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防煤氣中毒的安全實用知識

  煤氣中毒,即常說的一氧化碳中毒,每年冬天時有發生,要注意防範。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防煤氣中毒知識的內容,一起來學習!

  防煤氣中毒知識一

  1.煤氣中毒是咋回事?當煤燃燒不完全時會產生一氧化碳煤氣,這種煤氣被人吸入肺中,與血紅蛋白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液失去運送氧氣的能力,造成人體組織缺氧,發生一系列中毒症狀:輕度的可有頭痛頭暈、噁心、四肢無力等;中度或嚴重者可出現昏迷、虛脫,常可併發腦水腫、肺水腫、心肌損害、心律紊亂等,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家庭中煤氣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氣、管道煤氣、天然氣中毒。

  2、常見的煤氣中毒原因有哪些? 1生活用煤不裝煙囪,或是裝了煙囪但卻堵塞、漏氣;2冬季室內用蜂窩煤取暖而門窗緊閉通風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蓄積;3火災現場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4冬天在門窗緊閉的小車內連續發動汽車,產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廢氣;5煤氣熱水器安裝使用不當引起洩露;6城區居民使用管道煤氣,管道中一氧化碳濃度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氣、開關不緊或燒煮中火焰被撲滅後,煤氣大量溢位,可造成中毒。

  3、怎樣防止煤氣中毒?冬季取暖或使用煤氣時,一定注意室內通風換氣,這是預防煤氣中毒的關鍵,要克服麻痺思想,房內生火取暖,一定要安裝排煙裝置,並經常檢查有無堵塞和漏洞,及時修理。煙筒伸到室外的部分,最好安一個彎頭,防止嗆風倒煙。室內門窗不要關得太嚴。用煤氣或液化氣做飯燒水,也應嚴防煤氣中毒,辦法是注意管道有無漏氣,不用火時,應關緊閘門。

  4、煤氣中毒的型別有哪些?輕型:中毒時間短,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為10%~20%。表現為中毒的早期症狀,頭痛眩暈、心悸、噁心、嘔吐、四肢無力,甚至出現短暫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中型:中毒時間稍長,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佔30%~40%,在輕型症狀的基礎上,可出現多汗、煩躁、走路不穩、面板蒼白、意識模糊、睏倦乏力、虛脫或昏迷等症狀,面板和粘膜呈現煤氣中毒特有的櫻桃紅色。重型:發現時間過晚,吸入煤氣過多,或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現深度昏迷,各種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會很快死亡。

  5、煤氣中毒的救護措施有哪些?1應儘快讓患者離開中毒環境,一旦發生煤氣中毒,應立即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把患者抬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使其及早呼吸新鮮空氣。如能發現煤氣來源,應迅速關閉煤氣開關。2鬆解衣釦,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證患者有自主呼吸,充分給以氧氣吸入。3患者應安靜休息,避免活動後加重心、肺負擔及增加氧的消耗量。4中毒病人必須儘快抬出中毒環境,在最短的時間內,檢查病人呼吸、心跳情況,如患者昏迷不醒,可針刺其人中、合谷、內關、湧泉、十宣等穴位,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緊急撥打急救電話120,等待醫護人員的救助。5病情穩定後,儘快將病人護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爭取儘早進行高壓氧艙治療,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防煤氣中毒知識二

  怎樣預防煤氣中毒

  1、要在正規市場購買合格煤爐,並按照要求正確使用。

  2、在安裝爐具含土暖氣時,要檢查爐具是否完好,如發現有破損、鏽蝕、漏氣等問題,要及時更換和修補。在使用煤爐取暖時,一定要安裝煙筒。煙筒介面處要順茬接牢粗的一頭朝向煤爐,嚴防漏氣。要定期清掃煙筒,保持煙筒通暢,如發現煙筒堵塞或漏氣,要及時清理或修補。

  3、屋內務必安裝風斗,風斗應安裝在門窗的最上方,要經常檢查風斗、煙筒是否堵塞,做到及時清理。

  4、要經常開啟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5、伸出室外的煙筒,還應該加裝遮風板或拐脖,防止大風將煤氣吹回室內。

  6、每天晚上睡覺前務必檢查爐火是否封好、爐蓋是否蓋嚴、風門是否開啟、風斗是否暢通。

  7、在使用煤爐取暖時在室內如感到有頭暈、噁心等症狀,應先考慮有煤氣中毒因素,並立即開窗通風,嚴重者立即撥打120求救。

  8、學會預防與急救煤氣中毒的知識和方法,這對自己與周圍的人都有很大好處。

  防煤氣中毒知識三

  煤氣中毒的現場急救

  當發現或懷疑有人出現一氧化碳中毒時,應立即採取下述措施:

  1、立即開啟門窗通風,迅速將患者轉移至空氣新鮮流通處,臥床休息,患者應安靜休息,避免活動後加重心、肺負擔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2、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對神志不清者應將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導致窒息。

  3、對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頭部置冰袋,以減輕腦水腫。

  4、觀察病人變化,對輕度中毒者,經數小時的通風觀察後即可恢復,對中、重度中毒者應儘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在轉送醫院的途中,一定要嚴密監測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壓等病情變化。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

  6、中毒者應儘早進行高壓氧艙治療,減少後遺症。

  此外,在現場搶救病員時,搶救者個人必須配戴有效的防護口罩或面具,以防自身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