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教師們一般都知道教學計劃能夠使得自己在本學期的教學活動更加順利的去進行!所以,教學計劃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所任教的四3班,共有學生43人。在經過了三年半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還比較好。對本班的學生,我認為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培養本班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本學期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二、教材情況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主要特點:

  總體上看,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教材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既注意體現新理念,又注意繼承傳統數學教育的內涵,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1. 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建構立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成“要我學”為“我要學”。

  3、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4、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5、利用各種形式幫助中下生趕隊,狠抓雙基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6、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好每一個學生。

  二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114班,共有學生65人。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並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少數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上課發言不積極。我本學期需要較多地關注同學們業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2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的內容: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認識多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用計算器計算;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算律;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確定位置;整理與複習等。

  本冊教材主要特點:本冊教材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與生活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靈活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教材努力體現新的教學觀念和學習觀念,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本教材既注意體現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繼承傳統的數學教育內涵,使我們的實驗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係,並探索演算法和運算律的過程,掌握有關的計算方法和運算順序,發現並初步理解一些簡單的運算規律;初步認識自然數的一些特徵;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基本方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的特徵以及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及其特徵,瞭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係的簡單變換。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探索計算方法、發現運算規律的過程中,開展類比、猜想、歸納、驗證等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數的一些特徵,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3在探索平面圖形的特徵、對圖形進行簡單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應用意識。

  2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合理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初步學會用畫圖的策略整理和表達資訊,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逐步增強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意識。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事實和數學內在聯絡的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數學內容以及運用數學知識、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熱心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發現錯誤能主動改正。

  4能主動、認真地閱讀一些數學背景資料,感受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

  一、班級情況分析

  1、學習習慣和興趣

  四1班54人、四2班55人,總體說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部分同學的思維較靈活,有著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絡、探索規律的精神。

  3個別學生從知識到實踐的跨越還有些難度。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進一步培養學生勤學習、愛動腦的好習慣。

  2繼續加強紀律教育。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4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

  5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作業乾淨整潔。

  6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2、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係,並探索演算法和運算律的過程,掌握相應的計算方法和必要的計算技能,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發現一些運算規律;聯絡數的已有知識認識整數間的一些關係和整數的一些特徵;結合解決實踐問題,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2聯絡現實情境,經歷觀察、操作和探索相關圖形的特徵以及圖形的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及其特徵,瞭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係的簡單變換;通過例項,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觀念,瞭解容量的意義和計量單位。

  3聯絡具體的問題情境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掌握用折線統計圖表達資料的方法,並能按照統計圖裡的資料變化分析相應的統計結果;經歷從具體問題的需要出發選擇統計圖的活動,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統計圖。

  3、數學思考方面:

  1在聯絡已有知識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開展猜想、討論、解釋、交流等活動,發展推理能力。

  2在觀察、探究整數之間的一些關係和一些特徵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3能對現實生活的有關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運算規律和概括數量關係的過程,發展抽象思維和符號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圖形特徵和對圖形進行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5經歷把現實問題中的資料進行統計處理,併合理地選擇相應的形式描述資料,以及對資料作出分析和解釋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建立數學概念、獲得數學結論、發展數學規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開展觀察、猜想、實驗、類比、歸納等活動,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對結論作出合理的、有說服力的說明與解釋。

  4、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問題的結果,並進行解釋和說明。

  2能應用相關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解決比較簡單的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能與他人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測量一些液體的多少。

  4能選擇恰當長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能根據三角形的兩個已知角求第三個角的度數,根據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或底角求一個底角或頂角的度數。

  5能判斷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能從生活中找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例項,能利用方格紙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並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到指定位置,能靈活運用對稱、平移、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能用計算器探索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並能說明所得的結論。

  8能從生活中主動收集資料資訊,能讀懂有關媒體中的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能設計簡單統計活動,運用統計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根據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相應的資料。

  9學會並具有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發展主體意識。

  5、情感與態度方面: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主動探索並發現數學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事實和數學內在聯絡的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內容,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應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裡的一些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與作用。

  3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初步體驗探索問題的科學方法,並初步形成科學地探索問題的意識與態度。

  4能主動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的體驗;能與他人合作交流,熱心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有質疑和反思的意識;發現錯誤能主動改正。

  5主動、認真地閱讀一些數學知識背景資料,感受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本冊教材重、難點

  重點:解決問題的策略。

  難點: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

  四、教學措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應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

  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

  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

  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