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人生哲理的散文精選

  凡事不論成敗,只要經歷。這一生,本就是為了不輸給自己而已。多看一些哲理的散文,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不要為失敗找藉口

  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失敗,有的人把失敗全都歸結於自己身上,消極對待。比如說自己長的不帥,沒有錢等;有的人把失敗全都推到別人身上或者有很多理由來為自己辯解,比如說機會不好,心情緊張,沒有睡好覺等。結果前者信心嚴重不足,一遇到失敗,心裡就惶恐不安,再遇到大的打擊,就輕生自殺。而後者看起來失敗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其實他是不敢正視自己的錯誤,掩蓋自己的錯誤是助長了這種不正之風,不找出根本原因,成功永遠與你擦肩而過。試想一個醫生,如果不能正確的去診斷你的病情,那麼在你身上的疾病怎麼能康復呢。

  那麼,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失敗呢,就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為,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勝敗乃兵家常識,勝不驕,敗不餒。其次,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失敗,既要找出主觀的原因,也要分清客觀的原因。實事求是,不可過於悲觀,把困難想成一座高山,自己永遠也逾越不了。也不要過於自信,想著任何困難在自己面前都是小兒科。最後,綜合考慮,制定一套針對自己行之有效的措施,再採取實際行動。當然,最好能聽聽一些成功人士的建議,這樣對自己的成功將會大有幫助。

  有的人在工廠裡上班,因為想著自己是大學生,比那些初中生,高中生,懂得多,可是一旦實際操作起來,對那些機器很是陌生,遠沒有學歷低操的熟練,原因何在,其實,那些大學生一開始的想法就錯了,他們把自己定位在了一個高的位置,想著自己的學歷比那些學歷低的高,眼高手低,理論說起來頭頭是道,平常卻連那機器連碰都不碰,一操作起來,自然就不聽自己使喚了。而那些學歷低的,熱衷於實踐,經常操作機器,俗話說熟能生巧,他們操作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當遇到一些學歷低的嘲諷時,一些大學生覺得很沒面子,便說,那不怨我,這些都和我的專業不對口,如果是我專業的話,你肯定不如我。可我覺得這樣想法是在為失敗找藉口,既然,離開了學校,已經進入了新的崗位,就應該從零開始,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懂就問,不要礙於面子,他的錯誤不是那些客觀原因,而是他缺少實踐。如果他能更好實踐的話,他也會對那些機器操作起來得心應手。

  現在,有一些人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經常看一些專業方面的書籍,可是在碰到具體問題時,還是會失敗,究其原因,還是缺少實踐,只有理論聯絡實踐,才是成功之道。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為失敗找藉口的人,因為是他們親手把成功的機會給斷送了。

  篇二:認真地生活

  後悔,希冀可以有重來的機會,但卻沒有想過從現在開始改變。即使處於後悔中,也一直重複著以前的生活方式,絲毫沒有長進。

  只把希望放在虛無縹緲的幻想中,藉此來安慰自己,光陰虛度。可憐!可恨!以前的時光不可重來,現在的時光也開始慢慢流逝,最終什麼也抓不住,虛留空悲切!

  傷春悲秋只是弱者的無力呻吟,勇往直前才是強者的勝利所在。地球每天都在轉動,每個人的生活都在繼續,從來不會圍著一個人轉。在所有人都向前的時候,停滯就是落後。時間是公平的,不會為任何人停留,傷春悲秋給了你什麼?是為了欣賞自己作為一個弱者的姿態嗎?

  人生沒有後悔藥,如此淺顯的道理,我們早就明白。可明白是明白,卻終歸參不透,不然為什麼會留下那麼多遺憾?生活從來不簡單,需要我們認真去對待。

  不想後悔,就不要抱虛無縹緲的希望。當下不做好,如果有重來的機會,一定就能做好嗎?很喜歡《中庸》裡的一句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凡事預先做好準備才會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敷衍生活,生活必將敷衍我們。只有認真地生活,以自己最好的一面去面對生活,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將是最好的狀態,機會擺在我們面前,足夠優秀的自己才能把握住,才能抓的穩。如果一直不思進取,機會就算來到面前,我們能抓得住嗎?抓不住的,沒有足夠的能力何以立足?除了運氣,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能力。

  如果我們認真地生活,那麼生活也一定會認真的對待我們。

  篇三:有一種努力叫適應苦難

  苦難就好像使人奮進的一種強催化劑,經歷過苦難的人往往能夠將自己塑造得堅韌,刀槍不入。

  故事的開頭:是臘月的黃土高原,紛紛揚揚的雪花落在黃土高原每一寸土地上,落在石塏節中學每一寸土地上,落在孫少平的黑饃饃上,落在孫少平的心裡。當然,也落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上。深沉而現實的筆觸,感染了我,同時也感染了大千讀者。

  看著孫少平因年輕而敏感的自尊心而逃離人群,獨自偷偷領取自己的黑饃饃時,不禁想到從前的自己。不也因為家窮而不能和同學們享受同樣的生活條件時而自怨自艾嗎?但回頭想想,這些其實都不算什麼,比起父母吃糠咽菜供我們上學,我們在學校的條件再不濟也比他們在家裡生活得好時,心裡頓時釋然了。而我也更加明確上學的目的了,那就是讓家人獲得更好的生活,讓自己成為家人都保護傘。同樣的,書中的孫少平在回家看到家人的樣子後,他同樣有自責,他同樣滿懷抱負,勢必要改變家裡貧窮落後面貌,在曉霞的開導下,也漸漸變得積極自信起來,夢想有一天能走出雙水村,走出石塏節公社,走出原西,去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和郝紅梅的絲絲牽絆是他在石塏節中學讀書,是他在遇到曉霞之前的唯一美好的經歷。那本《紅巖》是他倆情誼的牽引與見證。然而,愛情往往不如他的生活那般純粹,不如他那般純粹。地主家出生的郝紅梅,在生活上飽受壓迫,和孫少平一樣有著不為人知的自卑與敏感的自尊心。兩個人因為相互同情而走到一起,惺惺相惜,這種惺惺相惜絕不是世俗中所說的“愛情”,亦不是長相廝守。這種因同情引發的感情很易碎,受不得一點風吹雨打。所以就在班上同學調侃郝紅梅是孫少平“婆姨”的時候,兩個人互相責怪,甚至不願意說一句話了。孫少平是因為年幼的心而倍覺不好意思,雖然兩個人都因此事而不痛快,但郝紅梅卻並沒有孫少平的不快那麼單純。郝紅梅的不快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他不想被認作是孫少平的婆姨,不想被認作是這種窮人家孩子的婆姨。儘管兩人最後和好,但也找不到從前那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了,因為郝紅梅的心最終暴露了,她要的是顧養民那種高貴子弟,只有和顧養民那種人在一起才有她的出頭之日,像孫少平這種人只會把她帶進無盡的深淵……這種為自己考慮的想法很好,很符合中國大多數女性的擇偶標準。然而,如果她能知道後面發生的事,或許便不會那麼孤注一擲了吧!

  與郝紅梅不同的是,孫少平遇到了他的曉霞,和曉霞在一起,他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己。他們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他們在一起討論天文地理,沒有什麼比知識更讓人渴求的了,人一旦陷入了求知的漩渦,就難以自拔了。而曉霞就是這樣一個漩渦,聰明、大方、美好、自然。

  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有一個郝紅梅,她和你十分相似,兩個人能夠平淡地相處著,卻相互難以進步。每個人的身邊或早或晚也會出現一個田曉霞,她催人奮進,在你腦海中一次次地開啟新世界,讓你想去追求,去提升自我。

  然而,縱使頭腦中有無數個想要完成的夢想,想要去的地方。然而,當少平回到家,看到家裡那個爛攤場——祖母癱瘓在炕,妹妹蘭香讀初中正是用錢的時候,包括自己也是,媽在家操持家務,爸爸和哥兩個勞力維持一家的生計,剛好足夠每日口糧。想到這裡,少平那滿懷的激情好似被一盆水潑了下來,澆了個涼透。

  然而,慶辛的是,他沒有就此放棄,他仍然在努力,仍然在嚮往外面的世界。高中畢業後,在石塏節教了兩年書後的他,那團夢想的火焰仍遲遲沒有熄滅。就這樣,他挎起那個上學時的破布包,捲上一床破被褥,就離開了從小生長的雙水村、石塏節,去了縣城。然而,農村裡走出去的他,沒有戶口,沒有體面的裝束,便只能和東橋頭那些外來戶一樣,做著攬工漢的活了。做攬工漢的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他。縱然出生於貧苦家庭,但好歹也是一個讀書人,攬工漢的活豈是他所承受得來的?然而,堅強如斯,在遠房親戚那裡感受到了冷眼之後,他的勤勞與務實得到了僱主的承認與讚賞。

  之後,在離家的多少個日日夜夜,他不斷地做著攬工漢的夥計,那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他攬工路上最好的陪伴。

  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同樣的,職業也無高低貴賤。儘管做著攬工漢的活,少平的靈魂一如白雪般純淨,扶危濟困,關鍵時刻,不惜犧牲自我。即使白天干了一天活,身心疲憊,晚上仍然堅持看書。或許,也正是書,才使得他的心靈永葆純淨而不變質吧。直到後來去到煤礦,他的勤奮不變,善良不變,每月從自己的工資裡面向家寄50塊錢是他對家的責任,對父親的責任。

  孫少平——在苦難中練就的能屈能伸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