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銷售勵志小故事

  多看營銷故事可以使我們懂得更多的營銷方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以發散性思維做營銷

  瘦瘦的施少斌有著營銷人的典型臉龐:堅毅的面部線條流露出幹練和決斷,似乎是漫不經心的眼神常常地閃過奪人的光芒。

 
2012年6月9日,上市僅8個交易日的珠江鋼琴突然宣佈公司董事長王潤培辭職的訊息,並提名原廣藥集團董事、副總經理施少斌出任公司董事長。

  今年44歲的施少斌在33歲時就出任王老吉藥業前身廣州羊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是廣州國有企業界有名的“少帥”。從參加工作起,施少斌在醫藥行業打拼了23個年頭。從廣藥集團到珠江鋼琴,面對的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業,施少斌如何發力引起媒體和資本市場關注。

  不過施少斌對這種大行業跨度不太在意。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曾戲稱自己是“16開紙幹部,一張16開紙的紅標頭檔案隨時可能把你調走”。而營銷在他的眼裡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經典4P,關鍵是如何組合運用而已。

  擁有豐富營銷經驗的施少斌早已歷練得寵辱不驚。1991年,因為經常寫營銷心得,他被廠長點名當了祕書,24歲成為公司辦公室主任。1997年,不到28歲的他成為廣藥集團下屬企業中最年輕的副總。2004年,因塑造王老吉金字招牌案例,施少斌與倪潤峰、張瑞敏榮膺 “中國十大策劃風雲人物”。

  施少斌認為不必總是回顧過去,回顧太多的話就會成為自己的包袱。而且,“山高人為峰”,過去不值得炫耀,而應該是當下踏踏實實的工作。

  對於王老吉品牌運作的成績,施少斌異常謙虛。他把自己比作滄海一粟,把功勞歸於集體。“換了別人做,可能也是這麼做,可能做得更好!”

  他喜歡傑克·韋爾奇,敬佩張瑞敏,雖然不會彈鋼琴,但是他對於帶領珠江鋼琴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他說,今後要把很多時間用在掌握各方面資訊上,要學習鋼琴知識,掌握生產、技術、運營等資訊。此外,就是多花費時間與消費者溝通。通過溝通可以找到問題之所在,同時也是推動思考的好辦法。

  對於繁雜的工作,施少斌認為要“更多考慮活在當下,做好當下的事情,用心享受營銷”。2001年,施少斌就提出快樂營銷主張,並帶領團隊進行實踐。後來,覺得“快樂”這個詞不夠準確,也太直白,他又提出幸福營銷理念。“中央電視臺最近做了‘你幸福嗎’調查,吐槽很多。我覺得幸福不幸福,不是口頭上講的,關鍵要有一個標準。我們要讓珠江鋼琴的員工都能過上體面、幸福的生活。”

  閒暇時,施少斌喜歡聽西部歌曲,他覺得能感受到奔放的力量。西部音樂,比如帶有藏族風格的歌曲,在他看來更有感染力、穿透力。這是否意味著他內心裡狂放的一面?當談及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有沒有做過九宮人格測試時,施少斌笑著說:“我測試過,可能我比較明白其中的門道,所以我感覺測試結果不太準。”他說自己屬於表面溫和但是內心倔強的人。

  隨著年歲漸長,施少斌認為現在自己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退一步海闊天空。“感恩、責任、智慧、激情”,是他的人生座右銘。

  營銷是技術活,施少斌認為營銷容易學,但是很難精到。做營銷一定要有發散型思維。或許這是施少斌橫跨醫藥和鋼琴兩個不相干的行業,卻覺得遊刃有餘的主要原因。

  他說自己之所以有發散性思維能力,與小時候受到父親教導有關。他記得,父親曾問他,一塊磚頭能做什麼,他想都沒想就說可以建房子。父親卻告訴他,一塊磚頭的價值遠遠不止於此:狗來咬你,磚頭就是武器;你不夠高,磚頭就是墊腳石;在斜坡上行車,墊一塊磚頭可以防止打滑。“同樣一件工具,在不同的人眼裡就有了不同的價值。”因此,無論是對王老吉的經營,還是對珠江鋼琴的規劃,施少斌都以發散性思維思考問題。

  《基業常青》對施少斌影響很大,“我們做企業的人會思考一個企業在自己手裡如何做強、做大,然後交給其他人持續發展。做企業和做人一樣,需要可持續發展。”運作王老吉時,施少斌說將來的某一天可能到美國灌裝王老吉。而規劃珠江鋼琴,施少斌的夢想是讓品牌更高階。“珠江鋼琴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用過了,那麼可不可以在悉尼歌劇院、美國白宮和國會大廳做永久性的展示?”據悉,珠江鋼琴正在與德國合作,下一步有可能到美國造鋼琴。

  “活在當下”是施少斌對人生的領悟。多年來從事營銷工作,讓施少斌對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把握人的需求有了獨到的認識。他說了一句頗為玄妙、充滿禪機的話:“把自己當自己,把自己當別人,把別人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

  “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事以真,對人以誠。”他說,無論是做營銷還是做人做事,首先要真誠,而投機取巧,一定會受到懲罰。

  《新營銷》:從賣藥到賣鋼琴,產品跨度比較大,你面對的挑戰是什麼?

  施少斌:不管哪種產品的營銷都是4P,是經典而傳統的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在醫藥、食品、鋼琴行業都一樣。至於把經典營銷理論展開,成為6P、8P,只是營銷手段的細化。

  牽強點說,以前我做醫藥、食品是做健康產業,現在做鋼琴從文化產業屬性上看也是健康產業,只是實現健康的途徑不一樣而已。醫藥以預防、治療、康復、養生為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而鋼琴也能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比如通過鋼琴教育進行文化薰陶,陶冶性情。

  現在有一種音樂理療法:讓高血壓病人聽慢節奏的鋼琴曲,讓心率不齊的病人聽輕柔的音樂,肥胖的人通過音樂健身操減肥。再比如,精神壓力很大的時候,聽音樂可以減壓。老年人手指不靈活,彈彈鋼琴可以讓手腳更靈活、血液迴圈更暢通。

  從健康需求發散思考鋼琴,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市場點。鋼琴屬於耐用品,要通過不同的渠道激發新的需求,而不單是做文化產品,這樣就可以從簡單的製造業延伸到更多的領域。

  《新營銷》:你如何規劃未來的珠江鋼琴?

  施少斌:我敬仰的傑克·韋爾奇有三個圈的理論,我做了一些改進,運用到珠江鋼琴的整體規劃上。

  :原裝進口紅酒的品牌化運營

  劉龍是做酒的老人兒,從1999年開始做貝克啤酒,2000年做白酒,劍南春、郎酒等都曾是他代理的牌子,從去年開始做紅酒。

  出於對紅酒未來發展趨勢看好,劉龍聽從一個朋友的建議,對紅酒專案上了心,對紅酒市場做了四五個月的調研——雖然在“酒罈”裡浸淫了十餘年,但是他認為做紅酒仍然有其特殊的地方,要深入瞭解。

  在調研的過程中,他發現國內做紅酒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從行業的業態發展看,傳統做進口葡萄酒品牌意識不強。因為除了名莊酒以外,進口葡萄酒只是在初級層面上“做”。“打個比方,一般都說:今天喝什麼酒?法國酒,澳洲酒。大家沒有品牌意識。”他說。

  其次,正是因為品牌意識不強,除了名莊酒,導致更多的紅酒是在價格上競爭。在這一方面,國產葡萄酒已經在大眾心中形成了品牌,比如張裕、長城、王朝等,但進口葡萄酒一直沒有形成相應的概念。

  空白意味著機遇。劉龍意識到,進口葡萄酒品牌化運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一個機會出現了”。

  傑卡斯的中國式推廣

  從葡萄酒的品質說,國內不管從工藝也好、種植也好,跟國外是無法比的,因為葡萄酒本身就是國外的一個產物。另外,國外葡萄酒從葡萄種植、釀造到氣候條件各個方面,與國內比,兩者的差距很大,所以國外能出優質葡萄酒。比如拉菲,生產拉菲有一個標準,葡萄樹齡要在30年以上、50年以下,就是人的青壯年時間,這樣樹齡結的葡萄,釀造拉菲葡萄酒。按照這個標準,國內基本上沒有釀造高階葡萄酒的條件。

  所以我選擇做原裝進口的葡萄酒。一開始立項的時候,我就打算以品牌化運營為主,於是選擇了在國內相對比較有知名度的卡斯特。卡斯特比較有淵源,在中國做了很多年,有知名度。

  但是,對於卡斯特來說,因為張裕也在做,法方也在搞,現在法方有十大品牌運營商,中方卡斯特有九大品牌運營商,所以卡斯特給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和市場是比較混亂的。在這個基礎上,我自己註冊了一個南澳傑卡斯品牌。

  雙品牌驅動

  在國內做品牌營銷,首先要考慮品牌有利於在國內市場推廣。目前,國內葡萄酒和國外葡萄酒有些魚目混珠,還有很多假酒。傑卡斯品牌在澳洲有一定的知名度,藉助國外優質、有品牌保障的產品來做,才能更有利於市場推廣。

  葡萄酒造假,有一種是在公海上灌;有一種是把原汁買過來,在國內灌裝;還有一種是在國內買很垃圾的紅酒灌裝,比如質量很次的紅酒、賣不掉的紅酒、要處理的紅酒等。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不是太瞭解,剛開始學怎麼鑑別紅酒,造成行業現狀混亂。

  正是因為市場混亂,使我們認識到如果做紅酒,定位一定是要做品牌、做品質,這是我做傑卡斯的初衷之一。

  傑卡斯有歷史,澳洲有個傑卡斯河,傑卡斯酒莊的來歷,就是以種在傑卡斯河畔的葡萄命名傑卡斯品牌,傑卡斯是澳洲三大葡萄酒品牌之一。於是我們跟傑卡斯合作,在國內註冊南澳傑卡斯品牌。

  傑卡斯這樣的澳洲紅酒,從口感上比較適合中國人,它的果香味比較濃,口感偏淡。

  卡斯特加上南澳傑卡斯,就是我們的雙品牌戰略。葡萄酒是分兩大類的:新世界和舊世界。歐洲,比如法國、西班牙葡萄酒屬於舊世界,舊世界以法國為主。而澳洲、美國、中國屬於新世界,新世界的酒是以澳洲為代表。這樣,我們選了一個新世界和一箇舊世界的兩個品牌,同時運作市場,這是我們的品牌定位。

  傑卡斯是在國外灌裝,包括標籤,我們設計好發到國外,國外按照當地的商標法印刷標籤並貼好。

  目前,傑卡斯的主要目標消費群體是70後、80後,和一些達到一定社會地位的人。70後和80後追求西方文化和時尚浪漫的感覺,對紅酒、葡萄酒接受很快。至於高階消費群體原來喝白酒,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認識到喝白酒對身體傷害比較大,開始喝紅酒。很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特別是高階消費群體開始向紅酒市場轉移。未來幾年,80後成為社會主流消費群體,加上90後,紅酒市場份額肯定是要擴大很多,這是我們做傑卡斯的一個想法。

  原裝進口的挑戰

  確定了運營思路後,第一步就出現了一個讓我們始料未及的重大問題。進口葡萄酒是從國外原裝進口,正常情況下,如果是在國內生產,貨半個月或一個月就出來了。但是因為進口沒有經驗,沒想到我們訂的貨從澳洲過來,是要過赤道的,而葡萄酒要保持風味就要保持恆溫,正常的要求是在12度到18度之間儲存,結果那批貨到了國內,葡萄酒味道就變了。一開始我們沒有發現,這些貨發到一些客戶手裡。一些客戶反饋了這個問題,我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及時反饋給國外酒莊,外方對這個問題比較重視,把發的所有貨都收回去了,承擔了全部責任。後來,在儲存時我們用隔溫層集裝箱,解決了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訂貨週期,從訂貨到運到國內,需要很長時間。首先,南海有爭端,可能要繞道。其次,最近國內的進口量在下滑,到澳洲的航線,要經過韓國釜山到新加坡,這就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時間壓力。而且,一個週期長達4個月,也帶來了資金壓力和倉儲壓力。特別是今年年初,一批貨從下單到接收長達4個月。這樣,一年有4個月沒收到貨,我們庫存就保障不了,給經銷商後期銷售造成很大的損失。

  怎麼解決呢?我們跟澳洲代理商談供貨週期保障問題,我們要有計劃。解決的辦法是:首先,選擇船運和貨運公司時,避免停留的地方過多。其次,我們在加大訂貨量,先付一定比例的定金,一次發儘量多的貨,避免在中轉站停留的時間。我們一次進30個或50個貨櫃,原來只進5個到10個貨櫃,加大每批次的訂貨量,避免週期長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是國內智慧財產權保護。現在國內有很多企業在做傑卡斯,但是它們不明著打上標籤。國內一旦什麼東西賣得好,大家蜂擁而上都做。

  中國式的“做紅酒”

  我們是搞品牌運營,不做終端渠道,主要是通過各地的代理商做,我們只做品牌推廣。傑卡斯剛剛引進中國的時候,消費者不太知道這個品牌。我們主要通過行業內的雜誌投放廣告。網路媒體,我們跟網路傳播公司合作,比如做優酷的片頭廣告。一些省級衛視,我們也開始合作了。一般來說,哪些市場有我們的經銷商,我們會做品牌推廣。比如江蘇、上海,河北的石家莊、唐山,主要是華北,市場啟動得比較快。在這些地方,根據渠道建設情況,我們陸續推出軟廣告和硬廣告,進行推廣。

  :“昂貴”牙膏的市場之旅

  網路紅人、國家一級詩人、“梨花體始祖”趙麗華這天在騰訊微博、新浪微博上@了溫承宇。有粉絲詢問她此前在微博上提及的一款牙膏,那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朗聖潔,而這個品牌的“操盤手”就是溫承宇。

  作為全球首款生物活性修復牙膏,朗聖潔品牌誕生還不到一年,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忠實使用者。“我們的牙膏重複購買率達到了95%。”溫承宇說。

  牙膏市場無疑是一片紅海,溫承宇坦言自己的公司沒有太高的起點,而在早已被寶潔、聯合利華、雲南白藥等瓜分殆盡的國內市場上搶一塊蛋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重要的是,朗聖潔牙膏定價遠高於普通牙膏,有可能最貴的牙膏,普通一支115g裝的牙膏市場售價為118元,而高階商務套裝牙膏的售價則高達500元。

  這樣一個新品牌,這樣一個牙膏“貴族”,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如何開啟市場?

  產品的力量

  溫承宇的職場經歷比較複雜,曾就職於《南方都市報》、七星購物國際集團和北京益生康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到北京重新整理活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朗聖潔品牌運營商,以下簡稱重新整理活力任總經理,操盤朗聖潔,從零開始做市場,溫承宇認為自己主要是對朗聖潔牙膏充滿了信心。

  目前,朗聖潔主要進入北京專業牙科診所渠道。在北京150多家牙科診所都能見到朗聖潔牙膏。溫承宇說,在德國、美國、中國香港採用同樣原料的牙膏賣出了600多萬支,這種牙膏對牙齦出血、牙過敏症、牙周炎等有良好的療效。“以前因為其功能性非常強,被列入醫療器械類產品,作為牙科診治的輔助用品。”

  因為走的是專業渠道,朗聖潔最初對牙科診所實行返利政策。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一些牙科診所表示不用返利,希望多贈送產品。“這是對朗聖潔產品生命力最好的註腳。”溫承宇說。

  在北京,溫承宇操作的是樣板市場,而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收到一例負面評價。“好的產品會說話,朗聖潔是新品牌,但是採用了世界領先而且相對成熟的高階技術,更何況國內還沒有人做,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2012年6月中旬,朗聖潔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口腔裝置材料展覽會,並推出卡芭兔兒童牙膏,這款牙膏採用了其首創的“無水、無氟、無三氯生”工藝,目前在國內口腔護理領域安全性最高,是0-12歲兒童“可以吃的牙膏”。

  溫承宇說朗聖潔牙膏不含水,採用食用甘油作為液體配方,牙膏色澤溫和。“歐美一些國家要求一定年齡以下的兒童使用的牙膏不含氟,而比利時等國家則要求所有牙膏不含氟。無氟牙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不過,溫承宇面對的難題是,作為一款高階牙膏,如何選擇合適的渠道,如何構建自己的通路網路,與消費者溝通,說服他們購買。

  夾縫生存法則

  從點到線再到面,這是溫承宇給朗聖潔定下的市場拓展路線圖。一個新品牌要在大鱷稱雄的市場上殺出一條路來,必須集中優勢兵力突圍。

  日化市場各種產品供過於求,溫承宇對此非常明白。如果不是因為產品有特色,溫承宇心裡一點底都沒有。從紅海到藍海,唯一的路徑就是進行差異化競爭,而差異化就是對市場進行準確的細分。

  “做新品牌有一個切入市場的概念,必須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上扎準一個點。寶潔、聯合利華都有很強的品牌背書,而我們則要從獲取有個性化需求的消費者入手。”

  朗聖潔的定位“全球首款生物活性修復牙膏”,從原材料、功能、功效等方面對“自己是什麼”進行定義。溫承宇希望強調高階生活元素,從高階人群的剛性需求定義朗聖潔品牌。

  溫承宇說,在專業渠道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比較低,因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比較強。“牙齒是人體的器官,和其他器官一樣是身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但其損傷不是不可逆的,可以通過特殊的手段進行修復和緩解症狀,而我們的產品就是這樣的產品。”進入專業渠道,未來進行橫向擴充套件時,也能對市場趕到推動的作用。“比如,以後我們走大眾路線時,我們可以說朗聖潔牙膏是專業牙醫推薦的牙膏,貨真價實且名正言順。”

  從清潔型產品到功能性產品,牙膏市場正在分化。雲南白藥牙膏強調藥用效能、功能效能,一炮走紅。溫承宇希望朗聖潔牙膏能像雲南白藥牙膏一樣快速得到市場認可。但是,由於價格過高,朗聖潔與普通消費者的溝通面臨著障礙。

  “定價其實是對消費人群的選擇和區隔。”溫承宇說,上百元的價格對應的是支付能力強、追求高階生活品質、有保健需求的消費人群,而如何教育這些人是市場拓展的關鍵。

  “市場拓展需要時間。我們只要能保持正向累積,不突然發生掉鏈子的事情,假以時日,等使用者有了高強度的黏性,我們就迎來春天了。”溫承宇認為,一個品牌從無到有,應該慢慢走。

  溫承宇說,牙膏是日常關注度低的產品,有著非常長的產品生命週期。比如國外品牌高露潔,專注牙膏領域,在全球市場每年的營業額達到了300多億美元。這就意味著,牙膏可以採用分步走的市場策略,而且這種市場策略更適合創業型企業。

  目前,朗聖潔採用“輕公司”模式運作,擁有專利配方,委託加工,由加工廠灌裝、包裝、噴碼等。未來當銷量達到一定的規模時,朗聖潔肯定要興建自己的工廠。

  “初創品牌要競爭,就必須選取一個切。我們選取了一個不引人注意的小切口,以創造自己的藍海。進來了才發現,專業牙科渠道沒有競爭,大品牌也進入這個渠道,但它們僅僅是為了展示,不像我們是為了實實在在地銷售。”在市場區域和渠道選擇上,目前朗聖潔還處在點的狀態。除了北京市場及其150多家專業牙科醫院和診所,朗聖潔不急於擴張。在溫承宇看來,從北京的專業渠道到進入中國所有地級市的專業渠道,大概要用兩三年時間。這是從點到線的發展。而當年銷量突破100萬支時,系統化的品牌運作才會啟動,朗聖潔進入傳統終端,推出價位幾十元的牙膏,面向大眾,最終從線到面地取得爆發式發展。

  品牌四部曲

  “選擇階段性發展的方式是因為做品牌是個探索的過程。”溫承宇說,不僅產品讓消費者接受需要時間,還存在一個運營能力培養的問題。初創品牌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要培養自己的團隊,形成自己的運營模式。

  作為一款階段性走專業渠道的功能性產品,剛性需求人群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但是,從長遠的品牌發展願景來講,如何影響高階消費人群,打造一個真正的高階牙膏品牌,“這就是個可遇而不可求的過程了”。

  國內高階消費人群更有消費心理滿足感,但他們往往更認可國外品牌。另一方面,這是一個窄眾群體,要通過獨特的途徑讓自己的品牌接觸高階消費人群,進行溝通,開啟知名度。這兩方面的因素都讓市場培育不可能快速取得成效。

  因此,溫承宇認為這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如今朗聖潔基本上不做廣告,主要通過體驗營銷和口碑營銷接觸受眾。為此,朗聖潔推出試用裝,吸引消費者瞭解自己的產品。朗聖潔還通過趙麗華、紀連海等名人營銷,利用社會化營銷手段,推廣朗聖潔。朗聖潔也參與公益推廣活動,進入社群傳播護牙健牙知識,在幼兒園進行牙齒科普教育。

  “品牌發展,品牌與消費者溝通可以分為四步:先是簡單的互相認識,然後是有一定的認知度,深入瞭解後對品牌認可,最終在多次使用和重複購買下有了忠誠度。”溫承宇說,“認識,認知,認可,忠誠度,這是品牌四部曲。”

  溫承宇認為,能在生活中貼近消費者並解決消費者實際問題的獨特性產品並不多,只有經得起消費者檢驗的品牌才是好品牌,也只有讓消費者生活品質得到改善的產品才是好產品。品質是贏得消費者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