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災害應對措施
世界範圍內颱風災害頻繁發生,呈現出數量逐年增多、強度增大、災害影響範圍增廣的態勢,對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有哪些
1、躲避大風應選擇在地下室、防空洞、涵洞等場所。
2、風災中身處擁擠、混亂的人群中,要做深呼吸,將胳膊放在胸前,用兩隻胳膊和肩膀、背部頂住外部壓力。
3、在家中也要學會躲避大風。
a、迅速撤退到地下室或地窖中,或到最接近地面的房間內,並面向牆壁抱頭蹲下。
b、遠離門窗和房屋外圍牆壁等可能坍塌的物體。
c、儘可能用厚外衣或毛毯等將自己裹起,用以防禦可能四散飛來碎片。
d、貴重物品要向樓下轉移,也可放在洗衣機、洗碗機等電器裡。
e、接收到颱風預警資訊之後,應儘可能地不要外出,要待在家中安全的地方。
f、轉移時保管好自己的財物。
颱風來時,住在低窪地段部分居民一般會被組織轉移。轉移時除了要保管好家裡的貴重物品外,還要帶上隨身的日用品,多準備點衣物和乾糧是很有必要,免得到時要重新返回家中去取,發生危險。如果家裡地勢較低,轉移之前還要墊高櫃子、床等傢俱,把大米、蔬菜等放在高處,如果米被髒水浸過,或者已經發黴,千萬不能吃。
颱風來臨前有哪些徵兆
1 高雲出現:在臺風最外緣是捲雲,白色羽毛狀或馬尾狀甚高之雲,當此種雲在某方向出現,並漸漸增厚而成為較密之卷層雲,此時即顯示可能有一臺風正漸漸接近。
2 雷雨停止:臺灣夏季,山地及盆地區域每日下午常有雷雨發生,如雷雨突然停止,即表示可能有颱風接近中。
3 能見度良好:颱風來臨前2、3天,能見度轉好,遠處山樹皆能清晰可見。
4 海、陸風不明顯:平時日間風自海上吹向陸地,夜間自陸地吹向海上,稱為海風與陸風,但在臺風將來臨前數日,此現象便不明顯。
5 長浪:臺灣近海,因夏季風力溫和,海浪亦較平穩,但遠處有颱風時,波浪將趨洶湧,漸次傳至臺灣沿海,而有長浪現象。東部沿海一帶居民,都有此種經驗。
6 海鳴:颱風漸接近,長浪亦漸大漸高且撞擊海岸山崖發出吼聲,東部沿岸亦常可聞,之後約3小時後颱風就會來臨。
7 驟雨忽停忽落:當高雲出現後,雲層漸密漸低,常有驟雨忽落忽停,這也是颱風接近的預兆。
8 風向轉變:臺灣夏季常吹西南風,也較和緩,但如轉變為東北風時,即表示颱風已漸接近,並已開始受到颱風邊緣的影響,此後風速並將逐漸增強。
9 特殊晚霞:颱風來襲前一兩日,當日落時,常在西方地平線下發出數條放射狀紅藍相間的美麗光芒,發射至天頂再收斂於東方與太陽對稱之處,此種現象稱為反暮光。
10 氣壓降低:根據以上諸現象,如果再發現氣壓逐漸降低,顯示將進入颱風邊緣了。
颱風天行車出行注意事項
風速大要及時停車
在風雨天氣出行前,照常規要檢查雨刮器、剎車、各種燈光、轉向等機件。在高速公路以及其他空曠地區的道路上,要注意觀察和感受風力大小,一般這些地方的風力會比其他地方更大。如果在這些路段開車,最好的辦法就是減速慢行,如果感覺控制不住車輛了,車主則應該立即找個安全地方停下來;如果在高架路或高速公路上,要找最近的出口下去。
在大風天裡行駛要特別注意什麼?首先要注意行人的動向,尤其要特別注意那些用東西包頭走路或狂奔亂跑的人,防止他們只顧行路而不顧車輛。而在大風天氣裡時喇叭的作用已經大大減弱。因為受大風的影響,有些行人或其他司機可能根本無法聽清喇叭的聲音。其次是要非常注意周圍行駛車輛,最好要遠離裝載滿貨物的大型貨車,避免貨車上的物品被大風吹下或散落砸傷行駛的車輛,造成傷害。
雨量大要開啟車燈
暴雨天的能見度非常差,雨刷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開啟各種燈光設施,包括大燈或者雙跳燈。前大燈可提醒對向行駛的車輛,雙跳燈則可提示後方車輛。
如果颱風強勁,並伴有暴雨,當能見度小於100米時,應開啟近光燈、示廓燈、前後位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40公里,與同車道前車保持50米以上的距離;當能見度小於50米時,則應馬上找安全處躲避,不要強行駕駛。
行駛在路上還會可能遇到各類突發問題,例如當路口訊號燈斷電時或若遇到訊號燈失靈的路口,一定要服從交警指揮。如交警尚未到達,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慢行通過,並及時向110指揮中心通報。其次是路遇積水時,這時要放慢車速,提前繞開障礙物。如果路面積水高度超過輪胎的一半時,不能涉水,因為容易造成車輛排氣管進水。
在積水路段行駛,必須維持低速,防止水花濺到發動機上部的電器,造成熄火。離開積水路段後,不要立即快速行駛,因為剎車片濺水後可能導致剎車不靈敏,此時應該低速開一段時間,等剎車片上的水分甩掉、蒸發後再正常行駛。其次,在積水路段儘量不要超車,不要跟前車太近。
注意停車周圍環境
當遇上臺風天氣時,平時安全的停車位置可能此時並不安全了。首先停車時,要觀察一下週圍的情況,比如是不是貼近露天廣告牌,樓上有沒有花盆、雜物,此外,鏽跡斑斑的空調外機也要遠離。其次,如果你的車子停在地下車庫,一定要事先確定車庫的排水系統是否完善,否則會有水浸車的“麻煩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