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人生哲理的故事

  關於有哪些呢?人生,宛如一輪明月,因為有圓有缺,有朔望之分,更有明有暗之別。人生,宛如一條小溪,因為它有濁有清,有半途堵塞,也有暢通無阻,卻並精彩。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怨天尤人

  動物園裡有一隻剛來的小猴子,它被關在籠子裡。

  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給它安置了一個很漂亮的“家”,每天都餵它喜愛的食物。可是它還是不高興,它想念它的爸爸媽媽,想念它從前的夥伴。它很傷心,總是不停地大叫。結果吵的其他動物都跟著一塊叫喊起來。

  一位工作人員看到這隻猴子這麼不老實,決定好好教訓它一番,它用電棒去擊打小猴子,可是小猴子叫的更凶了。

  這時,另一位工作人員走過來,他對他的同事說:“讓我試試吧!”

  他把小猴子裝進一個很小的籠子裡,然後吊在關老虎的房間裡。老虎還以為是給自己送上美餐來了,飢渴地盯著小猴子。小猴子嚇的歇斯底里地叫了起來。這讓老虎更加興奮,它跳起來撲向猴子。

  小猴子以為完了,叫的越發尖利了。但老虎沒有碰到猴子,因為籠子離地面的高度是它達不到的。所以它一次次地嘗試只是在白費力氣。小猴子嚇壞了,它叫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它才回到它的“家”裡。

  回到“家”的小猴子沒有了老虎的威脅,逐漸安靜了下來,很快睡著了。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怨天尤人呢?那是因為我們從未遇到過十分糟糕的情況。珍惜現有的一切,要知道,我們已經很幸運了。

  篇二:和父親掰手腕

  每個男孩子的面前,都站立著一個強大的父親,父親———是現實意義的,又是精神層面的。男孩子征服世界的慾望從戰勝父親開始。

  兒時,我喜歡與父親掰手腕,總是想像父親的手腕被自己壓在桌上,一絲不能動彈,從而在虛幻中產生滿心勝利的喜悅。

  可是,事實上,父親輕輕一轉手腕,就將我的手腕壓在桌上。他幹這些事時輕而易舉,像抹去蛛絲一樣輕鬆。直到我面紅耳赤、欲哭無淚,父親才心滿意足、收兵罷休。

  本想得到父親的安慰,可是父親每每都將我痛罵一頓。他指著門前的一棵樹:臭小子,想跟我較勁,除非你能將門前的那棵樹掰彎!

  於是,我從十歲一直掰到十三歲。開始那棵樹紋絲不動,漸漸地樹葉亂晃,直到後來樹向我彎腰臣服。期間,有與父親的“明爭”,更有與樹的“暗鬥”。直到有一天,我豎起胳膊,意外地發現自己的瘦瘦如絲瓜般的胳膊上,竟長出了肱二頭肌。

  我喜出望外,莊嚴地舉起瘦瘦的胳膊,向父親發出挑戰。我一點點地將父親的手腕壓下去。到了關鍵時刻,頃刻間,父親故伎重演,終於又將我的手腕壓了下去。這次,我沮喪得哭出聲來。母親走過來,嗔怪地問父親:你比孩子大還是比孩子小?你就不能讓他贏一次?

  “讓他?”父親翻翻眼睛,“除了我能讓他一次,這個世界,沒有第二個傻瓜會給對手一次贏自己的機會。”

  但在我的力量足夠強大之前,我十三歲那年父親早早地病故了。這十幾年來,我沒少跟一些人和事掰手腕。與時間,與困境,與失敗,與沮喪,甚至與自己。時而輸也時而贏。靠的全是信心、毅力、耐力和實力來說話。沒有一次心存僥倖,贏得明白,輸得坦然。

  因為,我心裡一直明白:即便是自己的父親,一旦成為對手,他都想贏你;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願意輸給你,哪怕是一次!

  篇三:把“爛牌”打好

  1973年,他出生於臺南小鎮一個普通的家庭。高中時,他似一匹脫韁的野馬,逃課、逃家、飆車樣樣來,每天在遊樂場和撞球間混,他是眾人眼中的浪蕩子,他甚至瞞著父親“拒絕聯考”,被發現後離家出走,把父親氣到快進精神病院。從此,他在社會大學裡修煉學分:幹搬運工、水泥工、貨車司機,到處打零工養活自己。有一段時間,他不得不睡遊樂場樓上的夾板床,和三教九流蹲坐在牆腳邊抽菸。

  21歲後,他和好友合夥做生意,從健身器材、RO逆滲透機到汽車用品,但沒一個生意超過半年。兩年後,他進入一家公司賣韓國現代汽車,照樣過著頹廢的生活,日夜顛倒,每天上班都遲到。後來他的車子丟了,就在那一晚,兼職創業的他又被合夥人騙走了100多萬新臺幣。心情沮喪到了極點。在社會大學裡跌跌撞撞了幾年,他翻然醒悟,人生不可以再荒唐下去!

  然而,他手中拿到的卻是一副爛牌——有多爛?

  第一張爛牌——他沒有富爸爸,且只有高中學歷。

  第二張爛牌——現代汽車在臺灣顧客滿意度排名中倒數第二名。

  第三張爛牌——現代汽車的銷售量倒數第一。業界人士形容,“賣一輛現代汽車,比賣三輛豐田還難”。

  第四張爛牌——公司財務狀況不佳。他服務的公司連續多年虧損,財務危機不斷,公司給業務員的資源少得可憐。

  第五張爛牌——銷售據點在窮鄉僻壤。他所在的營業處位於臺南縣佳里鎮,居民不到6萬人。而營業處的150多位業務員幾乎都跳槽了,只有他和二十來位留了下來。

  他決心要在這片貧瘠的小池塘裡當王,而不到大海里當小魚。

  一開始,他得面對銷售弱勢品牌的挑戰,田為品牌不強,客戶很容易變卦,那一年,他連年終獎金都沒有領到。但他沒有被打倒,他激勵自己:“好賣的車,誰都會賣。如果我妻別人不想賣的車,就很少有人和我搶客戶,我就有更多機會。”

  山窮水盡之時,他信奉壘球最偉大的汽車銷售員喬·吉拉德的“250定律”:滿意的顧客會影響250人,抱怨的顧客也會影響250人。這後來成為他制勝的祕籍。憑著憨直、真誠、“被拒絕九次仍不放棄”的付出,他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很多客戶變成他的鐵稈兒“業務員”,來幫他賣車,甚至有一位半身不遂的客戶,只剩下一張嘴巴能動,還在幫他介紹客戶。

  從他眼中看出去,每樣事物皆是美好。別人眼中。現代汽車是韓國品牌,品質不好,更換零件不方便,但在他眼裡。現代車卻“有法拉剩設計師設計的流線外形,使用的是賓士引擎”;願意買現代的客人少。他會說。“客戶步,能提供給客戶的服務才能做得更好,這是我們的優勢”;碰上公司連年虧損,連每年傳送客戶的月曆禮品都限量配額,他卻說,“這樣我才更能仔細選擇真正會買車的客人……”

  2005年,他竟然賣出205輛汽車,平均1.8天一部車!創下臺灣有史以來年度最高汽車銷售紀錄。那一年,他的年收入高達560萬元新臺幣。

  他就是臺灣銷售員的天王——林文貴。2007年9月中旬,他成為第一屆《商業週刊》“超級業務員大獎”金獎得主。評委給出的評語是,“他就像生長在懸崖上的蘭花,沒有土,沒有水,懸崖上的風還很大,自己卻從細縫中活出精彩”。

  上帝給予誰的都不會很多。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手中握一把什麼樣的牌,而是如何去打。有了正面的思考、積極的心態和不懈的努力,即便我們連一張好牌都沒有,也能靠自己一路打出好牌,更能從一片惡土上墾出一座漂亮的花園。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