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考勵志的素材積累

  勵志的素材通常是比較通用的,高三的學生平時要多注意素材的積累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苦守不如放手

  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婦女薛彤雲從小就耳濡目染茶葉的製作工藝。多年前,薛彤雲掌握了兩個資訊——大城市的人時興喝花茶,特別是玫瑰花茶;福安市畲族的老百姓喝茶時喜歡把茶捆紮在一起喝。她想:玫瑰花茶雖然好看但茶味不夠,而捆紮茶茶味足卻不美觀,如果自己能生產出一種既帶茶又帶花,既能觀賞又能飲用的茶,那市場前景一定很好。

  她找來針線和半開、全開的鮮玫瑰花,可因為鮮花花瓣的韌性不足,所以反反覆覆試了很多次都沒成功。最終,她選用玫瑰花的乾花,成功將花扎到了茶靶上。

  玫瑰和茶的組合,在茶杯泡開之後,既有玫瑰花的香味,又有茶的形狀,玫瑰花正居於茶的中間,通過水的放大之後看起來漂亮極了,所以極受消費者歡迎。第一次成功後,薛彤雲便一發不可收拾。她讓哥哥負責到全國各地收集可食用的花,自己則每天在實驗室裡研發新品。

  如何讓花朵居中,如何在一兩分鐘內迅速開花,很多細節,薛彤雲只能一次次試驗。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摸索,薛彤雲終於製作出十幾種比較滿意的產品,她把這種產品稱為“工藝花茶”。隨後,她帶著工藝花茶到北京、上海的茶樓去推銷,得到了一致好評,訂單因此紛至沓來。

  為了保護自己產品的獨創性,薛彤雲去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保護,防止別人盜用自己的技術。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薛彤雲推出工藝花茶的第十個月,福安茶葉市場上突然出現了大量的工藝花茶。

  競爭對手們的工藝花茶需要五六分鐘才能泡開,並且色彩暗淡,但要命的是,它的價格出人意料地低,這直接導致薛彤雲的產品銷量急轉直下。

  辛辛苦苦的付出只換來短暫輝煌,大量仿冒品的出現切斷了自己的財路,這讓薛彤雲如坐鍼氈。她拿著專利證書找到寧德市科技局要求打假,科技局卻沒有相關的執法證件。無奈之下,薛彤雲只能耐心地等待。這期間,工藝花茶市場依舊很混亂,薛彤雲也無心開發新品種,只堅守著幾個老客戶。

  兩年後,薛彤雲終於如願以償,等來了執法證件。可此時,工藝花茶的涉及面已遠遠超出她的預想,無數小家小戶都在仿冒她的工藝花茶。這樣執起法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但她仍然不死心。直到有一天,她的態度徹底改變。

  有一天,坦洋村的一個村民聽說薛彤雲帶人來打假,就在街上一邊哭一邊罵:“我們不過是想賺一點錢給孩子唸書、買衣服,你連這個機會都不給我們……”薛彤雲聽了心裡非常難過。她開始反思:從商業遊戲規則的角度來講,我打假是對的,因為我有我的專利;可從百姓的角度出發,我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商人,容不得別人賺錢養家餬口。

  這樣思來想去許久,薛彤雲決定放棄打假。不僅如此,她還做出一件讓所有人都驚訝的事——把自己摸索多年的工藝花茶的製法公之於眾!有了行業標準之後,大家都遵照標準來製作工藝花茶,不再粗製濫造。

  把商業祕密公開之後,很多人都擔心薛彤雲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從而影響她的生意。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薛彤雲公司的銷售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開始以每年80%的幅度增長。原來,薛彤雲放棄打假後,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發新產品。

  與其讓別人把茶葉做爛,不如讓他們規範起來,把整個產業做起來。薛彤雲的成功或許能帶給人們一個啟示:苦守不如放手。

  :堅持與忍耐

  在距非洲撒哈拉沙漠不遠處的利比亞東部,有一個叫杜茲的偏遠農村,這裡白天的平均氣溫高達42攝氏度,一年中除了秋季會有短暫的雨水外,其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驕陽似火。

  然而,就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中,卻生長著一種世界上最奇異的魚,它能在長時間缺水、缺食物的情況下,忍著不死,並且通過長時間的休眠和不懈的自我解救,最終等來雨季,贏得新生,它便是非洲的杜茲肺魚。

  每年當乾旱季節來臨時,杜茲河流的水都會枯竭,當地的農民便再也無法從河流裡取到現成的飲用水了。為了省事,當他們在勞作時口渴了,便會深挖出河床裡的淤泥,找出幾條深藏在其中的肺魚,肺魚體內的肺囊裡儲存了不少乾淨的水。

  農民們將挖出來的肺魚對準自己的嘴巴,然後用力猛地擠上一頓,肺魚體內的水便會全部流了出來,幫他們方便地解渴。

  然後,農民便會將其隨意地一扔,不再顧及它們的死活。

  有一條叫“黑瑪”的杜茲肺魚就不幸遇見了這樣的事情:當一個農民擠幹了它的水分後,便將它拋棄在河岸上。無遮無擋的黑瑪被太陽晒得直冒油,生命垂危。好在它拼命地蹦呀、跳呀,最後終於跳回到了之前的淤泥中,重新撿回了一條命。

  但是,不幸遠沒有就此打住。很快,又有一個農民要搭建一座泥房子,於是他開始到河床裡取出一大堆的淤泥,好用它們做成泥坯子。不巧,黑瑪正好就在這堆淤泥中。於是,它又被這個農民毫不知情地打進泥坯裡。泥坯晒乾後,那個農民便用它們壘牆,黑瑪很自然地便成了牆的一部分,完全被埋進牆壁裡,沒有人知道牆裡還有一條魚。

  此時牆中的黑瑪已完全脫離了水,而且沒有任何食物,它必須依靠囊中僅有的一些水,迅速進入徹底的休眠狀態之中。

  在黑暗中整整等待了半年後,黑瑪終於等來了久違的短暫雨季,雨水將包裹黑瑪的泥坯輕輕打溼,一些水汽便開始朝泥坯內部滲入。

  溼氣很快將黑瑪從深度休眠中喚醒了過來,體衰力竭且體內水分已基本耗盡的黑瑪,開始拼命地整天整夜地吸呀吸,好將剛進入泥坯裡的水汽和養分一點點地全部吸入肺囊中——這是黑瑪唯一的自救辦法。

  當再無水汽和養分可吸之時,黑瑪又開始新一輪的休眠。

  很快,新房蓋好後的第一年過去了,包裹著黑瑪的泥坯依舊堅如磐石,黑瑪如同一塊“活化石”被鑲嵌在其中,一動也不能動。黑瑪深知此時再多的掙扎都是徒勞,唯有靜靜等待。

  第二年,在自然的變化以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泥坯彼此之間已不如之前密合得那麼好,它們開始有了些鬆動。黑瑪覺得機會來了,它不再休眠了,而是開始日夜不停地用全身去磨蹭泥坯,生硬的泥坯刺得黑瑪生疼,但它始終沒有放棄,在它的堅持下,一些泥坯開始變成粉末狀,紛紛下落。

  在黑瑪晝夜不斷的磨蹭之下,第三年它周圍的空間大了許多,甚至可以讓它打個滾,翻個身了。但是,此時的黑瑪還是無法脫身,泥坯外還有最後一層牢固的阻擋。

  改變命運的轉機發生在第四年,一場難得一見的狂風夾帶著米粒般大小的暴雨,終於在某個夜裡呼嘯而至,更可喜的是,由於房子的主人已在一年多前棄家而走了,這座房子已年久失修,在暴雨和狂風的作用下,泥坯開始紛紛鬆動、滑落,直至最後完全垮塌。此時,黑瑪用盡全身最後的一點力氣,與暴風雨內應外合,一較勁,破土而出了!

  沿著滿路面下瀉的流水,重見天日的黑瑪很快便游到不遠處的一條河流中,那裡有它期待了4年的一切食物和營養——肺魚黑瑪終於戰勝了死亡,贏得重生!這是杜茲,也是整個撒哈拉沙漠裡的生命奇蹟。

  而這個奇蹟的名字便叫:堅持和忍耐!

  :工匠精神

  一、釋義: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曾幾何時,工匠是一箇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的職業,木匠、銅匠、鐵匠、石匠、篾匠等,各類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為傳統生活景圖定下底色。隨著農耕時代結束,社會進入後工業時代,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過時。

  二、內涵:

  1、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覆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

  2、嚴謹,一絲不苟。不投機取巧,必須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對產品採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1]

  3、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無論是使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在不斷完善。[2]

  4、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三、現實意義——“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迴圈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使用者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麼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中國的產品質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們更嚴謹,更具有工匠精神。

  企業不能盲目學習和引進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學習的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具體做法。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第一是熱愛你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你帶來的錢;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兩個字。在日本人的概念裡,你把它從60%提高到99%,和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他們不跟別人較勁,跟自己較勁。

  農業生產:工匠精神是工業經濟時代的一種產物,它是一種精緻化生產的要求,它對農業生產同樣適用。從農業生產來講,實際上就是從源頭保證食品安全,從種植開始,原料、化肥、土地等要保證安全,還有就是它的品質和質量,這裡也需要工匠精神。[6]

  工匠精神企業發展: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業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如果說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所在,那麼一個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為主體的企業,就是民族振興的動力源泉,是國家財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工匠精神落在企業家層面,可以認為是企業家精神。具體而言,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企業家通過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形式創新等全面創新,從創新中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在獲得創新紅利之後,繼續投入、促進創新,形成良性迴圈。第二,敬業是企業家精神的動力。有了敬業精神,企業家才會有將全身心投入到企業中的不竭動力,才能夠把創新當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產品、企業擁有競爭力。第三,執著是企業家精神的底色。在經濟處於低谷時,其他人也許選擇退出,唯有企業家不會退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湧現出大批有膽有識、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家,但也有一些企業家缺乏企業家精神……可以說,企業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經濟發展的隱憂所在。

  四、“考工記”:“工匠精神”並非舶來。在中國,工匠古已有之。

  現存成書年代戰國初期最早的手工藝專著《考工記》,將社會組成概略分為六種: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與婦功,所謂“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已經將卓越的能工巧匠視作具有“濟世”之能的“聖人”。他們能夠“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行水”。所謂“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

  唐代後期的敦煌文獻《二十五等人圖並序》對中國傳統工匠給予這樣的描述:“工人者,藝士也,非隱非仕,不農不商......雖無仕人之業,常有濟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這是在長久以來中國傳統內聖外王、修身齊家平天下主流價值之外,對能工者、善工者的勇敢歌頌,對工匠精神的至高認同。

  清代人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匚部》註解中說:匠,以木工之稱,引申為凡工之稱也。又曰:百工皆稱工。

  技藝精湛的魯班,“遊刃有餘”的庖丁,一直被中國的工匠們視作畢生的追求。除了庖丁,《莊子》塑造了大批匠人巧者的形象。《達生》篇裡的承蜩者,“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粘蟬若拾;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

  道法自然,合於天道。工匠的最高境界便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