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心得體會

  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更好地掌握以及應用英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我比較喜歡看紙質的書,電子檔的內容,大多數時候,是不太看的,所以,這裡,先用紙質書舉例子。

  通常,我會準備好幾隻筆,至少有熒光筆、藍色和紅色圓珠筆各一隻。

  看書的時候:

  如果這個英文單詞我根本就不認識,我查好字典後用藍色圓珠筆連音標和中文釋義都寫在邊上。

  如果這個單詞我認識,但是讀音發不準,那麼,我就只標上音標。如果是中文釋義不是我所理解的那個,那麼,就只寫中文釋義。

  我認為重要的句子從內容上來說,用熒光筆標識。

  如果碰到了不懂的語法或者短語,那麼,用紅色圓珠筆標識,有時用大括號,有時用點狀下劃線。

  所以,一本書被我看下來,往往剛開始的部分,被我標的五顏六色,但是越到後面,這種情況就越少但是也不是絕對如此,往往一個單詞,可能在同一頁中被我標註了好幾次,這樣子,你想不記住也難。

  由於技術文件的專業性,這種方法一圈下來,所碰到的單詞基本上都會碰到了。

  還有,查詞典。

  如果時間不急,我通常是查英英詞典的,在金山詞霸裡面設定一下就可以了,通常,查詢一個詞,英英的解釋在上面,要看中文解釋,則要拉滾動條,當我查了之後,先看到的,就是英英解釋,腦子裡一停頓,就想,啥意思呢?還看不懂,才拖滾動條。別小這樣一步,不知不覺當中,就有所提高了。

  還有朗文的詞典,純英文的,帶標準的發音,很棒的。

  用軟體,當然要用英文版。

  你可能會問:我看不懂英文,咋辦?

  其實,也好辦。

  很多軟體,都是多語言介面的,如flashget、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total commander等,來回切換麼。

  沒有多語言介面的,去下載一個漢化包,或者用金山快譯之類的軟體,用兩天中文介面,切三天英文介面。

  再比如,我給我的一個朋友介紹total commander的時候,教了ta一個方法,用英文的介面,看中文的幫助,或者用中文的介面,看英文的幫助,這樣,相互對照著,我不信你看不懂。

  最早我用NT4的時候,用的英文版,就花力氣把中文版當中的幫助資訊全部移植到英文版裡面來了,因為我用軟體,碰到不明白的,第一反應就是去看幫助資訊,這樣,當你對照著看的時候,就等於不知不覺當中,又把英語過了一次,雖然過的是專業英語。

  至於現在的winxp、win7、office2007等,其實都可以這麼玩。

  我自己電腦上的winxp和office2007,繁簡中文、英文、日文介面隨便我切,你三天兩頭的看英文,我不相信你看不懂,因為天天你都在用。

  就好比:各位沒有用msn,必然用qq的,難道我扔給你一個英文版的msn或者qq,你就不會用了?圖示總認得吧?猜也猜的出來這個按鈕是幹什麼用的,那個圖示是幹什麼用的~~~~~~~~

  那好,還有一些英文句子,可能怎麼看都看不懂,怎麼辦?

  也好辦,外面的培訓教材,很多,都是先有英文版,後有中文版的,一般情況下,我是隻買英文版的,但是周圍的朋友同事,則基本上用的都是中文版,借來看唄,一對照,就知道了。

  這就叫:沒有不可能,凡事找方法當然,對這句話的理解,別無限的上綱上線。

  不過,我的這種方法,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單詞看到了,我認得,但是你要我默寫下來,我會拼錯很多。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我採取的就是另外一個方式:使用英文輸入法。

  哈,英文輸入法,有啥稀奇的?

  嗯,金山快譯中有個“英文拼寫助手”,用過沒有?有一個“hi英文輸入法”,用過沒有?用過之後再說吧

  這種方法,以前還會寫些英文信給老外的時候用過,不過,最近三年倒是沒怎麼用的,因為沒有寫英文信的必要了,周圍打交道的都是中國人。

  其實呢,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要克服一下自己的惰性,並且堅持下去!

  不過,還是申明一下:我的英語水平,其實並不高,CET4對我而言,始終在過與不過的邊緣模擬捲過,但考試麼,就不談了,相信英語比我好的朋友,會有比我更好的方法,所以,這個話題,僅限於探討。

  另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我的方法的特點,就是學98版的五筆。

  知道麼,我決定學98版五筆是在2003年的8月份,而在此之前,我已經用了將近10年的拼音輸入法。

  決定以後,我先花了兩週在手機上,哈哈,沒有想到吧?發簡訊,我不用拼音,用筆畫輸入法,把漢字的結構啊、順序啊,複習了一次。

  然後,字根背了將近三週。

  再然後,裝了98版五筆的輸入法,和拼音輸入法一起用,時間大約一個月左右。

  再再然後,拼音輸入法del了,就留了一個五筆輸入法。

  整整5個月的時候,練成了。

  要知道,我剛接觸電腦那會兒,學86版的五筆,楞是沒有學會~~~~

  這一次,是克服惰性很重要~~~~

  篇2

  本人是英語專業的,但其實說實話分到這個專業有一點點的無奈高考分數差啊。

  然後談談我的英語學習之路吧。

  我是從小學5年級開始學習英語,有開設課程且有報週末的興趣班,但當時沒多花心思,詞彙量也極少,考試一般連蒙帶猜。還有小學的英語一般不教音標,貌似現在的小學生雖然提早開始學習英語但是還是沒有教音標,我覺得這是天朝應試教育的弊端,學一門語言,聽說讀寫,你連發音的工具都不會談何學習“語言”。

  然後初中的時候開始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那時候可能中國剛加入WTO不久,家裡人經常給我灌輸英語在將來很重要的意識。然後還要感謝我的初中英語老師,當時在初中我的英語水平也就是一般,可能略有一點語言天賦,發音方面 比較突出,所以老師會經常鼓勵我,讓我朗讀之類的,很受鼓舞。所以學習語言,我覺得興趣和周圍人的鼓勵很重要。然後自己慢慢去研究單詞後面的音標,開始慢慢有了發音的感覺,對音標也漸漸熟悉起來。接著就是不得不提在初中每天必看的一檔電視節目,好像是叫《American Slang》,中央6臺有播,然後主要是以電影的形式,還有會看cctv10的那檔英語節目,忘了叫什麼名字了,加上每天閱讀英語讀物大概半個到一個半小時,不知不覺發音就更準了,詞彙量也不知不覺就上去了。

  接著高中的時候,開始體會到一種叫語感的東西。得益於老師讓我們背誦每篇課文的重點段落。然後高中時候開始掌握比較科學的記單詞法,當時的單詞量應該就在4000左右我是以一個單詞為標準,其衍生的形容詞,副詞不算。

  然後大學就報了英語專業,開始真正接觸發音,閱讀,聽力,語法,在到之後的英美文學,翻譯等等,個人覺得對自己提升比較大的是發音和聽力。系統第學習音標之後還是發現之前有許多單詞讀得不準,大學期間有刻意去完善發音,聽力的話套用老師的話就是“多聽”,當時聽得也是蠻多VOA,BBC之類的,當然還是最喜歡以看電影的方式學習,樂在其中,然後個人傾向美式發音,所以導致我對英英的聽力有點弱,所以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犯這樣的毛病。然後,很不好意思的是,我專八沒有考過,所以今年三月份的時候還得回學校考,希望這次可以通過。

  所以總結起來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學習英語的點有:

  詞彙量的積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建議選擇和自己詞彙量相近或稍高一點的讀物,選擇難度太大的讀物一是自信心可能會受挫,二是其中很多詞都不是高頻詞,易忘。

  對音標的掌握,就像學漢語要學拼音,學英語一定要學音標,越早掌握越好,不然永遠學不會正確的發音,而且口語對於一個人英語水平高的衡量也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就是要多讀,多模仿,看電影的時候可能暫停模仿劇中人的語氣,或者自己先念,再看和局中人的發音有什麼區別。

  讀寫是相輔相成的,讀得多,肚子裡的東西多,寫出來的文章當然有文采。還有就是關於語法,至今還是我的一個未工科的點,個人覺得只有虛擬語氣這方面需要強行去記憶一下,其他語法點根本就是中國人自己弄出來為了考試而設的,現在你問我什麼定語從句,狀語從句,我一下子會反應不過來,但是做題絕大部分不會錯,因為這些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外國人不會這麼學習英語,我的建議是瞭解,然後多讀例句,自然語感會上去,到時候像條件反射一樣,就像你說中文一般不需要想什麼語法吧。

  以上就是個人的學習經歷,知道自己要走的路還有很遠,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