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之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如何創業?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很多,但是給出答案的卻很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創業故事之白手起家,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採用“排炮戰術”轟出一名千萬富翁

  10年前,一家取名為“壹加壹”的製衣店在廣州悄然誕生,老闆是20歲的陳展鴻。

  10年後,“壹加壹”由一家庭製衣作坊發展成為時裝設計公司,進而組建“壹加壹”實業有限公司,沒有本錢的創業,10年間,陳展鴻由一個個體戶變成了擁有20多家企業的大老闆,資產達幾千萬元,每年僅出口服裝就創匯1500萬美元左右。

  發展如此迅速顯赫,除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縱市場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產業包括服裝、電器、鞋類、餐飲等,但服裝是大頭,服裝收入佔總收入的80%。而服裝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計、月計,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準市場的脈搏是至關重要的。陳展鴻說,他採用的是“排炮戰術”,即每設計出一種新穎服裝,必是放一排“排頭炮”投放到市場檢測一下市場的需求情況,再根據第一排炮的轟動效果,決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過人之處還在於有節制地“轟擊”市場,每種新產品投放到市場總留有餘地,決不“轟”得過火,適可而止。陳展鴻的想法是顧客買東西就跟吃飯一樣,某種東西一下子吃得太飽,就會對這種東西膩味,再也提不起它的興趣。

  一種產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標則是長期的。沒有本錢的創業,如果對“壹加壹”商標”膩味”了,以後的市場則難以開啟,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種新產品最暢銷時,下一個新品種又成熟了,這樣,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輪番轟炸市場。

  為保證“壹加壹”產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陳展鴻十分注重資訊,併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資訊變成產品,搶佔服裝“新潮頭”。目前,“壹加壹”僅西裝的款式就有20種之多。沒有本錢的創業,靠“快”和“新”還不能在市場穩操勝券。市場的真正主宰是顧客,只有贏得顧客,才能贏得市場,才能保證“轟”得有力。

  於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終身保修”的辦法。出國訪問的、結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顧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訂做合體的高檔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終身保修”的辦法。出國訪問的、結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顧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訂做合體的高檔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購置西服,還可以“終身保修”身材發胖的、不合身的西服還可以拿來修改到合身。這招“壹加壹”專營西服的服裝店由一間擴充套件到了七間,還滿足不了需要。

  篇二

  腰纏百萬的富人

  黃光裕總算明白了這個理兒。22歲的廣東汕頭小夥子還沒大摸清賺錢的門道。他是做家電批發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競爭劇烈,他覺得生存餘地大小,一口氣向北,直跑到內蒙古。內蒙古很大,黃光裕轉悠了一年,沒做成多少生意,卻從內蒙人的厚誠人格中學到了賺錢的竅門。1987年春節前,他從內蒙古轉道北京回汕頭的家裡過年,因為春運車票緊張滯留了幾天,悶著沒事,就在北京城裡逛電器行,遇到和氣的店員,老闆,就試著聯絡點業務。

  憑著厚誠人格,黃光裕不“黑”不該賺的錢,把利潤最大限度地讓給客戶。沒有本錢的創業,連黃光裕自己也沒料到,三天逛下來,竟然得到了100多萬元的訂貨單。真是喜從天降。黃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竅門,也摸到了財富的大門。人間正途須奮勇。轉過年來,黃光裕說幹就幹,與北京人合資在牛街創辦國美電器商行。雖然談不上多大的實力,黃光裕卻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風度,他進最好、最俏的貨,賣的卻是全市最低的價,沒過多久,京津一帶的同行們都知道了牛街有個不“黑”人的黃光裕。黃光裕憑的是厚誠,博得是信譽,做的是買賣。他的批發業務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後,他又幹起了零售,零售業比批發瑣細。競爭也更加激烈,各家電器商行老闆挖空心思、招徠顧客,各有各的高招兒。沒有本錢的創業,黃光裕任憑商海變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紮紮實實地傅信譽。而且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誠了,居然自己設起了“維修站”,只要是他店裡賣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亞華電器服務中心”的售後服務。如今,黃光裕的汕頭國美企業總公司在北京有7個分公司,年營業額達數千萬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纏百萬的富人了。

  篇三

  李素兒斯文、溫馨,一副學者的面容,鎮定而善良。她是中山大學物理系科班出身,曾經是學生會副主席。滿懷理想,準備走學術的道路,以科學獻身國家民族,希望將來造福人類。但是,1957年,內地的政治風暴使她心靈上受到了重大的創傷,家庭受到了傷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間淪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為“右傾機會主義”。

  從此,無盡的折磨降臨到她身上。1958年,她帶著四元港幣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土地,來到香港。照理,她可以得到在美國的父親的支援。但是,兩地相隔,一言難盡。沒有本錢的創業,她,以一個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堅持奮鬥。她,溫文中寓著剛毅的個性,從白手成家到興家,從最低下的工作做起。一位懷抱科學家理想的年青人走進了工廠女工的行列。科學是踏實的,她也是默默而踏實的。人生總有風浪,潮頭也有高低,連科學實驗也要經過千百次才能成功。居里夫人百折不撓的精神鼓舞她做工,晚上補習,讀上英專,又考上工專。 五年之後,丈夫也來團聚了,以後,她的三個孩子也都長大,懂事了,也同媽媽一樣堅強,不怕困難,埋頭創業。她搞工廠從基礎做起,早年開加工廠,創業維艱,她從租用幾百平方米的地方開始,到今天廠房7000平方米,廠房增加近10倍。當年生產玩具、洋娃娃衣服,又為美國名廠加工,以車縫為主。三年後,她開始建立自己的工廠。她開的是五金廠,從製造家用普通製品如釘開始,逐步朝優質製品發展。沒有本錢的創業,到今天,她已成為華文實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兼總經理。她的產品有不少從原理到外形都達封申請專利水平,可見她產品原創性甚高。多年來,她堅持生產家庭製品,近年又擴充套件業務至生產家庭電器製品。產品遠銷歐美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