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奶奶的作文小學

  有一個人,總是奔走於家裡;有一個人,總是默默地做著家裡的家務,照顧著孩子……她就是我的奶奶。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寫奶奶的小學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我的奶奶年過花甲,曾經烏黑的頭髮不知從哪天起陸續變白。她是個農民,儘管年紀不小了,還經常在田裡幹農活,面板被晒得黝黑髮亮,陽光下,與銀髮形成鮮明的反差。她的眉毛彎彎的,慈祥的眼睛看上去總是笑眯眯的,一道道抬頭紋和魚尾紋深深地刻在額頭和眼角,見證著她的辛勞。

  奶奶是個有愛心的人。有一次,奶奶帶著我到超市買東西,耳畔傳來男子唱歌的聲音,歌聲洪亮卻淒涼。再往前走,只見馬路上,有個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坐在逼仄的滑輪車,一條褲腿半截都是空落落的,用一根布帶扎得緊緊的,車子上面放著一個裝過奶粉的空鐵聽,裡面有些一元、五角的硬幣或者五元的紙幣。他衣著破舊,沾滿灰塵,一手拿著話筒,面向路人用力地歌唱。街上本來人就不多,停下來聽他唱歌、給錢的更少。我正往前走,奶奶停下來,二話不說,把錢包開啟,拿出十元錢彎下腰放到他的乞討箱中。我問奶奶:“奶奶,你為什麼要把錢放在這個箱子裡啊!”奶奶說:“人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不會上街乞討的。他也有面子,有尊嚴,想用自己的歌聲換點報酬,丟錢給他,多丟人家的面子啊。”想不到,奶奶對一個沿路乞討的人如此關懷。那一刻,我被奶奶的好心腸感動了,奶奶真偉大。

  我自從得到了奶奶言傳身教以後,學校組織為災區或者患重病的人捐款,我不再有怨言,主動地拿出零花錢捐。

  二

  我的奶奶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

  奶奶的外貌中體現出了和藹。奶奶的頭髮已經白了,可是還有著年輕時一種氣概。奶奶的眉毛彎彎的,濃濃的,從中透著一絲和藹的氣息。眉毛下是一雙有活力的眼睛,雖然奶奶已年過半百,可是眼睛還是那麼炯炯有神,奶奶的臉上永遠露著一絲微笑,奶奶的嘴角永遠也是微微的向上揚,奶奶從不開口罵人。

  奶奶的和藹可親不僅僅表現在外貌上,還表現在奶奶的行動和想法上。

  有一次,我和奶奶去菜市場。我們到了一處買青菜的攤子上。買主以兩塊錢的價格出售,奶奶明知是吃虧了。可還對我說:“買主可能家境貧窮,所以才會高價出售。”奶奶的心靈其實非常脆弱,有時經常受到打擊,所以想保護我們的心靈不受傷害,而奶奶的做法則是非常和藹,而且從來不動手打人、罵人。奶奶從不喜歡用罵或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一直用提醒的方式讓孩子來努力。奶奶還會為覺得孩子做得對的事情為辯護到底。

  奶奶也很勤勞。在鄉下,奶奶每天都在六點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幫全家燉好一天要喝的開水,在刷牙、洗臉、吃早飯。之後拿起拖把,開始拖地。等我們起床後再幫我們燒早飯。奶奶每天都晚睡早起,而且還要一刻不停的工作,真辛勞。

  最後,我覺得我有這麼好的一個奶奶,我真幸福。而我以後也會多聽奶奶的提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奶奶對我省心,不對我操心,不放不下我,在鄉下的家中和爺爺無憂無慮的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三

  我家有一個超級愛聊天的人,每次出門碰到熟人就聊個不停,少則二十分鐘,多則一兩個小時,讓人崩潰不已。她,就是我的奶奶。

  上午,我陪奶奶上街買菜。走到半路,奶奶碰見一個老熟人,就和她開心地聊了起來。我開始認真地聽她們談話,然後自己找東西玩了會兒又看看風景……三十多分鐘後,我實在失去了耐心,拉著奶奶說:“奶奶,該去買菜了,一會兒人家都關門了。”奶奶聽了我的話,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終於,我們買完了菜。剛要回家,啊!不巧!遇到了以前的鄰居,奶奶連忙主動打招呼,接著又開始了噩夢般的談話。

  我小聲嘀咕:“怎麼又碰見一個,不好!奶奶這次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了,嘰嘰咕咕,這要講到猴年馬月呀!菜都買好了就不能回家嗎?”我愁眉苦臉,使勁摳著裝菜的塑料袋。

  幸好,鄰居奶奶似乎看出來我的心思,拉著奶奶的手說:“我家裡還有點事,先回去了,咱們改天再聊吧!”

  “好。改天一定要到我家裡來坐坐!”奶奶微笑著說。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嘟囔道:“奶奶,您怎麼總是一碰到熟人就說不停。我懷疑啊,您就是看見路邊一石頭,也能說半天。”

  “你小孩子知道什麼?”奶奶畫風突變,對我使了個眼神說,“我們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話說。”

  “可是您這,時間也太長了。就不能長話短說,簡單地說一下嗎?”我無奈地說。

  奶奶聽了,雙手叉腰,背對著我,好像在說:“我說不過你,你贏了。”所以,只好乖乖地走到了家。

  我的奶奶真愛聊天。有時候只需要十幾分鍾就可以完成的事,因為奶奶在路上和別人聊天,硬是花了一個小時。但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因為常常與人交談,奶奶知道了別人家的困境,便想辦法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所以大街上人人都認識奶奶,都知道她是菩薩心腸。有時候,奶奶回老家待幾天,沒人照顧我們,她的朋友就都爭著給我們送飯送菜,幫助我們。

  看來,奶奶是對的。這交流,就像是開啟人與人之間心靈的金鑰匙,還真是缺不得呢!