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學在語法教學與評價方面,存在這樣兩種現象------一是存在在課堂教學中:年紀偏大的老師仍抱著舊的觀念和經驗不放,一味地強調語法知識的教學,遇到某個新問題、小問題糾纏不放;新教師或年輕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不要教語法或淡化語法教學,更不研究語法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只是將教科書上的語法練習輕描淡寫地過一遍。二是體現在測試性評價中,無論形成性的評價還是終結性的評價,近幾年從上至下的考試命題,語法知識和客觀題所佔比例明顯降低。因為考試這個指揮棒,近幾年的學生在口、筆頭英語表達方面,其準確性也明顯滑坡。
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於對試驗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修改。程曉堂教授北師大教授,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主要成員就“關於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做了說明,其中有這樣幾段話:
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修改“現代外語教育理念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提倡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等各種強調學習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
主要是對有關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表述做了一些調整。實驗稿明確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並要求教師“儘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修訂稿則是“倡導注重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建議“要積極嘗試和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等注重語言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修訂稿鼓勵教師積極嘗試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外語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對任務型教學把握不好,以及過於強呼叫某一種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也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我們應該領悟到:語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測試評估的一個內容。因為“語法是用詞造句的規則系統,它是詞的構成規則、變化規則、組合規則的總和。沒有語法,語言就是一盤雜亂而毫無章法的散沙。”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我們要快捷、準確的學好這門語言,一定要學好語法。
因此,我想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調整教學策略:
1、重視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但不能輕視語言知識教學;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語法,使語法教學將形式與意義、結構與功能、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
3、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結合起來。
4、測試評價中適當增加客觀題的比例。
選擇以下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專案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採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專案。
2、語法專項複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複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並加以鞏固和運用。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儘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總之,語法教學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倡導學生探究--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瞭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後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篇2
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教學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自己的單元教學設計嘗試了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認識到: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還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許多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結果為改進教學與檢驗教師提供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一種工具,用於查明在達到一整套教學目標時,可供選擇的程式是否同樣有效;利於實現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這樣的學習,會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篇3
一、什麼是備課
通過張老師的講座,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備課是面向學生教學前通過鑽研教材、教參及有關資料,進行教學預設寫出教案或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常規工作。它與備課、上課、作業、考試屬於一條相互關聯的完整性的教學環節,每一環不可欠缺。其內容一般分為:教學要求現常說教學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關鍵、教學準備、教學課時和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作業佈置。這指的是備一節課的內容,如果是備一學期的課,那前面還要有學期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安排、學生成績記載現叫成長記錄、單元教學計劃。
二、備一節課和備好一節課是一樣嗎?
備一節課,就按備課的一系列環節把教學預設的內容完成了就行。而備好一節課,那就難了。有人說把一節課備出來上成了一節優質課就備好了,這算備好了一節課。其實,備好一節課需花一輩子的努力!支玉恆老師說:“備課一次,往往彙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 是啊,備課——伴隨我們一生的,我們只有心中有愛,不斷積澱,不斷創新,我們的課才能常備常新,享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所以,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課,並非易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的確,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顯得尤為重要。
三、怎樣備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為“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字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於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簡”即簡單、簡約。因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裡,比如,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寫好了,你為什麼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為什麼不能記在頭腦裡呢?如果你有補充,為什麼不能補充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你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麼?備“無形教案”。“實”即實在、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你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一成不變、按部就班,那你還寫教案做什麼?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後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學反思”。“教後反思”當然屬於“有形教案”之列,當然有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說課課都要寫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個體創造”。 “無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夫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一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為上好這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準備有許多東西是無法、也無須用文字表達。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更多的是存於胸、注於腦。只有這樣,課堂才有可能“動態生成”,才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捨本求末”。
二、一般性備課的五步:
1、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矗課標對各個知識模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組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於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字空白處、意境深遠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5、備好教學方案。教案分詳案和簡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為“詳案”,多表現為師生問答式,我總感覺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稱預案。預案設計是否可以說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程序。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總之,聽了張老師的講座,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了以上的想法,或許所獲、所思有偏頗的地方,但卻是我內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反思,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