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觀後感精選

  釜山行這部片子每個演員的演技真是沒得說,維持著韓國電影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反觀內地某些演員的作品,我覺得可以稱作天壤之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釜山行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釜山行觀後感篇一

  看的時候特意關掉了彈幕,因為覺得會很影響觀感,很容易齣戲,看電影的時候要真正投入進去方能對得起這部片子,也是對製作它的人的尊重。所以看的時候我哭了很多次,因為不想用所有煽情點來測試自己所謂的哭點,煽情點就是用來哭的,不然用來幹嘛。壯漢大叔感染了,我哭;長得像趙寅成的男主死了,我哭;孩子唱歌,我已經哭暈了……

  這部殭屍片可以叫做傳統的殭屍片,也可以叫非傳統的殭屍片。傳統,是因為有殭屍片該有的東西,像是封閉的空間,像遊戲裡面一樣要不斷地打,不斷地逃等等;非傳統,是因為它融入了人性的各個方面,而且融合得很好,不生硬。韓國電影這種煽情的手段是一流,很多電影中都用,但看的時候又都忍不住被觸動,因為手段雖然一樣,但情感總不一樣。

  這部片子表現的最多的還是人性,但可能是我們更為熟悉,更為深切體會的人性。在《行屍走肉》中,我總覺得壓抑的力量大過於人性表現出的力量,看的時候我有一種深深的絕望感和無力感;然而《釜山行》帶給我們的是更為細膩的對人性的刻畫,帶給人一種更直擊心底的感覺。電影中,那個犧牲他人只為自己活的大叔,看到他做的那些事,真是恨到牙癢癢,可是後面他被感染之後,說出他家裡還有人在等他,他家的地址等等,似乎觀者也能夠理解一點他這樣做的原因,這就是非常真實的人性。他不是徹頭徹底的壞,不是就想讓別人死,不是他不想救別人,而是他不得不活,不但為了自己,也為了家裡正在等他的母親。

  這部片子每個演員的演技真是沒得說,維持著韓國電影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反觀內地某些演員的作品,我覺得可以稱作天壤之別。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了個問題說:什麼是演技,怎麼樣甄別演員演技的優劣?看完之後,我只是覺得現在內地的有些作品已經把人洗腦到連演技的好壞都分不出了麼?先不說演技好不好的問題,至少,至少在影視劇裡不讓看的人替演員的演技感到尷尬就是底線了吧,然而好多內地的影視劇裡,隨便一看我就覺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覺得這演技,真是太尷尬了……我只是個門外漢,但我覺得觀者替演員的演技覺得尷尬,這還能叫有演技嗎?但是最後我表示一下,我還是支援國產電影和國產劇的,我也仍然期待看到它們的進步。

  最後,來一點感性的心靈雞湯,想起之前在看完《行屍走肉》之後,我發了一條朋友圈,也適合用在這裡以及所有的殭屍片中……:我們帶著愛和希望活著,真好。願大家都能珍惜當下。

  釜山行觀後感篇二

  看《釜山行》的時候,其實劇情沒什麼好推敲的。我想丟擲喪屍片這三個字,很多身經百戰的朋友都自然而然的浮現出套路,沒錯就是套路。這也是現在電影的一大特色,我敢肯定一部不怎麼按套路走的電影,要麼很爛,要麼火爆,畢竟開新路也不是人人都敢的,當然十個九個撲街。作品符合基本的喪屍片套路,什麼突然爆發啊,什麼封閉環境下,什麼只咬人不咬喪屍的設定,當然不管是歐美還是東亞的喪屍片,導演重點無非就是想談人性唄,那我們就談談。當然這部片如果和歐美的喪屍片價值觀一樣的話,我就沒什麼好談的了。《釜山行》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符合我們亞洲人的價值觀的喪屍片。我看的電影不多,但是我想這應該是目前亞洲最好的喪屍片,相當於在某些方面當了先驅,估計也會開啟整個亞洲跟風學習的一個先河。有人曾經問過中美價值觀的區別,我見識比較短,我想大概就是美國等國家的價值就是英雄主義,對映到喪屍片裡想象一下估計就是“光頭強壯男,臂攬金髮美女,腳踩喪屍頭”這麼個英雄主義。而受古中華影響的整個亞洲的價值主義就是利他主義,對映到喪屍片中大概就是“人救他人而死以及男為女而死,女為男遺志而活。”怎麼感覺《天下無賊》就是類似套路啊。總之強者得給弱者擋子彈啊,來亞洲總歸要發揚一下奉獻的君子行為,不然我可以說,你不亞洲啊!

  好了這部挺亞洲的喪屍片《釜山行》我看的挺舒服的,處處和我胃口。開頭的歌貫穿全文,很關鍵。男主一開始的決策,到了最後也映射了男主性格的改變,這輛車把穿上都市外衣的人性抽出來好好的表現了一番,人都說:“狗急了跳牆”。其實也就是暗喻狗本來就能跳牆,只是平時侯我們看不到罷了。人也是如此,我現在特別喜歡喪屍題材的電影,甚至可以說喪屍電影的先驅者真TM是個天才,不管他符不符合邏輯,反正接受了就能用,用來寫人性。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一開始作為證券所基金經紀人的自私男主,最後在電話中告訴金代理他沒責任,讓對方得到了解脫說了聲刻骨銘心的:“謝謝”。可以想象在未經歷這趟車之前的他絕對不會那麼說,具體可以從他一開始對他給他人讓座的女兒說的那些句話推理出:“秀安,現在不那麼做也行。我是說謙讓,這時候自己最重要。”這裡印證的點為人性的自私。在最後的改變閃耀出人性光芒這是自私的善發展;至於自私的惡發展的男人,可以在廁所見到那個乞丐也就是象徵著社會的殘弱者時的對話:“小鬼你要是不好好學習,長大會變成他那個樣子”,這是當今社會的現實價值觀,純真自然的秀安卻反回他:“媽媽告訴我,說這種話的不是好人。”導演也是從這地方反問我們這個社會有點方向性錯誤了。而這個弱者在整個電影中不停的受人保護,幫助,最後卻學會了反過去幫助他人和那個害了無數人的男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究竟是怎樣的人才是偉大的?有錢?有知識?不,我想我們的確走錯了方向;列車長也是個非常負責任的人,這點很重要,但是也正是他的責任心在遇到極惡之人後,害死了他。而在車上人性在最後竟然不去防喪屍而去防人類自己讓人唏噓不已。個人認為全篇最精華的部分也就是三人象徵著不同年齡段的人為了救人對抗喪屍的部分,要說這部電影給他十分打八分的話,個人認為這一段就可以直接加兩分。這也是男主最終蛻變的地方,人類的智慧,互助精神以及面對自己的朋友不忍心下手的所有情節在我看來都是最美妙可愛的。引用折原臨也的一句話:“我最喜歡人類了”。

  本電影個性最鮮明的三個人的一臺戲,並沒有像歐美那種打鬥到血肉橫飛的場景,有的只是各自的忘我的奉獻人性,實在是讓人感慨萬分,也正是從這裡我才真正的開始感動流淚。用肉體抵擋喪屍為愛人和寶寶為家庭奉獻的男人;當愛人被咬不離不棄為愛情奉獻的男人;以及最後保護女人和小孩而奉獻的男主。一個個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最後的獲救也與開始“關鍵道具”歌密不可分。

  最後三觀挺正的就是,壞人必須死好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開始說的,我們社會必須分清楚以及考慮何為對何為錯,何為好人何為壞人,當然並不需要絕對答案,只是讓我們少說那麼幾句:“媽媽告訴我,說這種話的不是好人。”

  釜山行觀後感篇三

  《釜山行》的劇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致命感冒》、《生化危機》類似的科幻驚悚災難片。因環境汙染導致生物基因變異,一隻恐怖的“女喪屍”登上了開往釜山的列車。列車上坐著因大人長期工作忙碌導致關係疏離的公務員父女、摔跤運動員和快臨盆的妻子、中學棒球隊的隊員、政府官員等等形形色色的乘客。“女喪屍”病毒發作咬了一名試圖救她的女乘務員,被咬者迅速變成新的“喪屍”繼續咬人,短短一瞬間,火車變成了“喪屍專列”……得以暫時逃過一劫的公務員、摔跤手、棒球隊學生聯合起來,想方設法拼死保護他們的家人和其他倖存者逃出這“死亡列車”。然而,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駭人的喪屍,還有自私愚昧的人性……

  聽劇情就是一個大寫的“套路”。沒錯,《釜山行》的故事基本沒給人任何驚喜。社會危機出現時對政府的調侃——電視新聞裡滾動播放“政府已在第一時間做出及時有效的措施、請市民聽從指揮、相信政府”的言論;人命關天的時候擺出人性善惡——見義勇為捨己為人必須有、自私自利不惜害人救己也必須有;公共安全失控之後透視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當決定攸關自己生死,有幾個人能保持理智冷靜,不被謠言蠱惑?過程黑暗到底又留一個相對光明結局的韓片現實主義套路——大多數好人都不得好報,只留下一個or兩個希望的火種照亮前路。

  然而,儘管都是套路,片子從商業觀看的角度講還是相當合格的。“喪屍”變身、咬人、對打、嘶吼、群魔狂追亂舞,一系列過程乾脆利落、基本達到了驚悚氛圍的營造。密集恐懼症患者可能略感不適,喪屍片愛好者應該能看得很嗨。喪屍們的化妝和特效都還做得不錯,達到了嚇人的目的,又沒有太誇張失真。飾演公務員父親的男一號孔侑《熔爐》里正義的聾啞學校老師,繼續扮演一個正義的拯救者,和女兒的冰凍關係也在這場生死拯救中得以化解。帥的蠻有特點的孔老師,煽情起來也是一把好手。生死懸之一線的極端環境,將人性的善與惡拉扯出較為飽滿的張力。對抗持續到最後,難得沒有在中間垮掉。

  儘管筆者本人對韓片這種有時過於黑暗虐心又總靠煽情拯救的套路不是太感冒,但還是不得不說一句,國產商業片能多有點這樣的“套路”,我們也是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