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新課程對傳統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審視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筆者以為:
一、轉變教學理念
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必須要通過教學反思,積極地轉變教育理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設有利於有效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新課程理念要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及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活動的素材應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師、學生及數學課堂都必須進行角色轉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數學課堂必須成為數學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教師應由一個課堂的控制者轉變為一個課堂的參與者。無論是學習問題的提出,學習問題的設計,學習方式的選擇,還是學習小組的組成,學習結果的預想都要貼近學習的實際,充分參與到學生中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教師應由一個學習的預設者轉變為一個學習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學習過程中,都讓一群毫無準備的學生去面對一個經過充分準備的教師,要將學習當作學生與教師共同設計並共同完成的一個過程;再次,教師應由一個學習的權威者轉變為一個學習的引導者。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和資訊的傳遞者,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教師還應該是一個顧問、參謀和引導者,真正做到“知識共享”與“教學相長”。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
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絡,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三、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於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四、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並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並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知識,鍛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新教材的“讀一讀”裡安排了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多年來,由於“應試教育”的桎梏,學生學得苦,教師也教得苦,到頭來學生只會依樣畫葫蘆地解題,而動手製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卻相當低下,更談不上開動腦筋發揮創造性,“應試教育”嚴重地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製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
3、利用“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並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4、利用“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試用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編排會產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課程標準,每學年的教學難度不是很明確,教師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題和課後習題的程度,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本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新教材的習題配備,並沒有注意按難易程度排列,有些練習、習題中的問題,比章節複習題中的問題還難。
一、轉變教學理念
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必須要通過教學反思,積極地轉變教育理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設有利於有效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新課程理念要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及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活動的素材應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
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絡,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三、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於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四、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並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並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知識,鍛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新教材的“讀一讀”裡安排了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多年來,由於“應試教育”的桎梏,學生學得苦,教師也教得苦,到頭來學生只會依樣畫葫蘆地解題,而動手製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卻相當低下,更談不上開動腦筋發揮創造性,“應試教育”嚴重地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製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
3、利用“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並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4、利用“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試用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編排會產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課程標準,每學年的教學難度不是很明確,教師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題和課後習題的程度,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本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新教材的習題配備,並沒有注意按難易程度排列,有些練習、習題中的問題,比章節複習題中的問題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