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食品安全手抄報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安全是全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你知道哪些食品安全知識呢?食品安全的手抄報你知道怎麼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食品安全事件

  1、WHO“紅肉致癌”報告引發熱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2015年10月26日就食用加工肉類和紅肉的致癌性發表了最新評估報告。IARC根據證據的力度並非風險水平,把加工肉類歸類為“令人類致癌”第1組; 紅肉則“可能令人類致癌”第2A組。世衛隨後於10月29日發表宣告澄清,2002年所提出“人們應節制進食保藏的肉製品,以減少患癌的風險”的建議仍然有效。

  報告一發布,立刻引起中國官方民間各方人士的爭論,人們還能不能愉快的大口吃肉、啤酒配炸雞和擼串呢。世界癌症基金會的評估是,每週吃不超過500克的紅肉並不會增加腸癌的危險。平均到每一天,大約是70多克。營養專家範志紅建議,只要數量不過多,烹調時不用碳烤、煙燻、油炸的方法,烹調後不焦糊、不過鹹,搭配適當穀物和蔬菜水果,就可以愉快吃肉了。

  2、“金箔入酒”引爭議

  2015年1月14日,國家衛計委網站刊登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徵求擬批准金箔為食品新增劑新品種意見的函》稱,經稽核,擬批准金箔為食品新增劑新品種,並對金箔加入白酒的用量、理化指標作出了明確規定。

  該意見函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人們對金箔在白酒中新增的必要性進行討論。筆者在2015年2月6日《人民日報》20版“新知”版塊撰文《金箔酒,你敢喝嗎?》,對金箔入酒的安全性和必要性進行了探討,認為其“作為純糧固態發酵的白酒,新增金箔對其品質沒有任何改善,也沒有什麼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酒中如天女散花般的金箔可以成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徵,變得高大上,滿足消費者視覺感受和脆弱的虛榮心。”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一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二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三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四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五

  食品安全誤區

  1 、好熱鬧喜聚餐:每當節假日,人們大多喜歡三三兩兩到餐館“撮一頓”,或是親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熱鬧又便於交流感情。這樣做不利於健康,不符合飲食衛生,特別是當前這一非常時期,最好實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對別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負責和尊重。

  2 、用白紙包食物: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乾乾淨淨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沖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汙染食物。至於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並且白酒畢竟不同於醫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4 、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裡使用一週後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當而給健康帶來危害。

  5 、用衛生紙擦拭餐具: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狀況並不好,這些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衛生紙也會在擺放的過程中被汙染。因此,用普通的衛生紙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將食物擦拭乾淨,反而會在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的汙染機會。

  6 、用毛巾擦乾餐具或水果: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沖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後,常常再用毛巾擦乾。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須知,乾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目前,我國城市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所以說用洗潔劑和自來水徹底沖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淨的,可以放心食用,無須再用乾毛巾擦拭。

  7 、將變質食物煮沸後再吃:有些家庭主婦比較節儉,有時將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後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實驗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方法處理剩餘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 、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還是扔掉為好。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