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如何快速除霜
首先我們要為消費者明確一個誤區,為冰箱除霜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避免食物與冰塊凍在一起,不好取放食物,也不是為了節約冰箱的使用空間。具體被?下面小編告訴你。
冰箱快速除霜的技巧
一般電冰箱內蒸發器表面霜層達5毫米時就應除霜,如持霜太厚會產生很大的熱阻,會影響冰箱的熱交換的效率,會造成製冷能力下降,使得食物儲存環境變壞,也造成更多的電能浪費,所以才需要使用者定時除霜;冰箱的結霜問題給很多人帶來了煩惱,除霜是很麻煩的事情,有時候採用的方法不恰當,不僅不能除霜反而會影響冰箱的使用壽命。
把冷凍室的東西放到冷藏室中,所以冰箱除霜的最佳時機是冰箱裡東西比較少的時候。
把冰箱電源拔掉,高階一點的冰箱可能在面板上還會有個開關,那就文明關機,先關開關,再拔電源。
把冷藏的門敞開,抽屜都拿出來。這個步驟,關鍵的是把抽屜拿出來,正好借這個機會把抽屜洗一下。
用溼的軟毛巾反覆抹擦有薄霜的地方,把霜擦下來,把冰箱裡的水擦乾,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快除霜的速度,避免食物因為除霜變質。
厚的霜也反覆擦幾遍,都會加快霜融化的速度。
切忌使用利器強行除霜。霜化了之後用軟布擦乾淨就行了。
開啟冰箱電源,等待溫度差不多達到設定溫度後,把冷藏室的食物移到冷凍室就可以了。
相關閱讀:冰箱的歷史起源
人類從很早的時候就已懂得,在較低的溫度下儲存食品不容易腐敗。公元前2000多年,西亞古巴比倫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就已開始在坑內堆壘冰塊以冷藏肉類。中國在商代公元前17世紀初一前11世紀也已懂得用冰塊製冷儲存食品了。在中世紀,許多國家還出現過把冰塊放在特製的水櫃或石櫃內以儲存食品的原始冰箱。直到19世紀50年代,美國還有這種冰箱出售。
1822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了 Th氧化碳、氨、氯等氣體在加壓的條件下會變成液體,壓力降低時又會變成氣體的現象。在由液體變為氣體的過程中會大量吸收熱量,使周圍的溫度迅速下降。法拉第的這一發現為後人發明壓縮機等人工製冷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第一臺人工製冷壓縮機是由哈里森於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醚是一種沸點很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製出了使用醚和冰箱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1873年,德國化學家、工程師卡爾.馮.林德發明了以氨為製冷劑的冷凍機。林德用一臺小蒸汽機驅動壓縮系,使氨受到反覆的壓縮和蒸發,產生製冷作用。林德首先將他的發明用於威斯巴登市的塞杜馬爾釀酒廠,設計製造了一臺工業用冰箱。後來,他將工業用冰箱加以改進。使之小型化,於1879年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人工製冷的家用冰箱。這種蒸汽動力的冰箱很快就投入了生產,到1891年時,已在德國和美國售出了12000臺。
第一臺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電冰箱。最初的電冰箱其電動壓縮機和冷藏箱是分離的,後者通常是放在家庭的地窯或貯藏室內,通過管道與電動壓縮機連線,後來才合二為一。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冰箱使用的製冷劑大多不安全,如醚、氨、硫酸等,或易燃,或腐蝕性強,或刺激性強等等。後來開始探尋比較安全的製冷劑,結果找到了氟里昂。氟里昂是無毒、無腐蝕、不可燃的氟化合物,很快它就成為各種製冷裝置的製冷劑了,一直沿用了50多年。但人們又發現氟里昂對地球大氣的臭氧層有破壞作用。於是人們又開始尋找新的、更好的製冷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