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消防知識安全常識

  天有不測風雲,人才旦夕禍福。一旦火災降臨,在濃煙毒氣和烈焰包圍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裡逃生倖免於難。“只有絕望的人,沒有絕望的處 境,”面對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靜機智運用火場自救與逃生知識,就有極大可能拯救自己。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

  1、學校應將容易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可能嚴重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以及對消防安全有重大影響的部位確定為消防安全重點部位,設定明顯的防火標誌,實行嚴格管理。一般包括宿舍樓、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活動中心等。

  2、學校的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網路教室含網咖、禮堂等人員密集場所,應當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並設定符合國家規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標誌和應急照明設施。

  3、各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應當組織每日防火巡查,並確定巡查的人員、內容、部位和頻次。其他部位可以根據需要組織防火巡查。

  4、學校內應組織教職員工建立義務消防組織,並組織開展消防業務學習和滅火技能訓練,提高預防和撲救火災的能力。同時,應加強各義務消防組織的協同滅火能力,定期組織演練。

  5、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組織機構,包括:滅火行動組、通訊聯絡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救護組。

  6、學校各消防安全重點部位應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檔案。消防檔案應當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況和消防安全管理情況。

  7、發生火災時,現場教職員工應當組織引導在場學生的疏散,並按照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要求履行各自職責。

  8、撲救初起火災時,現場指揮員組織滅火行動組人員,切斷有關電源,利用滅火器材迅速撲救,視火勢蔓延的範圍,啟動滅火設施,協助消防人員做好撲救火災工作。不能控制火情時,現場指揮員應立即下達所有人員撤離命令。

  9、各校開展應急疏散時的組織程式是:開啟火災應急廣播,說明起火部位、疏散路線。組織處於著火層等受火災危脅的樓層人員,沿火災蔓延的相反方向,向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疏散過程中,應開啟自然排煙窗,啟動防排煙設施,保護疏散人員安全。情況危急時,可利用逃生器材疏散人員。組織人員疏散時,應採取有效措施幫助無自我逃生力的人員疏散。

  10、演練時,應當設定明顯標識並事先告知演練範圍內的人員。演練結束,應做好記錄,總結經驗,根據實際修訂預案內容。

  二:

  第一訣:逃生預演,臨危不亂。

  每個人對自己工作、學習或居住所在的建築物的結構及逃生路徑要做到了然於胸,必要時可集中組織應急逃生預演,使大家熟悉建築物內的消防設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這樣,火災發生時,就不會覺得走投無路了。

  第二訣:熟悉環境,暗記出口。

  當你處在陌生的環境時,如入住酒店、商場購物、進入娛樂場所時,為了自身安全,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等,以便關鍵時候能儘快逃離現場。

  請記住:在安全無事時,一定要居安思危,給自己預留一條通路。

  第三訣:通道出口,暢通無阻。

  樓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災發生時最重要的逃生之路,應保證暢通無阻,切不可堆放雜物或設閘上鎖,以便緊急時能安全迅速地通過。

  請記住:自斷後路,必死無疑。

  第四訣:撲滅小火,惠及他人。

  當發生火災時,如果發現火勢並不大,且尚未對人造成很大威脅時,當週圍有足夠的消防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栓等,應奮力將小火控制、撲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地亂叫亂竄,置小火於不顧而釀成大災。

  請記住:爭分奪秒撲滅“初期火災”。

  第五訣:保持鎮靜,明辨方向,迅速撤離。

  突遇火災,面對濃煙和烈火,首先要強令自己保持鎮靜,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決定逃生的辦法,儘快撤離險地。正確有選擇是:沿煙氣不濃、大火尚未燒 及的樓梯,應急疏散通道,樓外附設敞開式樓梯等往下跑,一旦在下跑的過程中受到煙火或人為封堵,應從水平方向選擇其它通道,或臨時退守到房間及避難層內, 爭取時間,進而採用其它方法逃生,如通過陽臺、氣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千萬不要盲目地跟從人流和相互擁擠、亂衝亂竄。

  請記住:人只有沉著鎮靜,才能想出好辦法。

  第六訣:不入險地,不貪財物。

  在火場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處險境,應儘快撤離,不要因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或尋找、搬離貴重物品上。正當起火建築物 被烈火或濃煙瀰漫時,人們都紛份從建築物內疏散出來,但有些人剛剛疏散出來試圖重返去滅火或找家人和搶救財產,結果弄不好成了人財兩空。已經逃離險境的人 員,切莫重返險地,自投羅網。因為,你重返起火建築物中時可能遇到新的危險,尤其中火災的發展階段,當你重返建築物時,也許正巧遇上可燃物發生“轟燃”現 象,既大為將整個空間充滿,而這時再次逃生的希望很小。即使火災被撲也要慎重,如果有風吹,還會發生“死灰”復燃現象,仍會遇上危險難以逃生。

  請記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