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自然災害有哪些特點

  世界上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五花八門,今天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自然災害特點以及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

  突然是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通常是劇烈的,其破壞力極大。持續時間有長有短。災難包括了很多因素,它們會引起受傷和死亡,巨大的財產損失以及相當程度的混亂。一次災難事件持續時間越長,受害者受到的威脅就越大,事件的影響也就越大。另一個影響災難程度的主要特徵,是人們是否獲得了足夠的預警。

  自然災害具有的特點

  自然災害有許多重要的特徵,它們突然、有力,無法控制,引起破壞和混亂,通常很短暫,有最低點,有時可以預報。

  自然災害的特點歸結起來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自然災害具有廣泛性與區域性。一方面,自然災害的分佈範圍很廣。不管是海洋還是陸地地上還是地下、城市還是農村、平原、丘陵還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就有可能發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環境的區域性又決定了自然災害的區域性。

  其次,自然災害具有頻繁性和不確定性,全世界每年發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非常多。近幾十年來,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還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而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地點和規模等的不確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難度。

  第三,自然災害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和不重複性,主要自然災害中,無論是地震還是乾旱、 洪水、它們的發生都呈現出一定的週期性。人們常說的某種自然災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實際上就是對自然災害週期性的一種通俗描述,自然災害的不重複性主要是指災害過程、損害結果的不可重複性。

  第四,自然災害具有聯絡性。自然災害的聯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區域之間具有聯絡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導致全球氣象紊亂;美國排放的工業廢氣,常常在加拿大境內形成酸雨。另一方面是災害之間具有聯絡性。也就是說,某些自然災害可以互為條件,形成災害群或災害鏈。例如,火山活動就是一個災害群或災害鏈。火山活動可以導致火山爆發、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氣汙染等一系列災害。

  第五, 各種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嚴重性。例如,全球每年發生可記錄的地震約 500 萬次,其中有感地震約5萬次, 造成破壞的近千次,而里氏7級以上足以造成慘重損失的強烈地震,每年約發生15 次,乾旱、洪澇兩種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十分嚴重,全球每年可達數百億美元。

  第六,自然災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減輕性。由於人與自然之間始終充滿著矛盾,只要地球在運動、物質在變化,只要有人類存在,自然災害就不可能消失,從這一點看, 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充滿智慧的人類,可以在越來越廣闊的範圍內進行防災減災,通過採取避害趨利、除害興利、化害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從這一點看, 自然災害又是可以減輕的。

  常見自然災害主要影響

  災難影響行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種:

  1、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2、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3、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4、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5、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儘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捲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持續一年。

  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經歷了創傷以後,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制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擴音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