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邏輯問題
象棋邏輯問題之均勻:均勻 在想到“均勻”這個詞的一瞬間,我似乎是找到了判斷象棋初始棋盤是否“公平”的辦法,但當思考繼續縱深時,一切卻都變得更加複雜。這是一篇有關象棋邏輯問題之無招、均勻、公平的文章。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
之無招
象棋邏輯問題之無招:在說象棋是否“無招勝有招”之前,也不妨先說說其它棋類。
當圍棋盤一片空白的時候,後手方多少是有壓力的。因為他不知道先手會將第一顆棋子放在哪裡,而第一顆棋子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意味著將演繹不同的佈局體系。俗話說“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戰鬥往往就在第一顆棋子沒有落下之前就已經打響。這就是“無招”。
圍棋著法是有限的很大的天文數字,加上“圍住的地盤”又是有限的,這就使得我們在邏輯上是可以支援先手方獲勝的,也就是說,在雙方都不出錯的情況下,先手方獲勝。反推亦然,當圍棋盤是空白的時候,先手雖“無招”,但已佔據著將要在棋盤上多一子的優勢。這就是圍棋的“無招勝有招”。
所以,為顯公平,千百年來圍棋逐步總結出先手方必須貼目即讓子的規則。再舉個例子,五子棋是對先手限制得比較多的流行棋類之一,先手必須走成四三絕殺才能獲勝,而後手則怎麼走都不犯規。 那麼,目前對圍棋、五子棋的先手的限制方式是否已經達到最合理?以後還會不會去修改?這就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內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到底象棋有沒有“無招”呢? 象棋沒有“無招”。
儘管雙方各十六個棋子都點、線對稱的擺在棋盤上,理論上卻還沒有找到任何依據可以證明,棋子的這種擺法是不是對雙方的最公平的擺法。既然不知道是不是最公平的,那麼先手是“有招”還是“無招”就說不清楚,“無招勝有招”於是就更加無從談起了。
之公平
1、對歷年來同級別比賽5000盤的統計表明:先勝佔42.1%、後勝佔26.7%、和棋佔31.2%,簡單表示為42.1、26.7、31.2;
2、而每個級別之間還出現一種現象:勝率與級別等級成反比,也就是說,級別越低的比賽,勝率越高,和棋機會減少47.7、32.6、19.7;級別越高的比賽,勝率越低,和棋機會增加3、25.1、38.5;
3、由此可見,當象棋水平提高到終極級別的時候,也就是當先後手方均難出錯的時候,勝率將趨向於零,和棋就是結果0、0、100! 我們先不要指出這個“高論”錯誤的推理過程,先假定它是正確的。
既然是“不出錯就和棋”,那麼,雙方對弈實際就是在等對方出錯,看誰先出錯,而實際上每方出錯的機會是均等的,因此,理論上先手會因為先行一步而增加先出錯的機會。所以,後手佔便宜。
之均勻
我想,要想證明象棋初始盤面“均勻”,有必要先假定每個棋子的作用和能力都是一成不變的。記得有位棋界前輩曾經評價過象棋每個兵種的價值,他甚至把每個兵種的攻防能力進行過綜合評分:車:9分;馬:4.5分;炮:4.5分;兵:2分;象:2分;士:2分;帥:1分。據此,我們來做兩個有趣的分析:
1、為什麼單車難勝士象全?分析:車是9分,而士象帥加起來正好也是9分。
2、為什麼單車難勝炮雙士?分析:車是9分,而炮雙士帥加起來是9.5分了。 以上兩個有趣的分析在表面上都看似合理,並且通過分析而得來的結果也正確,但只可惜這種例子卻都是特定的,它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因為在事實上,更多的例子可以證明這種分析不合理,例如:
1、炮馬必勝士象全攻守方都是9分;
2、單車必勝馬雙士攻方9分,守方9.5分;
3、三高兵必勝士象全更厲害,攻方6分,守方9分。
從這種分析的不合理,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判斷,每一個棋子的作用和能力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棋手要想最後取得最理想的盤面,就要求在初始盤面發生變化的第一步開始,選擇能夠使棋子的價值逐步加大的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