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勵志小故事大全
想必很多的演講者演講的時候都喜歡帶上一個勵志的小故事來渲染氣氛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演講勵志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演講勵志小故事:制定人生目標,調高一個檔次
蓋爾·希伊在《開拓者們》中,通過一份內容十分廣泛的“人生歷程調查問卷”,訪問了60 000多個各行各業的人士,發現那些最成功和對自己生活最滿意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致力於實現一個其實際能力所難以達到的目標一個遠大或者輝煌的目標。他們的生活有意義,而且比那些沒有長遠目標使其向前的人更會享受生活。
這讓我想起了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人有兩種水平,一種是現實所實際具有的水平,叫做現實水平;一種是在別人的引導下所達到的水平,叫做潛在水平。
在現實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最近發展區。人們形象地把它稱為“跳一跳,摘桃子”。這個桃子不是伸手可得的,需要跳起來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麼跳也夠不到。
“最近發展區”理論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個人發展目標的設定不僅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資訊為依據,還要把每一階段的目標建立在個人的“最近發展區”上,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或想方設法尋求外力的幫助去實現它。
有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真正能激勵你奮發向上的力量是:先確立一個既巨集偉又具體的遠大目標,再製定具體的小目標。
美國西部的一個小鄉村,一位家境清貧的少年在15歲那年,寫下了他氣勢不凡的《一生的志願》:
“要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金利峰;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擁有一項發明專利;給非常的孩子籌集100萬美元捐款……”
他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列舉了127項人生的巨集偉志願。不要說實現它們,就是看一看,就足夠讓人望而生畏了。少年的心卻被他那龐大的《一生的志願》鼓盪得風帆勁起,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願》緊緊地牽引著,並讓他從此開始了將夢想轉為現實的漫漫征程,一路風霜雪雨,硬是把一個個近乎空想的夙願,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現實,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擊與成功的喜悅。
44年後,他終於實現了《一生的志願》中的106個願望……他就是20世紀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
當有人驚訝地追問約翰·戈達德是憑藉著怎樣的力量,讓他把那許多註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腳下,他微笑著回答說:“很簡單,我只是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隨後,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就只需沿著心靈的召喚前進了。”
在現實生活裡,有許多人驚奇地發現,他們之所以達不到自己苦苦追求的目標,不是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而恰恰是因為他們的目標太低,並且太模糊,使自己失去追求的主動動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標不能激發你的自我效能感,目標的實現就會變得遙遙無期。
你有幾個人生的願望?快把它鄭重地寫在紙上,並且將它們上調一檔,與你的家人和朋友們一起分享。準備好了嗎?現在就動筆。行動起來,向著你心中那個偉大的夢想前進吧!
演講勵志小故事:沒有卑微的生命 只有卑微的態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夠抵達生命的巔峰,讓生命華美綻放。然而,成功的桂冠並不是人人都能摘取。那麼,是什麼決定著人生的成敗呢?是天資、家世、背景嗎?當然不是。
安德魯.卡內基出身貧寒,卻最終建立了一個鋼鐵帝國,在美國工業史上寫下了永難磨滅的一頁。然而,他卻說:“貧困是一個寶貴的環境,不要以為,富家子弟得到了好的命運……要知道,享樂慣了的孩子絕不是那些出身貧寒的孩子的對手。”
史蒂夫.喬布斯從小被親生父母拋棄,大學讀了6個月就被迫退學,還被自己親手創辦的蘋果公司一腳踢出局……然而,喬布斯從來就不懼怕失敗,他說:“我被蘋果公司解僱是我這一生所經歷過最棒的事情……我獲得瞭解放,進而開始了我這一生中最富有創造力的時期。”
2009年,在英國著名的選秀節目《英國達人秀》中,沒有半點明星相的蘇珊大媽,以一首《我曾有夢》征服了所有人,一夜間紅透英倫。在接受採訪時,她說:“我早就料到人們看到我的外表會有些鄙視,但我決定讓他們刮目相看,我必須不斷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我相信那樣終究會成功。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看完這些,我想說,改變一生從現在開始吧!現在,請你從生活中汲取信念、勇氣和力量,跨越障礙和困境,用無悔的青春奏響生命之琴的最強音吧!
演講勵志小故事:絕望才是人生最大的破產
人的一生之中會得到許多,同時又會失去很多。在人生的道路上,當人們不斷撿起屬於自己的東西,擴充自己的裝備,增加自己的財富時,就會很滿足,很高興,充滿激情地向前走,因為我們相信前方還有更好的東西等著我們;然而當我們陷入人生道路的泥濘中,我們就會失望,自暴自棄,放棄努力,以致絕望,以為自己失去了所有,破產了。可是卻忘了前面的道路還很長,還有更多更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在等著我們。我們不該絕望,如果絕望了,也就真的失去一切,破產了。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的精神先於我們的身軀垮下去了。有這樣一個古代的寓言:
一個人走在兩山對峙間的木橋上,突然,橋斷了,奇怪的是他沒有立即跌下,而是停在半空中。腳下是深淵,是湍急的澗水。他抬起頭,看見一架天梯蕩在雲端。望上去,天梯遙不可及。倘若落在懸崖邊,他絕對會亂抓一氣的,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這種境地,他徹底絕望了,放棄了求生的慾望,嚇癱了,抱頭等死。漸漸地,天梯縮回雲中,不見了蹤影。雲中的聲音說,這叫障眼法,其實你踮起腳尖兒就可以抓到天梯,是你自己放棄了求生的願望,那麼只好下地獄了。
踮起腳尖兒,就是另一條生命,另一種活法,另一番境界。因此面對絕境不要自暴自棄。
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信念和希望,信念和希望是生命的維繫。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追求,就要奮鬥。其實,大自然始終在啟迪著人們——在春花秋葉舞蹈般瀟灑的飄落裡,蘊含著信念和希望;巨大岩石的裂縫中鑽出的小草,昭示著信念和希望;不斷被風修改著形象的懸崖邊的蒼松和水中的明月無不向我們展示著信念和希望。
只有永不絕望,我們才能用忍耐去等待機遇,尋找機遇,創造機遇,才能走出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迷茫,豁然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只要不放棄自己,那麼命運就不會丟棄我們,終將有一天幸福之神會眷顧我們的。即使我們失去了其他任何東西,也不要失掉勇氣、毅力和尊嚴。這是無價之寶,需要我們竭盡全力去保持。絕望才是人生最大的破產。
美國著名的殘疾運動員麥吉就有著十分不幸的遭遇,但他從沒有放棄奮鬥,也沒有自暴自棄被絕望的情緒控制。
22歲時,麥吉風華正茂,剛從著名的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畢業。10月的一個晚上,他被一輛18噸重的車撞暈在地,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病房裡,左小腿已經切去。
起先,他怎麼也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在傷心了一段時間後,他重拾勇氣沒有放棄自己。
失去左腿後不到1年,他開始練習跑步,不久便去參加10公里賽跑。隨後又參加紐約馬拉松賽和波士頓馬拉松賽,成績打破了傷殘人士的記錄,成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獨腿長跑運動員,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接著他進軍三項全能。那是一項非常艱難的運動,要遊3.85公里、騎腳踏車180公里、跑42公里的馬拉松。這對只有一條腿的麥吉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他還是毅然參加了比賽,他要證明自己是最優秀的。
但不幸又一次降臨。1993年6月的一個下午,麥吉在南加州的三項全能運動比賽中,被一輛小貨車撞了。
麥吉對於這次經歷記得一清二楚。他記得群眾在高聲尖叫,記得自己的身體飛越馬路,一頭撞在電燈柱上,頸椎“啪”地折斷。他還記得自己被抬上救護車,隨後他昏了過去。
麥吉接受緊急脊椎手術後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重傷病房,一動也不能動。他清楚記得周圍的護士個個都流著眼淚,一再說:“我們很難過,我們幫不了你。”
兩個月後,頭環拆掉,麥吉被轉送到科羅拉多州一家復健中心。在他住的那層樓裡,住的全是最近才四肢或下身癱瘓的病人。他發覺原來有那麼多人和他命運相同。眼前的處境也並不陌生,傷殘、疼痛、失去活動能力、復健、耐心鍛鍊——所有這些他都經歷過。
於是,他過去頑強不屈、永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又回來了。他對自己說:“你是過來人,知道該怎樣做。你要拼命鍛鍊,不氣餒,不怕苦,一定要儘快離開這鬼地方。”
接下來的幾個月,麥吉再度變得鬥志昂揚,復健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可是不管怎樣努力,有些事實始終無法改變:手臂永遠不可能再抬到高過頭頂,而且他永遠不能再走路了。
麥吉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向來不屈不撓的他洩氣了,絕望了,開始自暴自棄。
他染上了毒癮。他脖子折斷之後兩年左右,認識了一個女人,那女人遞給他一些可卡因,同情地說:“試試這個吧。你苦夠了,沒人會怪你這麼做。”
麥吉心想:“對啊,沒人會怪。”
一天凌晨,麥吉吸毒之後,轉著輪椅來到一條寂靜公路的中央。那是阿里道,他曾在這條公路上跑過馬拉松。
他不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做,但有一點很清楚:要是繼續沉淪,一定完蛋了。於是,他試著從另一角度看自己的問題:“也許我的遭遇並非壞事,而是上天給我的美妙賞賜,令我有機會真正瞭解自己。”
從此,他徹底改變了。
遇到挫折自暴自棄是我們常犯的錯誤。由於絕望,而放棄奮鬥,致使我們以往的努力也都白費了。保持希望的人生是有活力的,而絕望的人生則通向失敗之路。自暴自棄的人,看不到絕境中暗藏著的希望,因為他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失敗這個點上,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注隱藏著的機會,從而導致最終的失敗。
走在人生的征途上,最重要的既不是財產,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燃燒起的意念,即希望。因為那種毫不計較得失、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會生出勇氣,不害怕苦難,肯定會激發出巨大的激情,開始閃爍洞察現實的睿智之光,與時俱進、終生懷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會成為人生的勝利者。
絕望地面對困難,只能走向失敗,因此我們要滿懷希望地去迎接困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