩根石柱上敲擊出了一曲完整的《賣報歌》。因此我們又把天堂宮叫做“石琴山”。

  龍宮位於黃龍洞的第四層,即最高層,它高出花果山、天柱街第三層通道16-30米,也是最先形成和最古老的大廳,我們又把它叫“龍宮大廳”。龍宮大廳是黃龍洞最大的一個廳。底面積為14000平方米。洞頂平均高度為40米,現存有1705根石筍、石柱,其中高於1米的就有516根,石筍分佈密度為0.12根/平方米,是國內已開放旅遊洞穴中石筍最為發育的一個大廳。一九九二年,世界自然遺產委員會的高階顧問桑塞爾來到龍宮時,評價道“這是我所見到的溶洞石筍最集中,神態最逼真的地方……黃龍洞的確是個奇觀,太奇了。”

  請大家順著我手電光的方向往上看,那裡有一個龐然大物。這就是“龍王寶座”,也是黃龍洞中最大的一根石筍。從形態結構上講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上部為一粗狀石筍,高度12米,底部直徑10米,下部基座為底流石斜坡<石瀑布>,落差超過10米,周徑約50米。就成因而言,由於龍王寶座上方洞頂的滴水量較大,大部分滴水就轉化為層狀水流沿石筍周邊及底部斜坡流下,不斷加粗其直徑並在其底部形成大型流石瀑。大家可能已經看見,在龍王寶座中部有一個巨大的空洞,據說裡面可以容納15人左右,可惜上去的通道還沒有修好,不然我們就可以享受一下做龍王的滋味了。

  這是香菌柱,你看這一串串香菌多麼維妙維肖,真讓人垂涎欲滴,它是在滴水及其產生的飛濺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大家請看我們面前這根高大的石筍,是否挺像一棵白雪皚皚的巨鬆,我們叫它“雪松”。科學名稱叫棕櫚狀石筍,也是滴水及由其產生的飛濺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般只能在空間較為高大的廳堂見得到。科學家根據棕櫚片樣石筍測齡結果,證明它已在這裡挺立了10萬年,我們又叫它“萬年鬆”。陳毅元帥有首詩道“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不正是它的真實寫照嗎?

  我們面前的這片燈火闌珊石筍林立的地方就是龍王爺的“後宮”,其長85米,寬35米,是整個洞穴系統中規模最大和最古老的崩塌,發生在距今約20萬年以前,其末端洞頂是黃龍洞海拔最高點為402米,距第一層地下河出水口海拔最低點262米的高差為140米,後宮自古就是是非之地,不可輕入,不可久留。我們還是儘快離去。

  好,在我們面前這根又高又細的石筍就是“定海神針”。它高達19.2米,兩端粗,中間細,生長在崩塌的斜坡上,是黃龍洞最高的一根石筍,洞穴學家推算它至少需要近二十萬年才長到今天這樣高。“定海神針”是黃龍洞的標誌性景點,為明示其價值,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景區管理部門於1998年4月18日在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為其買下了一個億的保險。創下了為世界自然遺產景點買保險的先河。在當時轟動了整個旅遊界,正所謂“自然遺產無價寶,定海神針一億保”。

  這裡是迴音壁,也是最好的觀景臺,站在這裡,龍宮大廳三大奇觀——定海神針、雪松及龍王寶座盡收眼底。

  走到這裡,大家可能發現我們的頭頂上方別有天地,***處神光耀眼。相傳這就是“天堂之門”,有仙緣的人就會得其門而入,不過天堂雖美,畢竟是他鄉。我們還是沿百步雲梯回到人間吧。正所謂“仙界凡塵相距不遠,現在將來僅一步之遙”。

  各位朋友,黃龍洞之行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援與合作。歡迎您下次再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