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高三勵志文章

復讀不是一種妥協,而是一場還沒結束的戰鬥。高考的失敗並不能讓我們低頭,同樣殘酷的現實更沒能讓我們彎腰,讓我們記住這句話:終有一天我們將君臨天下,那便可四海有家!下面小編為復讀的學子們整理了三篇,希望你們能喜歡!

篇一

再戰一場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開篇曾反覆論述輕與重,我很喜歡這段辯證。那麼就讓我“東施效顰”一番,思考一個簡單命題:

公平與不公。世界自開闢就有天與地之分,我們從出生就有窮與富之別,有貴與賤的分別,有聰明與愚笨的分別,有出生在高考錄取率極高與極低地區的差別。對於這種差別,太多人在怨恨,怨恨自己的父母貧窮,怨恨自己的相貌不出眾,怨恨別人的聰明,可這些怨恨並沒有改變我們的處境。

那麼出生富貴者,驚豔傾城者,聰明絕頂者,對他們就一定是公平的嗎?沒有了貧窮就缺少了奮鬥動力,沒有了普通就陷入了過多的誘惑,有了聰明可能讓你過於浮躁而一事無成。總有人更聰明,有人更漂亮,還有人既聰明又漂亮,那又有什麼,我們需要的不是選擇對自己是否公平的環境,而是在已有的環境裡創造最大的成績。

這個觀念伴隨我至今,生活是一場個人的戰鬥。更現實地講,貧寒之家總是佔大多數,認為自己處於艱難環境者也為數眾多。在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結局只與個人有關。

那好吧,就讓我講述一個從貧寒之地、從高考錄取率低得可怕的省份走出來的人的故事。

蒙太奇

十年前的家鄉,貧窮就像空氣一樣侵入每個角落,任何一點資源都會引起激烈的競爭與幕後的操作。教育也是如此,我初中升高中時,升學比例是1:7,如果拋開各種人為因素,靠分數來升學的比例應該低於1:10,那些沒有進入高中的孩子就只得去打工。

通過1:10的選拔,我來到了高中。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呢?近千人的學校,卻長寬不過一百米;所有教學都在學校唯一的兩層小樓上進行,冬天教室冷得讓人發抖;幾十人共一間宿舍,睡覺時擁擠得以至翻身都困難;每個月會吃半個月鹹菜,另半個月吃食堂裡沒有一滴油的菜;沒有浴室,一年四季裡洗澡都在露天進行。

然而我從未埋怨,即使今天我坐在北京繁華的寫字樓裡,仍然視這樣的生活為一種公平。

在《荊軻刺秦王》裡,小小的嬴政必須走過一座高達十丈的獨木橋,才能吃上飯。嬴政說:“那刺骨的寒風啊,凍得我幾乎走不穩路。但每天都有一個小女孩對我說,過來,你過來,不過來就沒飯吃。”對於我而言,知識與上學就是通往外面世界的獨木橋樑,我必須每天都提醒自己要走過去。

狙擊

2001年,16歲,我坐在窗邊,告訴自己:高三來了。

我從山村裡走出,已經很艱難地衝殺出中招這道坎。我不能中途倒下。所以我很早就進入高考狀態。買不起參考資料,我在高二一直在不停地看課本甚至背誦。到高三的時候,我喜歡的化學書中任何一個數字我都能說出。高三時候學校會免費發放試卷,那些成堆的卷子對於我而言不僅不是負擔,反而讓我欣喜:終於可以在這麼多試題中大顯身手了。於是我每天都規定自己起碼做完兩套試卷,一年時間幾乎未間斷。雖然很多人都反對題海戰術,但是我想這也因人而異,起碼對於我,題海戰術很奏效,尤其對我的英語而言。我高二時英語一直穩定地保持在可憐的六十分左右。

到了高三,我通過大量的試題練習,然後進行歸納總結,錯誤修正等,短短半年已躍居班級前十並保持到高考。現在每當看到QQ上的昔日同窗,我就想起那時候的我:每天早上我會六點準時到教室,十點半準時離開,中間除了吃飯你會發現我一直都在那個排滿了桌子、堆滿了書籍的教室內。我會一天不和任何人說活,即使吃飯也等大家都吃完了我再進食堂,這樣我就不用排隊,省下了學習時間。我的休息時間甚至也是以文言文和詩歌自娛。

長期的勞累讓身體付出了代價,那個高三的冬天就如同夢魘一樣,我脆弱的身體已經無法抵擋教室的寒冷,於是我開始嚴重咳嗽,整天身體都在低燒,頭昏昏沉沉的,這樣的症狀持續了一個冬天。父母在外,我也不懂照顧自己,竟然在沒去醫院的情況下,我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挺過去了。

在這一年裡,我就像一個狙擊手一樣,瞄準著高考,分分秒秒都緊扣扳機;我又像窮19年光陰在監獄挖出逃跑隧道的安迪參見《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時刻都銘記自己的目的。我並不聰明,但是我願意去努力。不管這個努力別人是否會恥笑,我願意為我自己的目標付出每一滴汗水。這年高考,我在全縣一千多人的考生中位居第八,夢想離手邊咫尺。

驚變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無窮的驚奇在等待著你,它們有的讓你歡樂無窮,有的讓你跌入黑暗,我們常常把它們稱為命運,這點在雨果的《悲慘世界》裡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16歲的我雖然同情冉阿讓,但也碰到了痛苦的命運。在我還為高考分數滿意時,第一志願落榜的訊息卻悄然而至,碰到詭異的分數線,七分之差,足以把我打入另一個深淵。轉輾反側,整夜失眠,鄰居們羨慕的眼光漸趨複雜,一切都已成定局。我只能接受現實,選擇了第二志願——另外一所重點大學。

在那所古城裡,我享受著古王朝氣息渲染出來的味道,寬大的護城河邊恍惚還有戰士衝殺的吶喊,高高的城牆上依稀有將軍遠眺的身影,故宮裡還有宮女的胭脂氣息在迴盪,街邊的酒旗已隨風飄蕩了千年。在這一年裡,我經常騎著自行車遊蕩在城裡,貪婪地看著那些優雅的遺蹟。也多虧了這一年,高中幾年一直在透支的身體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再次生龍活虎。

再戰

在這所大學的近一年裡,我越來越清楚,所在的師範專業與我志向過於不符,如果繼續下去,除了浪費學校的培養費用與優惠政策,我不會做出任何成績,而我佔用的資源也許能讓另一人成長起來。並且我內心傷口仍未癒合,我不能忍受這麼多年的追求就這樣毀滅,我不甘,不甘。在還有兩個多月新一輪高考就要開始的時候,權衡各方原因,我決定重新參加高考。但是這不僅要瞞著家人他們肯定會激烈地反對,而且要做好再次失敗的打算。這樣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對於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何其艱難。

我記憶猶新的是,在辦理退學手續時,學校很不理解,也對我萬分質疑和反對,從而造成了辦手續的過程極其複雜。但十七歲的我決心已定,不理會任何譏諷。兩週的時間裡我為此坐了七趟火車。在火車上,那種對未來的恐懼浸透了十七歲的血液,以至於現在我還時常從這種恐懼的夢境中驚醒,大汗淋漓。

再回到原來的高中,看著熟悉的景物,我知道自己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這兩個月時間我不僅要重新撿起塵封近一年的課本,而且要面對新的考綱,很艱難,但我最終還是在最後一次模擬考中拿到了第一名。

而考驗還沒有結束。這次高考,揹負太多的我異常緊張。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我前面的考生邊做題邊低聲哼歌幾次提醒都無效,給我帶來極大的困擾。第一天的考試非常糟糕,尤其平時很少低於140分的數學,在緊張與擾動中半小時沒有做出一題,最後兩道大題沒有做。

考完回去,我躺在宿舍,一直試圖穩定自己的心神,直到睡著。第二天考試我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將精力集中於試題,發揮正常;這一天的英語與大綜合以三門來算的話,平均分近140分。最終結果未過於失常。這得益於我的一個性格特點,即使出現了最壞的情況,也不會輕易放棄,而是努力將損失降低到最小。正是在這關鍵的臨門一擊,我接受住了考驗,努力才沒有付諸流水。

填報志願時我非常謹慎,估出的分數和實際分數只相差兩分。在拿到哈工大通知書後,我去河邊坐了一下午。

回首

網上查到2008年河南高考的錄取資料:90.5萬考生,本科錄取率為20%。

老家聽來的訊息:本縣十年以來近兩萬高考學生,至今未有一人能考入清華、北大。

好吧,就讓我們回到開始,這一切都讓我,我們,去明白什麼是公平。對於公平與否只有一個恰當的答案:面對現實。真的強者,對於不管如何殘酷的現實從來都不會低頭,殘酷只是挑戰,而不是深淵。我兩年高考的成績都未能擠入前160名清華北大在河南當年招生人數總和。雖然我未能取得一個輝煌的成績,但我還是想講述一個永不低頭的故事,一個咬著牙奮鬥的故事。曾經的坎坷與痛苦,都已經隨風而去,留給我的,卻是永遠值得慶幸的磨礪。

那些英雄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寫道,“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只需用差異來區分,而無所謂公平與否。所以我很少羨慕別人的生存,只願完善自己的生存。即使如同王小波筆下那個“特立獨行的豬”,我也願意隨著自己心中的夢想而活。只要有夢想,艱辛自是挑戰,痛苦也成磨練,挺過了那些黑暗,你反而會收穫更多。

沒有任何一種觀點與經歷是普適的。我只希望在講述我的故事時,那些願意去奮鬥的人,那些正在某種沉重而艱苦環境中生存的同學,那些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用自身行動來證明心中夢想的人,讓他們看到他們並不孤獨,他們有這樣一個同行者,他以十七歲的單薄之軀獨自走過了曲折的高三,他用自身的經歷說出:戰鬥,戰鬥,戰鬥到最後一刻。

總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從最艱難的黑暗中走出。如果你正在黑暗之中,共勉之:吾之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篇二

俞敏洪的北大演講

上午好!掌聲

非常高興許校長給我這麼崇高的榮譽,談一談我在北大的體會。掌聲可以說,北大是改變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從一個農村孩子最後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北大,肯定就沒有我的今天。北大給我留下了一連串美好的回憶,大概也留下了一連串的痛苦。

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間,在挫折、掙扎和進步中間,最後找到了自我,開始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能做一點事情。學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還記得我們班有一個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樓下拉小提琴,笑聲希望能夠引起女生的注意,結果後來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還記得我自己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幫著女生扛包。笑聲、掌聲後來我發現那個女生有男朋友,笑聲我就問她為什麼還要讓我扛包,她說為了讓男朋友休息一下笑聲、掌聲。

我也記得剛進北大的時候我不會講普通話,全班同學第一次開班會的時候互相介紹,我站起來自我介紹了一番,結果我們的班長站起來跟我說:"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講日語?"笑聲我後來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拿著收音機在北大的樹林中模仿廣播臺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話還依然講得不好。

人的進步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有很多事情特別讓人感動。比如說,我們很有幸見過朱光潛教授。在他最後的日子裡,是我們班的同學每天輪流推著輪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掌聲每當我推著輪椅的時候,我心中就充滿了對朱光潛教授的崇拜,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學看書最多的領域是美學。因為他寫了一本《西方美學史》,是我進大學以後讀的第二本書。為什麼是第二本呢?因為第一本是這樣來的,我進北大以後走進宿舍,我有個同學已經在宿舍。那個同學躺在床上看一本書,叫做《第三帝國的興亡》。所以我就問了他一句話,我說:"在大學還要讀這種書嗎?"他把書從眼睛上拿開,我一眼,沒理我,繼續讀他的書。笑聲

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進了北大不僅僅是來學專業的,要讀大量大量的書。你才能夠有資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學生。掌聲所以我在北大讀的第一本書就是《第三帝國的興亡》,而且讀了三遍。後來我就去找這個同學,我說:"咱們聊聊《第三帝國的興亡》",他說:"我已經忘了。"笑聲

我也記得我的導師李賦寧教授,原來是北大英語系的主任,他給我們上《新概念英語》第四冊的時候,每次都把板書寫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麗。永遠都是從黑板的左上角寫起,等到下課鈴響起的時候,剛好寫到右下角結束。掌聲我還記得我的英國文學史的老師羅經國教授,我在北大最後一年由於心情不好,導致考試不及格。我找到羅教授說:"這門課如果我不及格就畢不了業。",羅教授說:"我可以給你一個及格的分數,但是請你記住了,未來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給你分數的事業。"掌聲所以,北大老師的寬容、學識、奔放、自由,讓我們真正能夠成為北大的學生,真正能夠得到北大的精神。

當我聽說許智巨集校長對學生唱《隱形的翅膀》的時候,我開啟視訊,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我覺得北大的校長就應該是這樣的。掌聲

我記得自己在北大的時候有很多的苦悶。一是普通話不好,第二英語水平一塌糊塗。儘管我高考經過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為我落榜了兩次,最後一次很意外地考進了北大。我從來沒有想過北大是我能夠上學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塊聖地,覺得永遠夠不著。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試時我的高考分數超過了北大錄取分數線七分,我終於下定決心咬牙切齒填了"北京大學"四個字。我知道一定會有很多人比我分數高,我認為自己是不會被錄取的。沒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師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後我的今天。掌聲但是實際上我的英語水平很差,在農村既不會聽也不會說,只會背語法和單詞。我們班分班的時候,五十個同學分成三個班,因為我的英語考試分數不錯,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個月以後,我就被調到了C班。C班叫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笑聲

我也記得自己進北大以前連《紅樓夢》都沒有讀過,所以看到同學們一本一本書在讀,我拼命地追趕。結果我在大學差不多讀了八百多本書,用了五年時間掌聲。但是依然沒有趕超上我那些同學。我記得我的班長王強是一個書癖,現在他也在新東方,是新東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長。他每次買書我就跟著他去,當時北大給我們每個月發二十多塊錢生活費,王強有個癖好就是把生活費一分為二,一半用來買書,一半用來買飯菜票。買書的錢絕不動用來買飯票。如果他沒有飯菜票了就到處借,借不到就到處偷。笑聲後來我發現他這個習慣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費一份為二,一半用來買書,一半用來買飯菜票,飯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笑聲掌聲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班的同學當時在北大,真是屬於讀書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們班當時非常地活躍,光詩人就出了好幾個。後來挺有名的一個詩人叫西川,真名叫劉軍,就是我們班的。掌聲我還記得我們班開風氣之先,當時是北大的優秀集體,但是有一個晚上大家玩得高興了,結果跳起了貼面舞,第二個禮拜被教育部通報批評了。那個時候跳舞是必須跳得很正規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點就認為違反風紀。所以你們現在比我們當初要更加幸福一點。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園裡面走,我們如果當時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園裡面走,一定會被扔到未名湖裡,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點以後再在校園裡面走。笑聲掌聲

我也記得我們班五十個同學,剛好是二十五個男生二十五個女生,我聽到這個比例以後當時就非常的興奮笑聲,我覺得大家就應該是一個配一個。沒想到女生們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男生。像我這樣外表不怎麼樣,內心充滿豐富感情、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笑聲掌聲

我記得我奮鬥了整整兩年希望能在成績上趕上我的同學,但是就像剛才呂植老師說的,你儘管在中學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後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極高的同學,也是各個省的狀元或者說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趕同學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儘管我每天幾乎都要比別的同學多學一兩個小時,但是到了大學二年級結束的時候我的成績依然排在班內最後幾名。非常勤奮又非常鬱悶,也沒有女生來愛我安慰我。笑聲

這導致的結果是,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這個病叫做傳染性侵潤肺結核。當時我就暈了,因為當時我正在讀《紅樓夢》,正好讀到林黛玉因為肺結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聲我還以為我的生命從此結束,後來北大醫院的醫生告訴我現在這種病能夠治好,但是需要在醫院裡住一年。我在醫院裡住了一年,苦悶了一年,讀了很多書,也寫了六百多首詩歌,可惜一首詩歌都沒有出版過。從此以後我就跟寫詩結上了緣,但是我這個人有豐富的情感,但是沒有優美的文筆,所以終於沒有成為詩人。後來我感到非常的慶幸,因為我發現真正成為詩人的人後來都出事了。我們跟當時還不太出名的詩人海子在一起寫過詩。後來他寫過一首優美的詩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每一個同學大概都能背。後來當我聽說他臥軌自殺的時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從此以後,我放下筆,再也不寫詩了。掌聲

記得我在北大的時候,到大學四年級畢業時,我的成績依然排在全班最後幾名。但是,當時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我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我的同學,但是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的努力。所以在我們班的畢業典禮上我說了這麼一段話,到現在我的同學還能記得,我說:"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但是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掌聲我對他們說:"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笑聲掌聲

有一個故事說,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我們這兒有很多雄鷹式的人物,很多同學學習不需要太努力就能達到高峰。很多同學後來可能很輕鬆地就能在北大畢業以後進入哈佛、耶魯、牛津、劍橋這樣的名牌大學繼續深造。有很多同學身上充滿了天賦,不需要學習就有這樣的才能,比如說我剛才提到的我的班長王強,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個地方,聽任何一句話,聽一遍模仿出來的絕對不會兩樣。所以他在北大廣播站當播音員當了整整四年。我每天聽著他的聲音,心頭咬牙切齒充滿仇恨。笑聲所以,有天賦的人就像雄鷹。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那就是蝸牛。蝸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從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在金字塔頂端,人們確實找到了蝸牛的痕跡。我相信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但是,同學們所要知道的是,蝸牛隻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穫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掌聲所以,也許我們在座的同學有的是雄鷹,有的是蝸牛。我在北大的時候,包括到今天為止,我一直認為我是一隻蝸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但是隻要你在爬,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掌聲

我常常跟同學們說,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過的。我們很多同學憑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絕不是你們學習的終點,而是你們生命的起點。在一歲到十八歲的歲月中間,你聽老師的話、聽父母的話,現在你真正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我們必須為自己創造一些讓自己感動的日子,你才能夠感動別人。我們這兒有富裕家庭來的,也有貧困家庭來的,我們生命的起點由不得你選擇出生在富裕家庭還是貧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貧困家庭,你不能說老爸給我收回去,我不想在這裡待著。但是我們生命的終點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所有在座的同學過去都走得很好,已經在十八歲的年齡走到了很多中國孩子的前面去,因為北大是中國的驕傲,也可以說是世界的驕傲。但是,到北大並不意味著你從此大功告成,並不意味著你未來的路也能走好,後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該怎麼走,成為了每一個同學都要思考的問題。就本人而言,我覺得只要有兩樣東西在心中,我們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樣叫做理想。我從小就有一種感覺,希望穿越地平線走向遠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線的渴望"。也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氣不斷地高考。當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樣。比如我有一個鄰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終生的榜樣,他的名字叫徐霞客。當然,是五百年前的鄰居。但是他確實是我的鄰居,江蘇江陰的,我也是江蘇江陰的。因為崇拜徐霞客,直接導致我在高考的時候地理成績考了九十七分。掌聲也是徐霞客給我帶來了穿越地平線的這種感覺,所以我也下定決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國,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現在正在實現自己這一夢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學們,你終將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這個過程要有艱苦奮鬥、忍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要不斷地把自己的心胸擴大,才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樣東西叫良心。什麼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的事情,要有和別人分享的姿態,要有願意為別人服務的精神。有良心的人會從你具體的生活中間做的事情體現出來,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對你未來的生命產生影響。我來講兩個小故事,講完我就結束我的講話,已經佔用了很長的時間。

第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企業家和我講起他大學時候的一個故事,他們班有一個同學,家庭比較富有,每個禮拜都會帶六個蘋果到學校來。宿舍裡的同學以為是一人一個,結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個。儘管蘋果是他的,不給你也不能搶,但是從此同學留下一個印象,就是這個孩子太自私。後來這個企業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個吃蘋果的同學還沒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這個企業家的隊伍裡來。但後來大家一商量,說不能讓他加盟,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大學的時候他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所以,對同學們來說在大學時代的第一個要點,你得跟同學們分享你所擁有的東西,感情、思想、財富,哪怕是一個蘋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掌聲因為你要知道,這樣做你將來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遠不會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來講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當學生的時候,我一直比較具備為同學服務的精神。我這個人成績一直不怎麼樣,但我從小就熱愛勞動,我希望通過勤奮的勞動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的注意,所以我從小學一年級就一直打掃教室衛生。到了北大以後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為宿舍打掃衛生,這一打掃就打掃了四年。所以我們宿舍從來沒排過衛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著宿舍的水壺去給同學打水,把它當作一種體育鍛煉。大家看我打水習慣了,最後還產生這樣一種情況,有的時候我忘了打水,同學就說"俞敏洪怎麼還不去打水"。笑聲。但是我並不覺得打水是一件多麼吃虧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是一起同學,互相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同學們一定認為我這件事情白做了。又過了十年,到了九五年年底的時候新東方做到了一定規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結果就跑到了美國和加拿大去尋找我的那些同學,他們在大學的時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樣,包括剛才講到的王強老師等。我為了誘惑他們回來還帶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國非常大方地花錢,想讓他們知道在中國也能賺錢。我想大概這樣就能讓他們回來。後來他們回來了,但是給了我一個十分意外的理由。他們說:"俞敏洪,我們回去是衝著你過去為我們打了四年水。"掌聲他們說:"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所以讓我們一起回中國,共同幹新東方吧。"才有了新東方的今天。掌聲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學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掌聲

最後,我代表全體老校友向在座的三千多位新生表一個心意,我代表全體老校友和新東方把兩百萬人民幣捐給許校長,為在座同學們的學習、活動和成長提供一點幫助。掌聲

篇三

不將就,明天更美好。

她天性愚笨,而我自小聰明。那時,我們在同一所學校讀書,她比我低兩個年級。

她考高中時,我已在縣城一中上高二了。那時家裡經濟上已有些吃緊,她偏偏又沒能考入重點高中。她能堅持著讀完初中,在父母心裡已屬不易。母親很平淡地對她說,沒考上就沒考上吧,女孩子家識些字已不錯。就為這一句話,她躲在自己的屋裡哭了整整一個晚上。

第二天,面對她腫得桃子似的眼睛,母親的心又軟了:“你實在想去讀書,我們砸鍋賣鐵也供你!”

她選了自己的長項,學音樂。因為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學音樂,於一個農家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節課就是幾十塊錢。她很快得到了老師的賞識。高考那年,她的專業課成績在報考的那所學校遙遙領先。可她還是落榜了,因為文化課。那次,她沒表現得太傷心,默默地收拾起書包,她還要回學校去復讀。

彼時,我已在另一座城市讀大學。偶爾寫封信,鼓勵她,她卻很少回信。再次參加高考,我直接寫信告訴她,要面對現實,選擇一所有把握的學校。她說好,結果,她仍然被遠遠地隔在了自己心儀已久的大學門外,那年,她勉強上了一所市級的普通專科院校。

臨近畢業,我已在縣機關上班了,那時候她離畢業還有大半年的時間,沒管她同意不同意,我還是私下裡替她在鎮中學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職位。可她到底還是沒去。她的理由很簡單,不想把自己的一生就那麼平平淡淡地交付了,她說想去考研。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姐妹倆頭一次發生了爭吵。她固執地反擊我:“你倒是工作了,還有時間還有精力去為你曾經的理想奮鬥嗎?”

我的臉莫名地紅了,無言以對。那一段路,到底走得有多艱難,我不知道。只知道,再次見到她時,她人整整瘦了十幾斤。她說:“姐,我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的覺,其餘時間都用來攻英語。”

她拿到S大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時,鄉親們更多的是驚奇:她怎麼就考上了省城的研究生?在省城讀研究生的兩年,她的生活費基本是自己出的。做幾份家教,有時外面有演出活動,她也去參加一下。日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艱難。

她很順利地考進了市裡一家很不錯的事業單位。只有一點是遺憾的,多年的求學生涯,她把自己拖進了大齡女的行列。母親急了,見著她就嘮叨:“差不離就行了,把自己拖老了。”

她在自己三十歲那年,風風光光把自己嫁了。對方是一個高大帥氣的大男孩。第一次,她像個害羞的小女生,躲在我的屋裡同我講悄悄話,說,那麼多年,她總算遇到了一個讓她心滿意足的男子。我點著她的鼻子,半嗔半笑地說她:“你呀,從小就犟,從來不懂得將就。”

“將就?為什麼一定要將就呢,事情沒有去做之前,就先告訴自己將就,也就不用去努力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適當的時機知進知退,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我跟你看法不一樣,我倒覺得,很多時候,是進一步海闊天空。有一分希望,做十分努力,付出自會有收穫。”

我怔住。有一顆平常心,凡事包容,將就著過,是父母多年來教給我的處世哲學。所以,當年讀大學,選了一個自己並不太喜歡的專業,我將就了;畢業後,進了一家專業不對口的單位,我將就了……妹妹卻恰與我相反,凡事,她不將就,有一分希望,她願意付出十分的努力。在她不將就的人生裡,她收穫的是更多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