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名人故事勵志故事
在攀登人生階梯的旅途中,我們不怕慢,只怕停。只要不停止,再慢的速度也能達到頂峰。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現代名人勵志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現代名人勵志故事篇一:努力讓拼搏感動你自己
俞洪敏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可見光有聰明和勇氣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付諸行動。去拼搏,只要拼搏了,就有機會實現我們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但現實和夢想之間會有各種差距,想要縮短這些差距,就要靠拼搏。有些人會說,我一直在拼搏啊,可還是沒能實現我的夢想。前南斯拉夫的男子菲利帕奇告訴你,你之所以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你沒有拼搏到感動自己。而這也說明,你還不夠努力。
當你知道菲利帕奇的人生經歷後,你就會對他這句話心悅誠服了。因為他就是靠拼搏從一名貧窮的農場主兒子蛻變成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士,他的經歷感動並激勵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億萬民眾。
菲利帕奇是1960年生人,他家位於前南斯拉夫的黑山,那裡非常窮困。菲利帕奇從小就非常喜歡學習,但父母雖然經營著一個小農場,卻沒有錢供他上學。無奈之下,菲利帕奇只好在小農場裡幫父母幹活兒。
菲利帕奇想,生活如此艱辛,我難道要一輩子都過這樣的生活嗎?當然不,我需要努力拼搏,改變這一切。菲利帕奇打定主意,便開始自學。他白天幫父母幹農活兒,晚上就看書學習。
但沒有老師的指導,菲利帕奇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父母都勸他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踏實幹農活兒。菲利帕奇也很沮喪,但他想,我的成績不夠好,只能說明我還不夠努力。我需要在加把勁拼搏才行呢。此時,菲利帕奇已經30歲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在校園附近租了一所房子,以方便進入學校去蹭課來聽。
就在菲利帕奇卯足勁學習時,戰爭爆發了。菲利帕奇的家園被戰爭蹂躪的不像樣子,沒有人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很多在校園裡的學生都放棄了學業。大家以為菲利帕奇這次也會放棄,誰知他為了學習,隻身逃到了美國,開始了狼狽的乞討生活。
對英語一竅不通的菲利帕奇流浪在紐約的街頭,他睡街頭長椅、地鐵、隧道,也被別的流浪漢欺負,他的生活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境地。
菲利帕奇沒有自暴自棄,他堅信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一定會改變悲慘的命運。憑著這股信念,菲利帕奇在流浪的時候,依然不忘學習。他首先學習英語,完全不顧別人的恥笑,只要有人說話,他就會專注地聽和模仿著說。
工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後,菲利帕奇可以用英語和人交流了,他也因此找到了工作,從此告別了流浪的生涯。
菲利帕奇對自己的努力並不滿意,他堅信自己還可以有更好的人生。於是他一邊工作,一邊去當地的高中系統地學習英語。七年後,他說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菲利帕奇很滿意於自己的拼搏,而他的拼搏也感動了一位語言老師。老師見他有毅力和恆心,也有拼搏的幹勁,堅信他能有一番作為,於是指引他去了哥倫比亞大學。菲利帕奇在哥倫比亞大學一邊做清潔工,一邊選修古典文學專業。
他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上午學習,下午工作,晚上溫習功課。每天都這樣,他非常疲倦。比起身體的倦乏,來自校園各方人士的嘲笑的目光,更讓人難以承受。但無論多麼艱難,菲利帕奇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他說:“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那樣寶貴,我不能毀掉它。我除了努力和拼搏,才能不辜負這一切。”
菲利帕奇憑著這股信念一直拼搏了19年,在52歲那年,他終於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學士學位證,並一夜之間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名人。有作者去採訪他時,菲利帕奇說:“我只是實現了一半夢想,我的夢想是要攻讀博士學位,所以我還會繼續讀下去。”
菲利帕奇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真是因為他努力拼搏的結果。他用十九年時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全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真正實現夢想的人,卻不到人類總數的萬分之一。那些沒有實現夢想的人,並不是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夢想是遙不可及的,非常遙遠,只適合於閒暇時候想一想,卻從未真正去為實現它們而努力拼搏。因此他們只能過著固守陳規的生活。
而那一部分實現夢想的人,則是悟透了拼搏的含義。他們設定了夢想後,便努力去攻克路途中的一個個難題。他們堅信,重重困難是實現夢想途中必有的障礙,倘若沒有障礙,這樣的夢想也不能稱之為夢想。
夢想越是崇高,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們越遇到更多困難。如果你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努力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那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你的拼搏尚未感動你自己,又怎麼能感動世界呢?
就像菲利帕奇那樣用盡全力去戰勝困難吧。等到你拼搏到連自己都被感動,你的夢想也就會實現了。從此,幸福也就屬於你。
現代名人勵志故事篇二:一路奔跑成長是人生最好的銘記
她出生在英國格溫特郡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飛機制造廠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員,母親在一家實驗室做技術員。
小時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鏡,愛好學習,有點害羞,流著鼻涕,還比較野。她從小喜歡寫作和講故事,6歲就寫了一篇跟兔子有關的故事。妹妹是她講故事的物件。創作的動力和慾望,從此沒有離開過她。那時她夢想將來能成為一個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長大後,她喜歡上了英國文學,大學主修的是法語。畢業後,她懷著美麗的夢幻隻身前往葡萄牙發展,隨即和當地的一名記者墜入情網。
無奈的是,這段婚姻來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帶著3個月大的女兒回到了英國,犧身於愛丁堡一間寒冷無比的小公寓裡。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著微薄的失業救濟金養活自己和女兒。
有一段時間,她瘋狂地寫作,寫自己的遭遇,寫人間百態,寫自己的所見所想,凡是她能想到的,她都寫了。她希望多發表文章,能以此能改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那些成名的作家一樣,隨便寫點文字,大筆稿費就自動送到家了。
但現實很殘酷,一年間她僅發表了7篇文章,其中三篇沒有稿費,只給她幾本刊物。
沒有人知道她當時的鬱悶,她沒有人知道她的頹廢,她覺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生活實在太窘迫。她原本就是一個愛美的女子,正值青春,她渴望穿時尚華麗的衣服,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每當年幼時那些斑斕芬芳的夢想再次湧現時,她都難過得哭了。
24歲那年,她從曼徹斯特到倫敦旅遊,這次行程改變了她的一生。當行駛的火車在一個小站停下時,她看見外面有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穿過車窗對著她微笑。她微笑很可愛,很調皮,一下子抓住了她心,她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這微笑,竟然十分熟悉。
於是,她萌生了一個念頭:以這個小巫師創作一部作品。這部作品是虛構的,把自己多彩的夢幻融入進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給人展示另一個世界。
接下來,她開始動筆。為了節省家裡的暖氣費,她總是呆在小咖啡館裡寫作,由於沒錢買紙張,她只有把故事寫在撿來的小紙片上。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10歲小男孩,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髮,明亮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
儘管寫作很辛苦,但她沒有退縮,因為她不甘心領取救濟金,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經歷了傷害和磨難,她也要用自己的雙手吃飯。
小說完成後,她把它寄給了她幾家出版社,但沒有哪一家出版社願意接受。那時,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她的生活極其艱辛,當然沒有錢自費出版了。
後來,一個家瀕臨倒閉的小出版社冒險出版了這部小說;再後來,美國一個不入流的小製片人覺得這部小說的故事不錯,便把它搬上了熒幕。
誰也沒有想到,在短的時間後,她的小說長期佔據了世界暢銷書榜首的位置,那家小出版社起死回生聲譽大震,以小說拍攝的電影風靡全球,那個不入流的製片人也因此躋身一流的製片人行列。
她叫J·K·羅琳,她的作品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一連出版七部,每部都引起轟動,備受矚目,好評如潮。已被翻譯成63種語言,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已經超過4億,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
在成功面前,J·K·羅琳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歷過的苦難,成名後,她熱衷於人道主義的慈善活動。
2000年9月,她出任“單親家庭委員會”形象大使,並捐出了50萬英鎊。
2003年3月,她特地為戲劇救濟基金會創作了兩部小說,將所得錢款捐助給了該基金會。2005年4月,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她又為“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捐了25萬英鎊。
如今,J·K·羅琳時常出現在各種晚會上,她已不再年輕,在歲月的磨礪中,她的面龐留下了滄桑。可是,透過歲月清晰的刻痕,你會發現,她的目光是那麼清澈,她的笑容是那麼純真。她長得並不美,可她有孩子般的天真,成就了另一種美。
她說:“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痛苦,敏感、纖細、難堪、害羞、冒失、煎熬,這都是要經歷的過程,它們都是成長所必備的無素。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值得我們去嘗試。”
是的,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在經歷挫折與打擊後,我們才能更加體會到生命的真味,去讓自己的心靈開出一朵芬芳的花!曾經有過黯淡,但雙眸依然閃光;曾經有過雜亂,但一路奔跑成長,這就是人生最好的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