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西遞隨筆***2***
關於安徽西遞的隨筆:西遞巨集村之行
作者:暮色漸藍
在明媚的春光裡,我走進了嚮往已久的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安徽古村落西遞、巨集村。
天氣涼爽,清風徐來,美麗的黟山還在晨曦中酣睡。這裡連綿的峰巒與黃山連為一體,如果說黃山像氣勢雄偉的交響樂,這裡便是交響樂中最瑰麗的樂章。
我們首先踏進奇妙的牛形村落——巨集村,這裡湖光山色,獨具神韻。“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是中國畫裡的鄉村。
一個被稱為牛肚的南湖邊滿是畫畫的學生,他們或坐或站或蹲或倚,陶醉在白牆黛瓦、翹角飛簷的古老徽派建築中和昂然的春色裡。南湖綠柳繞堤,平潔的湖面,倒印著高天流雲和白牆青瓦的房舍,有一種超然的感覺,恍若隔世。
細細牛腸似的400米長的水圳貫穿整個村落,終年清澈,潺潺流淌。許多人家將這天然的泉水引進院子的漁池,茶餘飯後,憑欄觀魚,悠然自得。或讓活水繞過花臺,看花間流水,憑添詩情畫意。
村頭兩棵巨大的紅楊、銀杏樹,古木參天,仙氣幽幽,是全村人納涼聚會的好去處。
出了巨集村,又來到了西遞。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個高大的牌樓。這是一個皇帝恩准,私人出資興建的牌樓,牌樓上方有“恩榮”兩個字。通體是黑色大理石所塑造,雕有鳳凰、麒麟、仙鶴、梅花鹿,精美古樸。
西遞是一個形如航船的村落。西遞人崇尚儒學,熟讀經書,博通古今,但他們中的一部分審時度勢,告別家鄉,外出經商,經商成功後,在仕途上也一帆風順。這種由儒而商,由商而官,官商結合的經營模式創造積累了巨大財富。他們就用掙來的錢來建造精美豪華的房子,這些樓房,有的造型別致,有的用料考究,有的園林秀美,有的裝飾高雅。用奇特的建築來顯示主人雄厚的財產和顯赫的身份。
印象最深的當數西遞的楹聯。“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讓人稱奇的是,上聯“快”字少一豎加在“辛”字的橫上,下聯“多”字少一點加在“虧”字上。意思是人要多點辛苦,多吃點虧。
“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中下聯知難的“難”繁體字裡左邊底下是個“大”字到這裡變成了“小”字,因為知道難就不是大難而是小難了。
此外還有“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這些楹聯以樸素而精闢的哲理,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誘導人們自覺進行道德完善,形成了西遞淳樸的民風,豐富了他們古老的文明。
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出許多傑出的藝術家、雕刻家,他們的石雕、磚雕、木雕、竹雕藝術堪稱一絕,隨手拈塊石頭、竹片雕刻,如同在紙上寫字,輕鬆自如而又韻味無窮。
西遞、巨集村恰似中國文化長廊中的一幅巨畫長卷,溶自然、人文於一體,既像潑墨重彩又像淡抹寫意的圖畫,留在我永恆的記憶中。
離開了,總也越不過那黑黝黝的峰群,那白牆黛瓦,那楹聯格言,魂夢還在那裡徘徊、流連。
朋友,請到安徽來:看看我們奇特瑰麗的黃山,看看我們古老寧靜的世外桃源。
關於安徽西遞的隨筆:西遞情結
胡 遲
逛屯溪老街,當陽光撒在那些灰濛濛的徽式屋簷上,灰塵的粒子在陽光中游離時,我撫著“三百硯齋”裡一塊呈現著波浪紋的硯石,輕輕地嘆一句:“我好像走在一個陳舊的溫馨的夢裡。”
第二天我上了黃山,雨過天晴的黃山雲蒸霞蔚,清清亮亮的山岩,變幻多姿的雲海,千奇百怪的古鬆,纖塵不染的石階路……當雲霧繚繞在腳下時,我快樂地手舞足蹈:“這是真正的雲中漫步!”黃山在雲海中起伏不定,我神魂顛倒,目不暇接,在黃山的西海飯店住下後,我立即給山下的父親拔了電話:“我今天不下山了。”父親在電話那邊遲疑了一下,說那你就在黃山多玩玩吧!明天原定到西遞的,時間來不及就不去算了。
西遞?!“不!不!我明天上午一定趕到!一定去西遞!”我的聲音短促而急迫。我始終弄不明白,在那一瞬間,如夢如幻的黃山怎麼一下就淡去了呢?那被黃山攪得如初戀般怦怦亂跳的心怎麼一下子就被內心所升騰起來的另一種渴望所扼住了呢?
其實我對西遞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我只是在一次畫展中,被一位畫家的“西遞系列”的版畫所吸引,那是被藝術誇張了的西遞,那份古樸的文化氛圍,那份飽經滄桑的書卷氣,那樣一種淡泊寧靜的存在……在那些錯綜的民居群裡,我讀到了一種悠遠蘊藉的意緒,一種跨越歷史時空而靜靜彌散的生命內力,我在心裡說:“這不是我一直要尋找的……靈魂的寓所嗎?”在電視風光片裡,我看到寄意“落葉歸根”的石雕窗,那“清風徐來”的大風扇,我被深深感動著:“這些老房子裡的人把清淡的生活裝點得多麼富有風味呵!”在家住黟縣的朋友的介紹中,我知道了黟縣的桃源洞,我知道西遞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建築群成一船形,還知道西遞名稱的傳說……
屯溪老街讓我有一份閒閒散散,恍如排簫所營造出來的恍惚迷離的心境;黃山讓我興奮、迷亂,它能調動我所有的激情,身心俱醉;可西遞,那是我彌久的嚮往,它能熨帖到我內心的深處,輕柔的撫平心上的每一處最細小的皺紋。
西遞村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密集的古民居,而是觸目皆是的古董攤。許多做舊的假古董和周圍那些古老的房子很相稱,以至於你明知它們是假,仍然忍不住要拿起來摩挲一番,藉此穿越歷史的隧道,感應一下古老的氣息,攤主們並不像都市的小攤販那樣急迫,他們的攤大多高大自己家的門前,他們坐在攤邊,做著別的活計。那種格局,就好像他們只是將自家陳年的傢什拿到太陽底下晒晒黴氣,而若有人看著喜歡,臨時說個價也就讓出去了……西遞人做生意都是這麼順其自然,充滿著一種引人深悟的處世哲學。
古民居的內部陳設也處處顯示著他們的心理特徵。廳堂大多寬敞,明亮,頂棚較高,廳堂的條案上,正中擺著自鳴鐘,鐘的兩側是瓷制帽筒,帽筒左邊擺著瓷瓶,右邊擺著精緻的以木雕為底坐的鏡子,取諧音“平靜”。那些在外面商海風雲拼搏了許多年的富翁們,回鄉頤養天年時,都希望過一種沒有競爭緊迫感和危機感的風平浪靜的日子,這種心態在這塊土地上浸漬開來,成了一種歷史悠久的心理積澱,對稱地設定在廳堂兩側的臥房,比較狹小,光線暗淡,臥室裡只有一扇朝著廳堂開的花窗,當地人告訴我,西遞的先人們認為臥室的活動應當是祕密的。寬敞的廳堂,狹小的臥室,西遞人進退有序地設計著生活,形成一種內緊外鬆的心理格局。他們既有氣度去四海闖蕩,成為富翁巨費,也能恬然退回田園,享受豐衣足食,兒孫繞膝,讀書終老的消閒日子。在西遞村漫步,我的腳步悠閒從容。走進一幢幢古宅,就好像已經走進來許多次一樣。那些楹聯,那些最能體現西遞文化的楹聯好像也是讀過千遍的,“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惜衣惜食惜財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勝求人”。縣城城隍廟有碩大鐵算盤一面,兩邊有聯:“你有算計非凡,得一步,進一步,誰知滿盤都是空/我卻諸事糊塗,有多少,記多少,從來結賬總無差。”這裡的人承襲著這樣圓熟的生命智慧,無怪乎從來沒有接觸過徽州文化的人,乍一踏上這塊土地,總要驚詫西遞人的形容舉止中何來那樣一種天然的大度與從容;何來那樣一種不卑不亢,極有分寸的處世態度。一位大都市的人偶爾路過此地,回去後沒有過多久又來了,以後他每年總要來幾次,他說:“接觸過這裡的風土人物,去哪裡都忍受不了現代社會特有的那份浮躁。”
村前有兩條小溪,水從東往西流,“東水西遞”,“西遞”因而得名。
西遞,也許永遠是和時代潮流逆向而行的小溪,將那一脈古風延續下來……高處俯瞰,西遞古民居群成船形,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西遞村,會不會成為當代人心中的諾亞方舟呢?
安徽西遞隨筆:古樸靈秀的安徽西遞寫生歸來
十個年輪,歷經艱辛跋涉的春天,風吹醒一種感覺,把摺疊已久的沉默映入畫板,讓心境迴歸自然,聽田園唱晚……
穿行在白山黑水之間,有他執著的身影;行走在四季變幻之中,有他生命的感悟;徜徉在自然神態之下,有他奮進的樂章……趙佔元,是一位醉心自然光輝的行者,是一位追逐心靈大美的畫家,他用生命點亮心靈的風景,他的人生亦因此閃爍出熠熠的華彩。
趙佔元,現執教於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90年代,他曾在中央美術學院平面研修班學習,是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省水彩畫藝委會會員、黑龍江省現代水彩畫院畫家。
步入趙佔元那錯落有致、堆滿各種畫具和書籍的畫室,一縷濃濃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或裝裱懸掛、或綿密堆放,一幅幅畫作,讓人目不遐接,不論是荒原野草,還是霜花閃爍;抑或是蘆笛雁蕩、萬木崢嶸;山巒幽谷,紅霞滿天……這些大幅水彩畫,包含著對大自然的無限情懷,對自然神態與表情進行生動的描繪,淋漓盡致、不拘成法、任意馳騁,更似一種直覺的流露,又彷彿是音樂中的交響,將音階、合聲、柔板幻化成天籟之聲!透過畫面解讀心靈,它無表達出作者對生活的執著與熱愛,無不抒發著對大自然、對生命歷程的概括與總結……
“自少年時代,我就喜歡觀察風景,常被一種情感牽動著。在心靈與風景會合之處,為萬物相依並存、生生不息的魅力所感動。漫步四季,將靈魂投入大山、花草、樹木之間,流雲散盡、碧空高遠,白山黑水、疾風勁草,通過手中的畫筆,使我和自然之間深化了默契。在靜靜的交流中,我感受著天地的博大和靈魂的驛動,捕捉著生命光輝燦爛的姿影……”趙佔元的一段內心獨白,道出他崇尚藝術、膜拜自然的詩意心境,言語間他的眼中煥發熠熠神采,彷彿整個人已融入這片唯美的精神世界。
藝海春秋泛舟苦讀、足踏南北尋師訪友,天地之中美為大境界,方寸之間黙守精神家園。大自然成為他永不枯竭的資源,藝術構成了他心中永不退色的風景,穿越時光的風塵,趙佔元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踽踽獨行、勤奮勞作、執著追求,多少個日日夜夜,他一直在尋找內心本原的衝動,並全身心地融入到如痴如醉的創作激情之中,面對這些畫作,誰看後都忍不住為之感動:難道他真的是為藝術而生?
回首趙佔元所走過的繪畫歷程,他始終站在藝術的前沿,用紮實的腳印去追逐,一路灑滿花香:早在八十年代初,他已嘗試用樹皮、舊布、拓印的油墨紙、報紙等材料,採用撕紙、拓印、縷空、貼上多元複合等技法,大膽實踐、另闢蹊徑,創作出靜默、秋思、夕照和靈感的廢墟等作品,將民間剪紙意味與現代自然材料、肌理與多元化形態相結合,拓展出獨特的審美視角,營造出古樸原始的意味,從樸素的自然題材中,昇華出生動琉璃、詩歌般的審美意象。
近年來,他以創作大幅水彩畫作為突破,醉心於抽象抒情與意象表現之間,關注自然的表情,追求大自然與心靈宇宙的交融碰撞、用光於色書寫天人合一的氣韻,寫實不乏生動;寫意中充滿情感的律動。挖掘形式語言、注重心靈的審美體驗,用奔放的筆觸抒發唯美至上的情懷,以獲得精神的滋養,構圖縱橫飽滿、神木巍然、畫面雲氣飄渺、萬物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
天道酬勤,他深諳向生活、向大師、向自然學習的深刻內涵。他遍讀名家作品,諸如梵高、盧梭、林風眠、吳冠中、趙無極等的名家傳記,並寫出100多萬字的隨筆文集,彙集成“荒原集’“潛心集”記述他的藝術生涯,如今他的《談美悟性》文集即將出版;多年來,他帶領學生遠足跋涉,風餐露宿、每年都去寫生採風,領略傳統文化積澱,從南到北、採集挖掘、踏遍北方的原野冰川,森林幽谷、體驗西遞、巨集村白牆青瓦的徽派建築、歷史悠久的古鎮民風,領略島國漁村的異域風情,從各種文化符號中、凝固的音樂中獲取靈感,一路寫生,潛心創作,探索中西方融合的創作之路,其中的艱辛,都凝結在大量的作品中。
一個炎熱的夏季,他在海邊的懸崖上寫生,驕陽灼人面板,四周沒有一顆樹,一直忘我寫生的趙佔元,頭頂烈日曆時五六個小時的作畫,竟被晒昏在懸崖上,學生們很緊張,急忙聯絡用車把他送回住處,但當醒來後他依然堅持憑記憶完成了作品;晚上依然為學生門講課示範,他就這樣,真情投入,還有一次在西遞寫生,天陡然突變陰得猶如黑鍋底,他租了一把大陽傘作畫,剛畫了半個小時,瓢潑大雨傾盆而下,傘已不起作用,雨水將他的畫作完全澆毀,此時,他以全身溼透、水洗一般,但這並沒影響他繼續創作的激情,雨小後他繼續作畫,但依然有很過學生陪伴著他一起畫,直到再次完成,在場的觀眾、學生無為之感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趙佔元的作品《生命島》獲蔡倫杯晉京書畫展二等獎,並先後在省文博會、市文化藝術節、齊齊哈爾大學及建城300年繪畫展中獲獎,2004年參加中韓美術交流展,2006年參加臺灣、香港兩岸三地書畫展,黑龍江省高校教師巡迴展,2008年獲黑龍江水彩畫雙年展及北大荒版畫50年精品展優秀獎,2010年作品入選黑龍江省文博會第三屆水彩畫展,黑龍江省第五屆水彩畫雙年展,並在多種專業期刊發表作品,藝無止境,對藝術他情懷高遠、執著追求。對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坦誠謙和孜孜以求。有耕耘才能有收穫。畫如其人,一種信念在他的心中紮下了根。
如今的趙佔元,就像耐寒的植物歷經寒酷仍能堅守寂寞,表面沉靜內心卻激流湧動,一如他的畫作所表現出的精神取向,只因他堅信:藝術源自於真誠,源自於對事業、對生活的熱愛。
在藝術教學中,風景寫生歷來是各大美術與設計院校極為重要的實踐課程,戶外風景所面對的自然,在色彩的組成因素上具有極大的豐富性,其光色變幻具有極大的多樣性,藝術表現層面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是室內一景一物的恆定教學模式無法取代的。絕非一種點綴。寫生課即包含藝術規律的探討、開闊視野的體驗,也是人生性情的修煉。作為培養和造就學生的審美素養、藝術素質、訓練學生觀察與感受能力,對造型、色彩、結構透視技法等方面的控制力都具有重要意義。色彩寫生的感知度,生動性在面對自然時都有著無限深廣的開採介面。此外民間、民俗文化、異域風情。傳統與當代文化的解讀、素材的收集與提煉,都需要收進奇峰,以真情實感,深刻體驗為基礎。
向生活學習、向大師學習、向大自然學習,永遠是探求藝術的學子應恪守的法則,無數名家大師、無不遍研古今、師法自然,藝術與設計,都離不開對自然生活的觀察,從研習中瞭解傳統文化的積澱,從自然風物的表情中採擷挖掘創作靈性,發育對美的感知與領悟,山川、大地、海洋、園林、建築、綿延的傳統文化符號,無不催生出令人心動的理脈與氣質、聚合出人與自然深切的交流與對話。
這次畫展,是藝術學院10級學生在黃山腳下,古樸靈秀的安徽西遞寫生歸來的師生彙報展,客觀說在大部分學生中,風景寫生都是陌生的、看的多、畫的少、從室內靜物、人物步入豐富變幻的自然,光間交織的空間,學生難免面對挑戰、心生壓力,但西遞之行,所有師生都格外珍惜這有限的寫生機會,無論風雨陰晴沉醉於寫生創作的激情中,面對徽州文化滄桑的歷史風貌。品味小橋流水,白牆青瓦的古樸民居,在尋常巷陌中所散發出的人文情懷,蘊藏在雕樑畫棟,紅燈高懸中獨特的文化氣息,無不為之迷戀,引發出無限的思古幽情。
在十幾天的旅途中,我們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因為西遞之美可謂移步換景,胡氏宗族營造的邸宅家院、古道民風,雖歷經風雨洗盡浮華,卻更顯歷史悠久,古樸典雅。這裡曾孕育了無數飽學之士、文人墨客,在茶樓面鋪、馬頭牆綿延伸展、高低錯落的古老建築中,依稀可見昔日的繁華。明德堂、流水人家、胡氏宗祠老屋子錯落有致,徽派建築簷角俏麗,頂樓門亭以石雕青瓦裝飾,造型別致,內堂高大,多以木結構為主,門窗為鏤空雕刻,內院相互串聯,小巷幽深,小溪沿山腳一直沿伸到村口,泉水清澈在青灰色調中,紅燈高掛極為賞心悅目,青石板鋪就的小路,曲徑通幽,置身其中彷彿時光倒流,令人回到歷史的深處......
我們終日跋涉在西遞與巨集村之間,東水西流的一線天、巨集村月詔午夜夢迴般寂靜的倒影,殘破的老牆講述著久遠的故事和時光的變遷,從春色滿園的南湖到彩虹靜臥的畫橋,從茶園店鋪的老街到傳統古舊的文房墨寶,古老的民俗風情處處留下寫生的足跡和揮之不去的記憶。
此次西遞之行,寫生時間安排的緊張而充實,在教學中我們每位教師採用集中講解、輔導示範、採風交流,把構圖原理、畫面組織與提煉、造型色彩與表現技法等要點切入到每個環節,每段作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即使陰雨連綿、烈日當空、師生從不倦怠為了一種“西遞情結”師生一直堅守著初始的執著與衝動。來自全國數十所高校的藝術學子,整天穿梭在小村的各個角落不知疲倦的寫生作畫,這裡儼然成為習畫者的聖地。寫生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深化了心靈間的默契,北方的師生也為當地的村民留下了美好印象。
大一的學生,風華正茂,才情初放,雖說基礎薄、眼界不夠開闊、積累探求尚有漫長的路要走,他們的畫,或許有些生澀稚拙、卻散發著青蘋果的幽香,他們每天揹負沉重畫具深入到各個角落不停的作畫,無需掩飾,他們在這裡用心靈描繪著,純真的躍動,畫不好的煩惱,展示著面對南國風土、良辰美景、古老村落、藝術天性所賦予的真實感動。真情寫意,我要說:“他們畫的很好,雖不成熟,但不乏生動的藝術靈性”。其實他們收穫的遠不止這些……….
這次畫展也是藝術實踐環節,新生的一次寫生彙報展。 我們旨在藉助於教學展示活動拋磚引玉,在展示教學彙報成果,彼此交流學習中,相互促進,懇切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師長的傾心指教與批評,這是我們的共同的期盼,難忘的西遞,永遠的西遞……
安徽西遞隨筆_關於安徽西遞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