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信傳遞的故事
古代的書信傳遞是怎樣的呢?它可不像我們現在有手機,可以上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據《漢書·蘇武傳》記載:西漢蘇武曾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迫使他投降,蘇武不肯。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牧羊。蘇武忍辱負重十多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修好。漢朝又派使節到匈奴,要求放蘇武回漢,但單于仍不願放人,謊稱蘇武已死。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真情告訴了漢使,並讓漢使這樣對單于說:漢朝皇帝打獵時,曾射到一隻北方飛來的大雁,雁足上繫著—封信,說蘇武沒有死,仍在北海牧羊。單于聽後,知道無法隱瞞,遂放蘇武歸漢。
鴻雁是大型的侯鳥,勇猛,每年秋季南遷。看到鴻雁,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後來,人們便把傳遞信件的使者稱為“鴻雁”。“鴻雁傳書”一詞也由此而來。
二
古代寫書信,寫完後,用兩個木板夾住,兩個木板都雕刻成鯉魚的形狀,這就是“鯉魚傳書”的來歷之一。
另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內有尺素書。”這可能就是“鯉魚燕傳書”的來歷之二吧!
"鯉魚"的"魚"與"餘"諧音,有剩有餘,是非常吉利的!因此這個典故也被廣東泛的運用!
三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取訊息不?犬搖尾作聲。機乃為書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頭,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這就是“黃耳狗寄信”的典故!不過這個典故在詩詞中用得很少,因為狗這種動物太俗,不雅觀,沒有“鴻雁”、“鯉魚”那麼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