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辯證唯物論有哪些複習技巧

  辯證唯物論是考研政治科目中必然會考上的知識點。如何複習好辯證唯物論知識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辯證唯物論複習技巧,希望對你有用!

  考研政治辯證唯物論複習技巧

  一、物質觀

  物質觀的學習首先要理解列寧的物質定義,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其中要注意物質和運動的關係問題,正確理解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還要理解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二、意識觀

  意識觀是考研政治中特別重要的一個考點。學習意識觀,首先要理解意識的概念,從意識的發展、意識的產生來理解意識的概念以及本質。意識在考試中考查往往不是單一的,是和物質的關係連線在一起考查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三、實踐觀

  實踐觀的複習過程中要深入理解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這個考點非常重要,對於這一知識點不僅要理解,還要記憶。實踐的基本形式多以客觀題出現,考生能分清楚所給題目屬於哪一種形式即可。生產勞動實踐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活動強調的是人與人的關係。科學實驗專門為了認識世界而進行的探索性和準備性活動。其次,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再次,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考研政治辯證唯物論複習考點解析

  一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客觀題

  1.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的發現

  2.列寧對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偉大貢獻

  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列寧在《論歐洲聯邦口號》和《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中深刻分析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歷史條件的變化,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已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絕對規律,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的論斷。列寧和布林什維克黨不失時機地領導俄國工人階級和革命人民奪取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論開始變為現實,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

  3.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第一,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點決定的。鮮明的階級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它是在廣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實踐中產生與發展起來的,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

  第二,這是由無產階級的解放全人類,最後解放自己的歷史使命決定的。

  第三,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二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客觀題

  1.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1恩格斯關於物質的概念。“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這就明確了哲學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關於具體的物質形態和物質結構之間的概念之間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係。未考點

  2列寧關於物質的範疇,是通過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加以界定的。“物質是標誌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即作為哲學範疇的物質是對一切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從感覺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從感覺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活動;這種客觀實在獨立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為我們的意識所反映。即“一切物質都具有類似感覺的反映特性”。

  2.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方面物質和意識是區別的,物質是客觀實在,對意識具有先在性;意識是主觀存在,具有派生性,物質不能代替意識,意識不能代替物質。另一方面,物質和意識是相互聯絡的,即物質決定論和意識能動論是統一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物質的反映,意識依賴於物質,同時,意識對物質又有能動的反作用,通過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可以改變物質的存在形態,實現由意識到物質的轉化。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解決物質和意識關係問題上的徹底唯物主義一元論觀點。

  3.物質世界的運動及其存在形式

  1運動是標誌著宇宙間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的哲學範疇。運動同物質一樣,具有最大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物質是運動的載體和承擔者,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實在基礎。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離不開物質。其中,精神運動是人腦這種高度發展的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

  唯心主義的錯誤在於脫離物質談運動,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

  形而上學的錯誤在於脫離了運動談物質,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或把運動只歸結為機械運動一種形式。未考點

  2列寧指出:“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什麼都沒有,而運動著的物質只能在空間和時間之內才能發展運動”。

  4.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也是統一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社會的發展也是自然的歷史過程。由於科學實踐觀的確立,使得社會的物質性得到了正確和有力的證明,從而使得社會歷史現象得到了唯物主義的解釋。

  1社會的物質性主要體現

  第一,人類社會依賴於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第二,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雖然有意識作指導,但仍然是以物質力量改造物質力量的活動,仍然是物質性活動。僅僅停留在意識或思想的範圍內,人類是無法獲取生活資料的。

  第三,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無質量,生產關係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關係。

  2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的實踐意義

  世界是按其固有規律在時空中永恆運動的統一的物質世界,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和任何條件下從事任何工作,都要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世界,堅定不移地從物質世界及其運動規律出發,也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從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

  5.意識的能動作用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能動性或主觀能動性是指意識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它主要表現為:第一,意識反映世界具有自覺性、目的性和計劃性。第二,意識不僅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反映現存事物,而且能追溯過去、推測未來,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動創造性。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意識可能通過“思維操作”實現對客觀事物的超前的、觀念的改造,指導並通過實踐把理想變成現實,從而改變、創造世界。這就是列寧所說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第四,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人們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只有從客觀實際出發,如實反映客觀規律以及思維所固有的規律的認識,才是正確的認識;只有在正確認識指導下,符合客觀規律的行動,才是正確的行動,才能實現人們設想的目的。其次,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人的意識是一種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實現,變為現實的物質力量,必須通過物質的活動——實踐才能達到。意識通過實踐反作用於物質的過程,也就是意識自身的“物化”過程。人的意識正是通過實踐而能動地認識世界,又通過實踐而能動地改造世界。最後,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還依賴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在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上,否認物質決定作用,誇大意識作用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

  三努力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主觀題

  1.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係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存在的兩種不同形態。兩者都具有客觀實在性。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它們相互聯絡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前提,是構成人類社會客觀現實性的自然基礎。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了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又反過來影響和制約自然界,不斷改變著自然界。

  >>>下一頁更多精彩“考研政治辯證法三大規律複習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