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
數學反思是近年來越來越關注的一個課題。老師們應該如何去做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供您參閱。
範文1
認識時間這一教材內容的編排,是用5分5分的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操作知道1小時=60分。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絡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來編排的。這樣的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人們認識時間的經驗和習慣。
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60個小格;能夠認識整時和半時,知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5分5分的認識時間探討1小時=60分。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時間。例如:利用第二節上課的時間9:30引入,拓展應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時間的安排使學生能夠根據情境圖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估計時間的範圍,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增強學生認識時間的興趣。
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見解,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對學生的生成進行討論、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學8:15分的認識。
在教學時運用實物鍾、鐘面模型、多媒體直觀的演示,使學生清晰準確的認識時間。例如在教學5分5分的認識時間時,通過看鐘面上的陰影部分,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瞭然。在認識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5分5分的認讀時間時運用了多媒體的直觀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難點。在拓展應用中既對新知進行了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德育薰陶。
本堂課的缺點:
1教學時板書還不夠規範,每個鐘面模型下時間的兩種寫法板書不全。
2、在教學1小時=60分時提問的語言不夠準確,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範文2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探索,為學生營造輕鬆自主的學習氛圍。主要體現在:
1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入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學習活動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絡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互動,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通過感受1分鐘使學生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通過知識的呈現順序使學生明白看時間的方法,並通過多種具體的活動,看一看,數一數,拔一拔,認一認等讓學生直觀的認識鐘面,親身感受時、分的意義及其之間的進率,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再讓學生先說幾時多再讀出幾時幾分來突破認讀幾時幾分這一教學難點。
4練習設計層次性強。
但通過本課的教學實踐發現還有一些環節及處理方式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完善:
1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更多的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徵,興趣愛好等實際因素,多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問題情境。
2在進行一些實踐活動的設計時還應該更加的大膽放手,讓學生完全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3教師的教學語言,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還可豐富些,以便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範文3
1、生活匯入,關注認知基礎。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學生以生活經驗為基礎對數學知識的一種解讀,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絡時,就能消除數學的枯燥感,使學習更主動。本節課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手”引入間隔,並通過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間隔,把一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事物或現象之間存在著相同的數學本質,從而提煉出“植樹問題”的生活原型。這樣的匯入親切自然,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洋溢著數學氣息,又讓學生充分體驗各種不同型別的間隔方式,為接下來的學習分散難點。
2、充分體驗,構建數學模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有效的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在這節課中,老師讓學生經歷了三次有效的探究體驗:1先取15米種一種;2再取25米種一種;3任取一段距離再種一種。為學生提供多次體驗“植樹”的機會,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思考、建立模型的全過程,為後面理解並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數形結合,滲透思想方法。
“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總體設想之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十分注重學生畫線段圖、示意圖能力的培養。藉助數形結合,使學生髮現植樹問題的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使學生理解一一對應的教學思想方法,也使“複雜問題簡單化”這一重要的解題策略真正得到滲透。
看過的人還看了:
1.小學數學公開課聽課感想
2.小學數學教案反思
3.數學教學反思案例
4.小學數學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
5.小學數學教學的困惑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